作者 | 沈建光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要點

近期出口超預期大概率與前期積壓訂單集中釋放以及區域內產業鏈整合有關,未來依然面臨一定的壓力。與此同時,中國出口結構正在經歷深刻變化,具有亮點。

4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預計全球增長將從2022年的3.4%放緩至2023年的2.8%,其中美國和歐洲經濟的降幅明顯。全球經濟的下行將會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海關總署公佈的我國3月出口大幅增長,4月也有8.5%的同比增長,一掃1—2月負增長的陰影。那麼,應如何判斷中國的出口形勢?

海關總署公佈的中國3月和4月出口增長數據都不錯,尤其是3月,出口金額(以美元計價,下同)同比增長達到14.8%,較1—2月回升近22個百分點,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一季度出口金額累計同比增長0.5%,避免了負增長。4月出口儘管環比3月有所下降,也取得了接近9%的同比增長。

透過數據可以發現,3月出口超預期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新冠疫情和春節過後的積壓訂單釋放,以及產業鏈和東盟協同加強,而4月出口增長更是因爲2022年的低基數,未來出口仍面臨壓力。

一方面,國家統計局的工業出口交貨值(統計局口徑,反映當期生產)與出口(海關口徑,包含當期生產和前期庫存)增速背離。3月份,海關口徑的我國出口總值3155.9億美元,同比增長14.8%,但統計局的3月出口交貨值同比不升反降,爲-5.4%。而之前這兩個數據的同比增速高度一致。可能的解釋是,3月出口高增可能受前期訂單產品積壓隨新冠疫情防控放鬆和春節後運輸恢復所帶動。隨着前期積壓訂單和庫存產品履約完成,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或將反映在今後的數據中。

另一方面,中國出口數據與部分地區進口數據分化加大。例如,一季度中國對越南出口與越南自中國進口金額相差近100億美元,爲歷史同期新高。具體來看,海關總署公佈的中國對越南出口金額爲340億美元,越南口徑越南自中國進口金額爲230億美元。除統計口徑、計價規則不同外,可能與部分商品留存在越南保稅區等有關,並非體現實際最終需求。

此外,2—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新出口訂單改善幅度有限、一季度央行調查出口訂單指數仍處低位,以及越南、韓國出口延續弱勢,均表明外需並未出現顯著回暖。這意味着,出口超預期大概率與前期積壓訂單集中釋放以及區域內產業鏈整合有關。綜合考慮到美歐經濟滑向衰退、積壓訂單釋放完成、新興市場需求不穩等因素,出口前景依然面臨一定的壓力。

但與此同時,出口數據超預期也反映出中國出口結構正在經歷深刻變化,有兩大亮點。第一個亮點是中國出口區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對東盟、非洲、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出口增速明顯加快。3月我國對東盟、非洲、俄羅斯、拉美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同比增速同步上升,合計貢獻了當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速的七成以上,抵消了對美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出口負增長的拖累。

尤其是中國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速高達35.4%,是3月出口快速反彈的最大支撐。更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一季度對東盟出口佔我國出口份額已經攀升至16.9%,東盟躍升爲我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歐盟(15.3%)緊隨其後,而美國(14.0%)已經跌到第三位。

第二個亮點是出口產品結構變化,汽車和新能源產品出口高速增長爲出口注入新動能。3月機電產品出口繼續改善,同比增速由1—2月的-7.2%回升至12.3%,拉動出口增速上漲7.2個百分點。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鏈日益完備、自主品牌不斷成長,汽車相關出口表現強勢。3月汽車(包括底盤)出口增速高達123.8%,整個一季度累計同比增長81.6%,延續了2022年以來的增長勢頭。3月汽車零配件出口增速也達到25.3%。

從政策層面看,穩出口仍需擴大開放和加快轉型:第一,繼續加大區域一體化合作,發揮《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共建“一帶一路”的作用,進一步拓展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第二,持續擴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減少對外資企業的准入限制,多措並舉穩住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第三,堅定推進綠色化數字化轉型,持續強化中國在綠色貿易和數字貿易的比較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