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信作爲持牌機構,兩次向證券監管部門報送的情況說明存在虛假記載的違法行爲,據《暫行辦法》相關規定,我會決定,撤銷福建天信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以下簡稱福建天信)。”日前,中國證監會公佈的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宣告了福建天信被摘牌的命運。

先後兩次向證券監管部門報送含有虛假陳述的情況說明,福建天信最後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此次事件的背後,諮詢機構已經“名聲”不佳。提起諮詢機構,不少投資者多半會聯想到非法或違規薦股行爲。與此同時,監管也在不斷強調遠離非法證券投資諮詢。

福建天信被摘牌只是行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牌照一直在縮減。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中國證監會公示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共79家,相比2009年的公示名單減少了14家。實際上,僅從2009年和當前公示的名單對比,已有逾20家證券諮詢公司被註銷或失去牌照。

15年至少20家機構註銷或被取消諮詢資格證券諮詢持牌機構減少至79家

福建天信被摘牌源於“中金在線”網站開展“VIP圈子”業務。

據瞭解,福建天信旗下有家全資子公司福建中金在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信息公司),早在2018年,監管要求福建天信對旗下中金信息公司利用“中金在線”網站開展“VIP圈子”業務涉嫌非法經營證券投資諮詢事項進行說明。

但是,福建天信先後兩次向證券監管部門報送含有虛假陳述的情況說明。

最後經查,福建天信未實質參與中金信息公司非法證券投資諮詢業務“天信VIP圈子”的運營。而福建天信先後兩次向福建證監局出具的情況說明與查明的客觀事實不符,存在虛假陳述。監管認爲,福建天信作爲持牌機構,其先後兩次向證券監管部門報送含有虛假陳述的情況說明,性質惡劣,情節嚴重。根據其違法行爲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依據《暫行辦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決定撤銷福建天信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至此,目前中證協官網披露的持牌證券投資諮詢機構減少至79家。

自上世紀90年代初,證券諮詢公司也和券商一樣,實行牌照管理。1992年1月,深圳新蘭德證券投資諮詢公司註冊成立,隨後,多家持牌證券諮詢公司相繼成立並迅速發展。

貝殼財經記者對比了近15年來證券投資諮詢公司的數量發現,中國證監會公示的持牌證券諮詢機構已經從2009年3月的93家變爲79家,減少了14家。

對比2009年公示的證券從業諮詢機構名單來看,不少機構都更改了名字,且已有至少20家諮詢機構註銷或被取消證券投資諮詢資格,包括哈爾濱大富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廣東百靈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

其中,2022年3月,由於兩家機構存在提供、傳播虛假或者誤導投資者的信息,向投資人承諾收益等一系列違法事實,證監會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撤銷上海森洋、上海證華(原名上海新蘭德)兩家機構證券投資諮詢服務業務許可。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證券諮詢機構是專業經營的持牌機構,行業中機構的數量主要取決於牌照發放數和已持牌機構的合規競爭運營能力。他認爲,機構數量的縮減正體現了我國嚴監管和零容忍的理念。

規模業務類型單一證券諮詢持牌機構陷入業績困局

從行業角度來看,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發展至今仍然差強人意,大多數機構的證券投資業務創收並不多。

以2015年掛牌新三板的益盟股份爲例,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7.17億元,同比增長25.42%;歸母淨利爲6581.26萬元,同比減少63.73%。其中,主營業務金融資訊及數據服務貢獻營收6.92億元。

目前,從事證券諮詢行業的主體主要包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投資諮詢服務公司和證券公司下屬的投資諮詢部。另外,各類財經資訊媒體、炒股軟件平臺、企業諮詢類公司有引入投資諮詢業務。

獨立運作的證券投資諮詢公司多爲民營機構,規模較小,業務空間狹窄、專業能力薄弱,且公司可開展的業務類型比較單一。

業內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大多數獨立運行證券諮詢機構僅有單一牌照,主要針對個人投資者,只能依靠單純的諮詢建議來獲取收益;這類公司本身規模比較小,魚龍混雜,吸引不到頂尖人才。

“這就會陷入一個相對兩難的境地,沒有其他的牌照,又沒有協同能力,公司魚龍混雜,也給監管帶來很大的難題。”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有從業人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證券投資諮詢牌照不像銀行、券商、保險牌照那麼值錢,它並不是一個完全的持牌壟斷型機構。”“事實上,如果沒有該牌照,相關的業務也可以開展,只是會有部分限制,比如報告中不能有明顯傾向性、非持牌機構不能薦股等。”

他還指出,整體來看,證券諮詢業務不太受市場重視,其主要是以銷售爲主,追求的是渠道爲王。而真正的諮詢行業角度看,目前國內這些證券諮詢機構沒有自己的“護城河”,也很難留住人才。

部分機構專業能力不足疊加違規引導投資者導致諮詢機構市場信譽不足

“理論上證券諮詢機構應該是提供投融資服務及相關的報告或風控、建章立制等方面的工作。但實際開展下來,部分證券諮詢公司主要以提供資金過橋服務或債券、股票質押相關的融資工作爲主,甚至有的會幫助做一些稅籌或大股東減持方面的工作。”一位曾在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工作的從業者表示,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家證券諮詢公司做得特別大,而且多數互相之間也沒有任何的往來。

在其熟知的頭部證券諮詢機構中,不少主體業務是以機構客戶爲主,會涉及銀行、券商、保險外包的一些業務,其中,銀行主要是股份行以及排名前二三十名的城商行;券商則往往集中在業績排名在10-50名之間的證券公司。

有業內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近年來諮詢機構的名聲越來越差,主要是因爲有一批非證券公司類諮詢機構打着證券諮詢的旗號,有的儘管有諮詢牌照,但在服務公衆尤其是個人投資者的時候存在忽悠或拉客的嫌疑,還有很多研究觀點沒有做合規的備份與審覈流程。

“一旦出現虧損,個人投資者就會爆料從而產生負面。”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除了有正式的持牌諮詢公司以外,還有部分壓根連正規的證券諮詢牌照都沒有,在市場上違規引導或誤導個人投資者進行投資,比如大V薦股、微信拉羣等行爲在市場上引起一些不好的效應。

“從嚴監管是大勢所趨,首先必須得是合法經營的持牌機構,並要嚴格規範持牌機構的言論報告和流程。”上述業內人士認爲。

田利輝也指出,這一行業的公衆名聲不佳主要是其中個別機構經營理念有誤和部分機構專業能力不足。證券諮詢機構要憑專業能力服務客戶,而不能爲了賺快錢而忽悠客戶。

市場信譽不足,田利輝認爲國內證券諮詢業務未來發展要從端正服務理念、提升諮詢能力和匯聚專業人才等方面破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