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北經視微信公衆號

外賣已經深入大家生活,它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關於外賣食品的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爲了加強對外賣食品的安全監管,近日,湖北省市場監管部門出臺了《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對於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新規要求從事網絡餐飲服務,必須要有實體經營門店,並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或小餐飲經營許可證。無實體門店、實際經營地址,不得從事網絡餐飲服務。

湖北省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處張雯怡:“實體經營門店指的是,符合總局《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和《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中要求的實體經營門店,它要有一定的經營場所,對場所的通風、消毒、加工、防蟲等都有要求,這才能保證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新規還要求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要依法依規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做好食品原料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記錄,定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糾。

湖北省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處張雯怡:“食品安全員要對入網餐飲食品安全負責,發現有食品生產安全潛在風險的,要及時採取措施,整改到位。”

新規對第三方平臺也提出要求,要求平臺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嚴格進行入網審查,發現違法行爲的,要及時制止並報告市場監管部門。發生糾紛後,平臺要督促經營者及時處理,如果平臺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將由平臺進行賠償。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將平臺和入網經營者綁定,此舉將督促平臺落實好把關責任。

湖北省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處張雯怡:“明確第三方平臺食品安全監管責任,主要是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履行現場覈查、資質驗證、巡查下線等主體責任,倒逼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關於網絡餐飲外賣配送環節,新規要求,送餐人員應保持個人衛生,配送過程中,直接入口食品和非直接入口食品應分隔,防止直接入口食品污染;鼓勵通過在外賣封簽上印製二維碼等技術手段,記載外賣食品有關信息或展示加工場所等信息,讓消費者更放心。

新出臺的網絡餐飲服務新規,還鼓勵入網餐飲服務者和平臺通過技術手段,展示食品加工過程,讓消費者更放心。

5月17日,武漢市首條“互聯網+明廚亮竈”樣板街就在武漢市礄口區建成。商戶和平臺一起,把廚房搬到網上,讓消費者看着直播點外賣。

打開餓了麼APP,進入“透明餐廳”頻道,頁面顯示的入網餐飲服務者均接入了“互聯網+明廚亮竈”。點擊後廚直播,後廚備餐情況就通過網絡直播實時呈現。市民在觀看直播中如果發現任何不合規操作,可以直接向平臺或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武漢市礄口區市場監管局寶豐市場監管所楊夢雅:“大家可以看到員工是否戴了帽子作業,食物是否進行了分區擺放,以及整體佈局是否乾淨合理。有了這樣一個平臺,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監管層面,都實現了食品安全的監管。”

餐飲店負責人介紹,讓消費者看見後廚,不僅可以有效宣傳菜品和品牌,還有助於增強消費信心,提升訂單量,也會督促員工規範操作,確保外賣食品安全。

消費者陳女士:“我覺得放心多了,可以安全地在網上直接點外賣了,以前我們家孩子點外賣的時候,我還是很擔心的,但是他們通過這個活動,我覺得真的是家長也放心,孩子喫的也放心。”

據瞭解,武漢K11網絡餐飲“互聯網+明廚亮竈”樣板街,是今年武漢市建成的首個“互聯網+明廚亮竈”商業體。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134戶商家接入餓了麼平臺“透明餐廳”,下一步,會在武漢市各區推動樣板街建設,讓更多商戶開通“透明餐廳”。

武漢市市場監管局餐飲處莫文俊:“我們現在的要求是武漢市中心城區每個區要至少開發兩條樣板街出來,新城區加上風景區至少要建設一條樣板街。我們要逐步地、久久爲功,一直推下去。消費者是事前可感知,事後可追溯,它對提振消費信心是很有好處的。對於監管部門來說,如果接入平臺,我們就可以督促入網經營戶他們加強自律,同時對發現的一些小問題,我們督促他們及時整改。”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