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網

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5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當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爲:1年期LPR爲3.65%,5年期以上LPR爲4.3%。

記者注意到,本月5月LPR報價維持不變,這是自去年8月實現非對稱下調以來繼續“按兵不動”。

在受訪專家看來,5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報價繼續“按兵不動”,主要因素仍在於當月MLF利率維持不變,使得LPR報價的定價基礎未發生變化。

就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記者表示:“LPR利率保持穩定,符合市場預期。這是因爲5月作爲LPR利率錨的MLF利率保持穩定;1~4月新增信貸、社融表現強勁,企業新增信貸延續同比多增態勢,反映目前市場利率處於合理水平;近年來部分銀行淨息差壓力增大。整體看,短期LPR利率調降門檻仍偏高。”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也表示,主要與MLF政策利率維持不變、貸款定價已偏離LPR較多、銀行淨息差仍承壓等因素有關,LPR報價沒有相應下調的空間,後續整體貸款利率或以穩爲主。

5月MLF量增平價續做:5月15日,央行開展了1250億元1年期MLF操作,本月到期1000億元,中標利率維持2.75%不變。由於政策利率持平前期,降息預期再度落空,也使得5月LPR報價調降的概率大幅降低。

周茂華還表示:“儘管LPR利率保持穩定,預計後續央行鼓勵金融機構挖掘LPR改革潛力,鼓勵金融機構主動管理負債,並可能通過結構工具或降準等方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是基建、製造業、綠色發展、科創企業等新興領域。”

在貨幣政策方面,周茂華還稱,國內貨幣政策仍需要平衡多個目標,貨幣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強調精準有力,在貨幣總量保持合理增長與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情況下,突出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支持,同時,通過持續深化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和創新力。

有業界專家認爲,在淨息差等因素約束下,後續降息空間進一步收窄。

溫彬表示,當前商業銀行淨息差進一步快速收窄至1.74%的歷史低位,已處於警戒區域,對於銀行業可持續經營、繼續讓利實體空間和防範化解風險能力形成侵蝕。在此背景下,央行或將更多依靠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定向降息”,在降成本的同時兼顧調結構,實現差異化精準支持。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進一步收窄至1.74%的歷史低位,較去年年底繼續大幅下行17bp。

溫彬認爲,後續觸發降息的重要因素,仍是經濟和融資修復的可持續性。但LPR的繼續調降,將主要取決於銀行息差表現情況。除依賴於政策利率的下調外,最主要的還是與負債端改善相匹配,以保證銀行淨息差維持在相對平穩水平。

展望未來,溫彬預計:“未來一段時期,LPR大概率仍維持不變,新發放一般貸款和企業貸款利率可能會穩定在4.5%和4%左右的水平,下行幅度預計不會太大。”

東方金誠方面也稱,年內在MLF操作利率不變的前景下,1年期LPR報價單獨調整的可能性較小;不過,若二季度樓市回暖過程出現反覆,不排除在MLF利率不動的同時,5年期以上LPR報價單獨下調10~15個基點(0.1~0.15個百分點)的可能;從利率互換報買價走勢來看,市場也有這方面的預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