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比亞迪目前正在評估在歐洲建設乘用車工廠的可行性,並在尋找合適地點。

②面對龐大的新能源市場,歐洲的扶持政策正在偏向於本土車企。

③中國車企需要在歐洲建廠,並且不斷提升歐洲本土供應商的比例。

據外媒5月22日報道稱,法國一名當地政府官員表示,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正在與法國當局就在當地建廠的可能性進行談判。 此外,西班牙、德國等歐洲國家也在努力吸引比亞迪在當地建廠。

“目前正在評估在歐洲建設乘用車工廠的可行性,並在尋找合適地點。”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對此回應稱。

在此之前,比亞迪就已瞄準了歐洲市場。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今年3月曾表示,“比亞迪正在歐洲尋找新工廠,或收購現有工廠,以便在該地區競爭非常激烈的汽車行業站穩腳跟。”

根據ACEA公佈的數據,2022年歐洲純電動汽車的註冊量同比上漲29%至158萬輛,是除中國以外的全球第二大電動車市場。在今年,歐盟通過了“燃油車禁令”——2035年之後禁止在歐盟境內銷售燃油新車的協議,以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德國在3月與歐盟達成協議,允許在2035年之後銷售使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的汽車)。這意味着,歐洲電動汽車的滲透率將繼續大幅提高,而更多的車企也正試圖藉此分得一杯羹。

然而,面對龐大的新能源市場,歐洲的扶持政策正在偏向於本土車企。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一次講話中表示,法國將改變消費補貼不限制電動汽車進口國家和製造商做法,尋求“更有針對性”的補貼方式,以加強歐洲電池和電動汽車的生產。馬克龍指出,這一措施將支持歐洲的電動汽車生產,法國政府將爲在歐盟境內生產的電池及汽車產品提供資助。

“這是我們希望帶到歐洲層面的一場‘小革命’。”馬克龍在講話中呼籲其他歐洲國家效仿法國的這一做法。

面對歐洲的“地方保護主義”,正在走向海外的中國車企必須改變策略。“中國車企需要在歐洲建廠,並且不斷提升歐洲本土供應商的比例,提升本土化程度,來滿足歐洲國家的要求。”汽車分析師張翔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除了比亞迪,目前一些中國車企已經開始了在歐洲建廠的行動。去年8月,蔚來汽車宣佈將在匈牙利投資建設首個海外換電站工廠。“蔚來登陸歐洲,不是簡單地來賣車,而是輸出一個完整的智能汽車理念、服務體系。”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表示,蔚來要按照智能電動汽車發展的趨勢去構建研發、供應鏈、產品銷售及服務等完整的體系。此外,長安汽車近期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國際化運營方面,公司將成立東南亞事業部,歐洲區域總部,並將適時在美洲、非洲等地建立區域總部。

“目前中國汽車的出海已不似從前,大家並不是簡單地將車型在外海做推廣,而是在產品定義階段就從全球的角度考量。中國車企要持續走出去,實現‘產地銷’纔是常態。”長城汽車總裁穆峯表示。目前,長城汽車已經在俄羅斯建廠,同時在德國慕尼黑建立總部,並考慮在歐洲其他國家建廠。

儘管從長遠來看,在歐洲建廠實現本土化生產和銷售是中國車企開拓歐洲市場的必由之路,但在短期,中國車企尚面臨諸多問題。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爲,國內車企在歐洲的營銷剛剛開始,銷量尚不穩定,還有大量適應市場、開拓市場、贏得消費者的工作要做。在這種情況下,建廠成本的收回難以估算。

此外,目前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基本上都有較爲穩定的供應鏈,如果到歐洲建廠,需要在當地尋找較爲完整的零部件供應體系。如果配套供應商的零部件出口至歐洲,成本較高。同時,用工成本也是中國車企需要考量的問題。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新能源日報”(ID:gh_d2bf0d2b5407),作者:徐昊,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