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近日,中郵基金公告稱,公司二股東中國郵政集團擬將持有的中郵基金28.61%股權,通過特定事項協議轉讓的方式全部轉讓給中郵證券。在此之前,中郵證券並未持有中郵基金任何股份,這意味着中郵證券將變爲中郵基金的二股東。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中國郵政集團在“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解讀中指出,中郵證券要擇機收購中型證券公司,力爭成爲國內特色鮮明的中型券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郵證券2021年末總資產規模排名行業第74位。

今年1月,中國郵政集團2023年工作會議也指出,“中郵證券要加快獲取公募基金牌照,提升財富、投行、投研三大業務發展質效,着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券商。”

中郵證券變身“二當家”

近日,中郵基金公告稱,公司股東中國郵政集團與中郵證券簽訂了《股份轉讓暨增資協議》,中國郵政集團將其持有的該公司股份轉讓給中郵證券。由於所轉讓股份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的5%,因此擬通過特定事項協議轉讓方式進行股份轉讓。

根據上述公告,此次特定事項協議轉讓前,中國郵政集團持有中郵基金8700萬股,持股比例爲28.61%,中郵證券持有中郵基金0股。此次特定事項協議轉讓後,中國郵政集團對中郵基金持股爲0,中郵證券持有中郵基金870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爲28.61%。

此次轉讓前,中郵基金股權結構是首創證券持股46.37%、中國郵政集團持股28.61%、三井住友銀行持股23.68%、社會公衆股佔比1.34%。轉讓成功之後,中郵基金將變成由兩家券商同時持股的公募基金。

據中郵基金官網介紹,該公司系全國中小企業股份代辦系統掛牌公司,公司於2015年11月10日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之“重大事項提示”顯示,公司單個股東持有的公司股份均未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0%,均無法決定董事會多數席位,公司的經營方針及重大事項的決策由全體股東充分討論後確定,無任何一方能夠決定和做出實質影響,因此公司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首創證券在其2022年年報中表示,中郵基金系公司參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產品類型主要分爲公募基金產品和特定資產管理業務。截至報告期末,中郵基金存續產品數量78只,管理淨值規模639.80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產品數量57只,管理淨值規模535.20億元;專戶理財產品數量21只,管理淨值規模104.59億元。

2022年,中郵基金實現營業收入5.14億元,淨利潤0.63億元。

擬擇機收購中型券商

中郵證券獲取公募基金股權一事,此前就已有跡象。

今年1月,中國郵政集團2023年工作會議指出,“中郵證券要加快獲取公募基金牌照,提升財富、投行、投研三大業務發展質效,着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券商。”

實際上,中郵證券正在努力獲得更多牌照,今年已經獲批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獲得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資格等。

與此同時,中郵證券在投研環節的積極進取也受到行業的關注。中郵證券在2022年成立了研究所,由所長黃付生帶隊,力爭2024年達成行業排名前20位、員工在200人左右的中大型研究所。中郵證券研究所本着做大做強、成爲一流的原則,目標是力爭3~5年成爲市場化的頭部研究機構,成爲一個和中國郵政集團地位相匹配的市場化券商研究所。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中國郵政報》2021年底刊發的《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指出,資本是快速開展業務佈局、擴大業務版圖、壯大自身規模的重要手段,並提出中郵證券將擇機收購中型證券公司等,中郵證券要力爭成爲國內特色鮮明的中型券商。

最新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中郵證券資產總額爲188.98億元,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5.10億元,淨利潤0.52億元。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2021年度券商經營數據排名,截至2021年底,中郵證券總資產約175億元,在106家券商中排名第74位。

中郵證券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財富管理業務收入爲2.59億元,同比下滑28.97%。

中郵證券表示,財富管理事業部聯合資管分公司開創財富渠道資管產品區域定製模式,形成新的業務發展模板;推出機構理財服務業務,吸引購買理財產品的機構客戶17戶,合計購買理財產品3.83億元;構建代銷私募基金產品池,15傢俬募基金管理人進入代銷白名單,主要涵蓋具有量化多頭策略、主觀多頭策略、CTA策略、複合策略等策略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