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金髮行入冬

近期新基金髮行異常低迷,發行份額逼近8年半以來月度最低值。在業內人士看來,過往3年行業快速擴張“欠下的債終究要還”,疲軟的市場行情只是催化劑。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又一個“好做不好發”的時點已經到來。在當前時點推新基金,銷售情況可能不理想,但中長期回報是相對確定的,目前急需突破渠道不配合、投資者不積極的困境。

◎記者 陳玥 陸海晴

新基金髮行的低迷狀況,正引起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5月以來新基金共發行81只,發行份額只有207.47億份,這一數據逼近8年半以來的月度最低點,即2015年8月的192.08億份。

一些基金公司已經發不出新基金,或者壓根不想發行新基金,更有不少基金公司忙着解決數量龐大的“迷你基金”。在業內人士看來,過往3年行業快速擴張“欠下的債終究要還”,疲軟的市場行情只是催化劑。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又一個“好做不好發”的時點已經到來。在當前時點推新基金,銷售情況可能不理想,但中長期回報是相對確定的,目前急需突破渠道不配合、投資者不積極的困境。

基金髮行份額逼近8年半低點

5月,新基金髮行跌入“三九寒冬”。

Choice統計數據顯示,以認購起始日爲統計口徑,截至5月26日,5月以來新基金髮行總數爲81只,發行份額只有207.47億份,不僅是年內新低,而且接近8年半以來的月度發行最低值,即2015年8月的192.08億份。彼時,上證指數從5178點快速跌至2850點,市場一片恐慌,新基金髮行因此創下2015年以來最低值。

據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統計,截至5月26日,5月新發基金份額佔全部存量基金份額的比重跌破0.1%,爲0.085%,創2015年5月以來新低,與之接近的只有2018年7月底的0.181%和今年1月底的0.189%。該指標今年以來兩次大幅走低,令業內人士頗爲擔憂。

身處基金髮行一線的市場人士更是感同身受。

“新基金非常難賣。”滬上某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普遍情況是,今年誰家準備發權益類新基金,誰就得先準備好‘幫忙資金’,然後再考慮發行的具體事宜。”

某基金公司營銷總監透露,一些明星基金經理或是具有較強渠道能力的大公司旗下的權益類基金也開始賣不動了。“從渠道端的反饋情況來看,某明星基金經理最近發行的新基金,首發當日認購資金只有幾千萬元。如果該基金放在2020年發行,大概率是爆款基金。”

上述基金公司的營銷總監很是無奈:“雖然現在權益類基金髮行困難,但是大家的工作節奏並沒有放緩,依然十分忙碌。一方面打磨營銷材料,畢竟新基金髮行這項工作還要繼續推進;另一方面,部門最近也常常開會討論,當下如何生產更合適的投資者陪伴內容,撫慰投資者焦慮的情緒。”

市場低迷只是表面原因

談及基金髮行遇冷的原因,不少業內人士將其歸咎於疲軟的行情。

“今年的市場不給力。”某渠道人士認爲,市場風格的快速輪動使得基金剛剛有一點收益就又“還回去”了,客戶往往剛想買入或者加倉就遭遇回撤。在這種情況下,被套牢和持幣觀望的客戶越來越多,增量資金便越來越少。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池雲飛也表示,大部分投資者都比較厭惡風險,所以市場短期表現不好時,基金髮行規模很難“上量”。

一直以來,公募習慣於“看天喫飯”,但今年新基金髮行的嚴峻程度已不單單是行情疲軟所能解釋的。在業內人士看來,過往3年行業快速擴張帶來的一些問題“終將要還”,行情疲軟只是催化劑。

被透支的終究要還回去

“今年以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梳理‘迷你基金’方面,能清的清掉,能救的救回來。”某中型基金公司高管向記者透露。

這位高管表示,清理“迷你基金”的難度遠大於把規模救回來,如果公司旗下“迷你基金”多到一定數量就不能發行新基金。過去幾年行業加速擴容,各個熱門主題都發行了不少同質化產品,行情變化後資金流動非常快,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基金淪爲“迷你基金”,這也是當前監管關注的重點。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3月底,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約有1000只,其中四分之一以上成立於2022年或2023年。

寅喫卯糧,終究要還。事實上,因行業快速擴張而要“還債”的不止於“迷你基金”。2020年行業高光時刻,一批基金密集問世。從最新情況來看,多數基金的表現“一言難盡”。

Choice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500多隻主動權益類基金宣告成立,截至2023年5月26日,約六成基金成立以來是虧損的,部分基金虧損幅度甚至超過30%。例如,上銀核心成長混合於2020年9月27日成立,如今淨值甚至不到0.5元。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仍有部分基金實現了正收益。據統計,有50多隻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在30%以上。例如,淳厚信睿混合於2020年2月12日成立,截至2023年5月26日,收益率爲88.06%。

此外,一批3年封閉期基金近期將陸續到期打開申購。從結果來看,雖然強制管住了投資者的“腳”,但並沒有給投資者賺到錢。例如,景順長城科技創新3年定期開放混合、興全合豐3年持有混合、易方達優質企業3年持有混合等即將陸續打開申購,但上述基金成立以來尚未實現正收益。

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業績不達預期,對渠道也造成了較大的壓力。在新基金髮行中,渠道的不配合也令基金公司十分煩惱。

“我們前兩天去拜訪了兩家銀行,銀行的工作人員直言不諱地說,‘現在最難賣的產品就是權益類基金,我們現在主要推一些穩健型產品’。”某中小型基金公司銷售總監坦言,遭受了渠道的冷落。

暗處蓄力 靜待花開

好做不好發,好發不好做。投資的逆向邏輯往往在極端情況下生效。

隨着基金髮行陷入冰點,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看到了中長期佈局機會。

“拉長週期看,基金髮行冰點常常也是下一個強勢行情的重要拐點。例如,上次基金髮行冰點出現於2018年中下旬,市場在2019年迎來一輪大行情。”池雲飛稱。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4日,上證指數下觸2440.91點,在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發行的主動權益基金遭遇了考驗,但該批產品成立至今平均回報達80%左右,其中華安製造先鋒、國投瑞銀先進製造、中科沃土沃瑞、中信保誠創新成長、銀華盛利等多隻產品成立以來回報超過150%。

一位在發新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在當前時點推新基金,可能銷售結果並不理想,但中長期回報是相對確定的,投資者的信任會逐漸累積。

站在當前時點,多家基金公司對未來“抱有信心”。富國基金表示,當前主要寬基指數的估值水平夠低,處於底部區域,此時市場對悲觀預期已反映得比較充分,對任何積極的變化會更爲敏感。

熱播電視劇《狂飆》中有一句經典臺詞:“風浪越大,魚越貴。”在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看來,這句話的意思是風浪越大的時候,捕魚變得更加困難,因此魚的價格會相應上漲,獲利會越多。投資也是如此,講究“早佈局,晚收穫”,佈局階段未必是收穫階段。

回顧歷史,市場總是在上漲與下跌的交替中往復循環,沒有一直上漲的市場,也沒有始終下跌的市場。隨着經濟內生動力的逐步修復,A股市場的新一輪盈利週期正在啓動,投資者不妨對當前市場更樂觀一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