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23日訊(記者 王宏)如何看待定價利率下調,如何看待下半年保險市場?在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中,長城人壽總經理王玉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定價利率下調後,與其他金融產品相比保險依然具有競爭力,而下調可防範利差損風險,多贏的市場才能走得穩健。

下半年保險市場或好於上半年,保險資金的增長會給保險利潤帶來正向支持,而負債成本的下降,可能會促使保險公司從原來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經營。此外,保險在滿足客戶的養老需求方面具備特別獨特的優勢。解決客戶養老需求還需要聚焦於家庭風險。

保險在養老中具有獨特優勢 解決養老需求還要聚焦家庭風險

數據顯示,中國第三支柱總量佔GDP的比例不到10%,與美國超過160%和日本超過60%相比,總量比較小;其中,三支柱中第一支柱佔比就超過50%。而居民儲蓄餘額佔GDP的比例超過了90%,爲第三支柱的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

王玉改認爲,與其他的金融資產相比,保險在滿足客戶的養老需求方面具備特別獨特的優勢。

首先,保險的產品都是長期的產品,可以跨越長生命週期。保險資金也是唯一可以與生命等長的資金來源。其次,通過獨特的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設計,保險可以使資產定向傳承和轉移。最後,在風險轉移方面,保險可以通過大數法則和精算原則,實現長壽風險的轉移。此外,保險生態圈也可以滿足客戶享受養老服務場景下所必需的服務支持。

七普數據顯示,老年人家庭佔整體家庭戶數的35%以上,其中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佔比40%。王玉改認爲,隨着預期壽命的逐漸增加,一定會帶來三個方面的需求:養老金的儲備越來越多;慢性病的積累越來越多;隨着壽命增長,失能、失智老人的比例會增多。

王玉改還認爲,如果要解決客戶養老需求,需要聚焦於家庭風險。“家文化是中國獨特的文化,保險產品從繳費到支付都具有鮮明的家庭屬性。如果要服務好家庭養老,就要回到家庭風險的維度滿足客戶需求。”最近十年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的佔比從10%提高到了16%,這也給養老儲備提供了資金支持。

“最近我們對一萬名以上的客戶做了調研發現,無論在疾病端、養老端、財富安全、財富增值保值方面客戶都有足夠認知,反映客戶有消費意願。因此養老儲備方面,無論在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乃至信託房產和金融理財方面也都有行動支持。”

王玉改還表示,養老是一個大產業,在醫療服務領域、器械方面,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中,如何通過可穿戴設備爲客戶更好地管理風險、提供服務,都是需要關心的命題。未來保險業需要做好養老金的頂層設計、提供差異化服務,同步做好“產品+服務”的整合。“管理好長資金投資,給客戶提供更好的回報率,也是我們的訴求。”

樂觀看待定價利率下調 保險行業需要多贏才能走得穩健

據財聯社報道,監管部門已召集部分人身保險公司進行窗口指導,要求新開發產品的定價利率由最高3.5%降到3%。業內普遍認爲,定價利率3.5%的保險產品退出市場已是必然趨勢,定價利率下調可防範利差損風險。

對於定價利率下降,業內認爲會增加產品保費,降低傳統險產品吸引力。而王玉改認爲,雖然客戶收益調整在所難免,產品停售前或將面臨一段時間客戶羣消耗和提前購買,但對市場整體較爲樂觀。

她認爲,雖然定價利率下降,但目前保險給到客戶的收益,與其他金融資產比還有競爭力。“從某一個維度看,客戶利益下降不一定是壞事。在一個市場裏,要多贏才能走得穩健。多贏的局面是什麼?就是保險公司、客戶、銷售隊伍都要獲利,纔可能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趨勢。”

“日本和歐美都曾經出現過因爲利率風險導致保險公司破產的局面,客戶購買產品是爲了購買未來的確定性,但如果企業遇到經營不善的問題,也無法爲客戶提供長期保障。“王玉改還表示,2022年保險行業綜合投資收益率只有一點八幾,與行業整體負債成本之間出現了特別大偏差,偏差一定會影響到公司利潤,反過來會影響到公司長期經營,未來可能帶來公司經營不善。因此對定價利率的下調持更積極、樂觀的態度。

對保險公司而言,如何應對收益率下降的挑戰?王玉改認爲,核心有幾點。一是要回到客戶的需求上,深刻理解客戶購買產品的需求。二是除了客戶利益外,未來還要在產品功能做擴展,支持客戶做靈活的領取。三是來自於服務領域。例如,回到保單服務上來;做好附加值服務,圍繞着客戶養老所需的場景,養老社區、居家等場景做特別服務;保險需要改變以往“以我爲主”的特點,理解客戶情緒,讓客戶體驗變好。

下半年行情或好於上半年 負債成本下降促使險企轉向差異化經營

一季度保險業回暖趨勢明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保險業發展好於預期,原保費收入1.95萬億元,同比增長9.2%;一季度保險資金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爲5.24%,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上市險企股價也紛紛有所提振。

談及如何看待下半年的保險市場,王玉改表達了樂觀的態度,主要有幾個積極的信號。“資本市場方面,下半年的行情可能比上半年更好,保險可投資資金去年末已達到15萬億,會給保險業利潤帶來正向的支持,利潤增長給保險公司在服務的佈局上帶來資金。“

而負債成本的下降,可能會促使保險公司從原來同質化競爭轉向差異化經營。“隨着定價利率下降後,保險產品趨同化現象可能越來越少,各家保險公司都要尋找核心競爭優勢。未來險企會從單純產品維度,變成尋找在渠道、產品功能、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優勢。我覺得對行業是一個正向的影響。“

王玉改也認爲,下半年保險市場短期內可能遇冷,主要由於高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銷售端存在提前透支效應,但三季度末、四季度初還是會回到較好的格局上。“首先,市場上固定收益的產品已經不多,與其他金融資產相比,保險給客戶的收益有保證。其次,與確定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相比,比如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也在下降,而保險給客戶的收益率依然具有優勢。最後,居民儲蓄額度依然保持高比例。因此未來還是一個長期向好的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