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整體策略:光伏SNEC展超預期,重視新技術、新市場

根據我們勢能分析框架,電動車、光伏等主產業鏈處於供需鬆動週期,重視階段性機會;新技術、新市場處於重要投資窗口期。

電動車與儲能產業鏈核心觀點:

1)從近期產業鏈跟蹤看電池未來趨勢:首先,電芯向大圓柱、快充、高能量密度升級,龍頭積極佈局鈉電池;其次,儲能電池向液冷、高能量效率、大容量升級。

2)繼續推薦新技術、新市場。複合集流體產業化加速:寶明科技成功量產PP材料,金美新材料近期展出第二代6um-8um複合集流體產品、55億複合集流體項目落地宜賓。松下官宣大幅擴建北美電池廠計劃,未來4680電池產能將至少佔一半。

3)重視儲能、充電服務等後周期。近期各地政策大力支持儲能項目:新疆支持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參與市場交易;貴州鼓勵新能源發電企業與儲能企業簽訂5年及以上中長期協議。

光伏產業鏈核心觀點:

1)繼續推薦新技術、新市場產業鏈。二季度TOPCon盈利大幅提升:最新TOPCon182電池片單瓦報價1.03元,較P型溢價在0.11元/W;未來各家企業TOPCon成本將出現分化,專業化的優勢有望進一步體現。上週SNEC展會,愛旭股份的BC系列算是超預期的亮點;億晶光電亦推出星辰頂系列BIPV產品。

2)重視龍頭在週期低谷的擴張。晶科能源簽訂56GW一體化項目投資合作協議;福斯特TF4N純POE膠膜,可數倍延長TOPCon組件的耐腐蝕和抗PID能力。

3)重視海外市場的變化:TCL中環與沙特願景工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風電產業鏈核心觀點:繼續低谷期佈局海風、海外,短期零部件邏輯更好,標的:泰勝風能、天順風能(30億元收購案落幕,江蘇長風成爲其全資子公司)等。

1)廣東繼續重推海風建設:2023-2025海風新增建成8GW,開工建設12GW。

2)原材料價格繼續下行,有助於零部件企業盈利恢復。上週(519-526)中厚板價格下降1.99%、齒輪鋼價格下降3.33%。

周觀點:

(一)新能源汽車:動、儲電池性能持續提升,看好新技術帶來的結

構性機會新能源汽車行業本週我們的觀點如下:

第15屆深圳電池展覽會總結:動、儲電池性能持續提升,看好體系、結構創新帶來的機會。作爲電池行業國際例會,CIBF 2023展覽會重點交流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各種材料的最新進展。通過此次展會,我們對動、儲電池技術升級趨勢總結如下:

一、動儲電芯向大圓柱、快充、高能量密度升級,龍頭積極佈局鈉電池。大圓柱包括中創新航的“頂流”300Wh/kg圓柱電池、億緯鋰能46系列大圓柱電池、鵬輝能源長循環20Ah大圓柱電芯。快充包括中創新航的6C+快充OS系列、欣旺達的閃充電池等。鈉電池包括鵬輝能源91Ah及3050mAh最新鈉離子產品等。

二、儲能電池向液冷、高能量效率、大容量升級。液冷方面,如比亞迪儲能的BYDCube T28、瑞浦蘭鈞的Y52液冷系統等。高能量效率、大容量方面,如中創新航高安全液冷儲能系統體積能量效率提升27%、億緯鋰電大鐵鋰電芯“Mr Big”— LF560K,擁有560Ah超大容量,能量效率高達96%等。

三、複合集流體產業化加速。寶明科技成功量產PP材料突破了行業量產應用最大的瓶頸、金美新材料展出了第二代6um-8um複合集流體產品、中一科技展出了6μm複合銅箔等。

重視新週期開啓帶來的新技術、新市場機會:

1)核心成長:技術、成本、出海領先的一體化龍頭,特斯拉、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比亞迪、天賜材料、華友鈷業、璞泰來、恩捷股份、科達利等。

2)新技術:a)鈉電池:聖泉集團、鼎勝新材等;b)大圓柱:億緯鋰能、科達利等;c)複合電池箔:寶明科技等。

3)後周期:派能科技、鵬輝能源、盛弘股份等。

(二)光伏:N型電池片盈利持續提升,技術優勢、品牌渠道優勢走向兌現

光伏行業本週我們的觀點如下:

數據速覽:硅料均價130元/kg(環比-9.1%),182/210硅片單片均價4.15/6.0元(環比-9.8%/-1.6%),P型182/210電池片0.92/1.00元(環比-3.2%/-4.8%),TOPCon182電池片單瓦報價1.03元(-1.9%)(較P型溢價在0.11元/W),182/210組件報價-1.8%,降幅在0.02-0.03元之間。

硅料報價下行演繹:演繹一,隨着2、3季度需求加速啓動,在100元/kg或進入緩跌階段;演繹二,2季度末,報價持續高速下行,終端觀望情緒漸濃,跌無可跌時被積壓情緒爆發,開啓小幅反彈。無論何種演繹難改產能即將進入過剩,產業鏈利潤快速往中下游轉移。

電池片盈利提升,組件盈利提升節奏不變,行業利潤留存在技術優勢、品牌渠道優勢。二季度TOPCon盈利大幅提升,在終端對於N型產品需求旺盛情況下,三季度盈利較大概率維持高位。展望後續,類似Perc替代BSF時代,初期溢價將帶來的高盈利能夠維持3-4年,當前位於第二年,盈利有望持續。同時先發企業能夠不斷積累行業領先技術,各家企業TOPCon成本出現分化,專業化的優勢有望進一步體現。

標的推薦:

1)新成長:愛旭股份、鈞達股份、億晶光電、東方日升、橫店東磁、異質結(海源復材、正業科技等)、鈣鈦礦產業鏈等。

2)核心成長:隆基、晶科、晶澳、天合、陽光、中環等。

3)輔材:帝科股份、福斯特、海優新材、賽伍技術、歐晶、明冠、宇邦新材、通靈股份等。

4)逆變器:德業股份、昱能科技、禾邁股份、固德威、錦浪科技等。

(三)風電:廣東繼續重推海風建設,下半年風電零部件企業盈利水平有望繼續回升

風電行業本週我們的觀點如下:

廣東繼續重推海風建設,“十四五”目標有望超額完成。5月24日,廣東省發改委發佈《廣東省能源局關於印發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2023-2025年),通知指出要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推動海上風能資源集中連片開發利用,打造廣東海上風電基地;加快推動已納入規劃的海上風電場址建設;有序推進國管海域場址項目試點示範,組織做好新項目業主競爭性配置和國管海域項目示範開發等工作。2023-2025年,新增建成陽江沙扒、汕尾甲子、汕頭勒門、揭陽神泉、惠州港口、湛江外羅、珠海金灣等約8GW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建設陽江青洲、陽江帆石、汕尾紅海灣、珠海高欄等約12GW海上風電項目。

廣東“十四五”規劃是新增裝機17GW海風,截至2022年底廣東海風裝機7.91GW(即2021-2022新增6.91GW),加上此次提到的2023-2025新增建成的8GW,2021-2025新增建成接近15GW,即2023-2025開工建設的12GW項目只需要少部分建成就可完成“十四五”目標,如果2023-2025開工的12GW項目稍多一點併網,廣東“十四五”海風目標有望超額完成。

原材料價格繼續下行,有助於零部件企業盈利恢復。近期風電產業鏈主要原材料價格繼續下行,具體來看,本週(20230519-20230526)中厚板價格下降1.99%,齒輪鋼價格下降3.33%,廢鋼價格下降4.61%,鑄造生鐵價格上漲1.41%。隨着原材料價格的繼續下探,我們認爲下半年風電零部件企業盈利將繼續回升。

投資建議:繼續推薦“兩海”主線和盈利水平修復環節

1)塔筒/樁基:泰勝風能、海力風電、天順風能等;

2)鑄鍛件等零部件:振江股份、中際聯合、日月股份、金雷股份、恆潤股份、廣大特材等;

3)海纜:東方電纜、亨通光電、中天科技等。

板塊和公司跟蹤

新能源汽車行業層面: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鋰電池化成電源市場規模爲26.5億元,同比增長71%。預計2025年中國鋰電池化成電源市場規模將達40億元。

新能源汽車公司層面:比亞迪發佈公告,公司股東呂向陽補充質押其所持股份的0.34%,累計質押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64%。

光伏行業層面:TCL中環與沙特Vision Industries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內蒙古包頭市獲“世界綠色硅都”稱號。

光伏公司層面:晶科能源簽訂56GW一體化項目投資合作協議。

風電行業層面:廣東2023-2025海上風電新增建成8GW,開工建設12GW。

風電公司層面:新強聯發佈關於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技術進步不及預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