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據中國商務部29日消息,商務部部長王文濤5月26日在美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九屆貿易部長會議期間,與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舉行會談,就日方執意出臺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七國集團廣島峯會抹黑攻擊中國等提出嚴正交涉。

王文濤表示,日方罔顧中方強烈反對和業界意見呼聲,執意出臺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嚴重違反國際經貿規則,嚴重破壞產業發展基礎。中方對此強烈不滿,敦促日方糾正錯誤做法,切實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王文濤還指出,剛剛結束的七國集團峯會在聯合聲明中操弄涉華議題,出臺影射中國的所謂經濟安全文件,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堅決反對。希望日方端正對華認知,真正以建設性姿態推動兩國經貿關係穩定發展。


王文濤 資料圖

近年來,日本不斷與美國勾連,充當其打壓中國的“急先鋒”,在對抗中國的路上越走越遠。23日,日本公佈了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實施的具體時間表。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省當天宣佈把尖端半導體制造設備等23個品類列入出口管理限制對象名單,並於7月23日施行。英國《金融時報》稱,在限制中國製造半導體方面,日本可能“比美國走得更遠”,因爲即將實施的出口管制不但限制先進製程的半導體技術向中國出口,而且還將成熟技術也列入了出口管制中。限制涉及十多家日本半導體企業,將影響中國對關鍵芯片的生產,可能廣泛波及中國汽車、洗衣機等產品。

中國是日本半導體設備的主要買家之一。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的統計顯示,日本2021年向中國大陸出口的半導體設備價值約達120億美元,佔日本所有出口的四成。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說,大規模的出口管制將破壞日本企業的市場拓展,降低日本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日本大商社丸紅商事的中國經濟調查總監鈴木貴元表示,日本國內缺乏足夠大的芯片市場,這些出口限制對日本芯片設備製造商來說將是一個打擊。

然而,日本政府罔顧中日兩國企業的利益,尤其是在全球主要半導體設備企業業績不斷惡化之際,悍然出臺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管制措施。中國商務部日前就此表示,日方公佈的措施未回應業界合理訴求,將嚴重損害中日兩國企業利益,嚴重損害中日經貿合作關係,破壞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衝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


芯片 資料圖

中日本互爲重要經貿合作伙伴,兩國企業和人民從中受益。26日,在與日方代表進行會談時,王文濤在提出嚴正交涉後表示,中方願與日方一道,推動經貿重點領域務實合作,提供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爲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項昊宇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中日經貿關係的核心問題在於日方片面迎合美國對華技術封鎖和打壓,給兩國間的經貿合作人爲製造障礙,這可能嚴重影響雙方未來合作的信心。尤其是岸田政府最近出臺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措施,是以“泛安全化”邏輯取代市場邏輯,不僅損人不利己,也嚴重損害日本的國家信譽。中國是日本最大經貿夥伴,日方卻一味突出中日間的“競爭性”,無視“互惠性”,實際上反映出日本對華政策的短視。

項昊宇表示,經貿合作曾經是中日關係的“壓艙石”,新形勢下儘管面臨內外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但作爲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雙方合作依然有挖掘潛力。中方的表態顯示了中方對中日經貿關係積極務實的態度。當務之急是日方迴歸理性務實的對華戰略思維,奉行開放包容的對華經貿合作政策,這才真正有利於日本經濟的復甦與發展。

延伸閱讀:

岸田政府,令人瞠目!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週年,而中日關係的現狀卻令人擔憂,處於45年來的一個低谷。這主要表現爲中日關係“政冷經涼”似已成爲常態。2012年底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以來,中日高層互訪時斷時續,即使見面也往往話不投機。日本首相、外相等動輒宣稱會就東海、南海、臺海和涉疆、涉藏、涉港、“人權問題”等對中方所謂“該主張的就主張”,甚至還拉七國集團集體表態。結果,中日關係非但沒有改善反而出現倒退。

日方剛剛決定從今年7月起以“經濟安全”爲由,就23種高性能半導體制造設備對華出口設限,中日經貿合作勢必進一步受到政治因素的嚴重干擾。在人員往來方面,10年來日本來華人數趨於減少而涉嫌違反中國法律的間諜案則增多。近10年來日本對華友好民意基礎嚴重受損,相關民調顯示日本民衆對中國的好感度一直低於20%,去年9月日本NHK民調顯示將中國視爲“安全威脅”的日本受訪者佔到81%。日本右翼反華勢力愈發猖獗,經常口無遮攔。

岸田文雄出自自民黨內原本對華相對友好的派系“宏池會”,但其對華政策倒退的程度令許多人瞠目結舌。近年來,日本對華政策作爲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已經基本成型。岸田政府去年出臺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以及專門針對釣魚島的《關於強化海上保安能力的方針》等,確定未來10年日本以中國爲“前所未有最大戰略挑戰”的軍事、外交、海洋戰略。日本在軍事方面謀求擴軍備戰,在國際上熱衷推進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構想,試圖配合同盟國、聯合“同志國”編制圍堵遏壓中國的國際陣營。七國集團廣島峯會顯示,日本作爲涉華問題上的拱火者和挑事者正在更加賣力表演。岸田表示要構築“具有建設性的穩定的日中關係”,但這更像是一種企圖穩住中國的外交策略。以上種種因素導致中日關係乏善可陳,甚至可能繼續惡化。

日方一意孤行地干涉中國內政並挑唆配合美西方國家實施對華遏制,這與中日兩國友好人士的期待背道而馳。那麼,東京這種強硬態度的“底氣”來自哪裏?筆者認爲,一是來自上述日本國家安全戰略、軍事戰略以及在軍力層面的突破和增強;二是來自日本當局對華立場的基本一致性,即自我認定的“政治正確”;三是來自日本與同盟國、“同志國”針對中國正趨形成的“暴力多邊主義”。這種危險傾向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之前的日本外交、軍事歷史檔案中都不難找到。遺憾的是,當今日本的一些人享受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帶來的兩國關係恩惠,卻在從事損害兩國關係的行徑。



岸田文雄 資料圖

日本對華政策倒退的背景和原因十分複雜,內外多種因素相互交織、彼此影響,可謂多因一果。其中包括21世紀以來日本國內政治右傾化、社會保守化思潮日益佔據上風,而外交又是內政的延伸;日本傳統的反華或假友好勢力影響甚至在某些時期壟斷政權和話語權,企圖以所謂“舊金山和約”取代《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所確立的戰後國際法與國際秩序;中美戰略競爭與結構性矛盾上升,日本當局欲從中漁利、聯美製華;中日力量對比差距拉大,中國GDP已是日本的4倍,日本危機感加劇;日本炒作“臺海有事”、渲染“中國威脅”,竭力謀求成爲“能戰國家”;日本國家安全戰略視中國爲主要對手,防衛戰略重點南移,如此等等。

日本政府這些倒行逆施之舉當然有着頗爲複雜多樣的動因。但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圍繞長期擱置爭議的釣魚島主權歸屬認知矛盾,已演變爲中日關係以及日本對華民意改善的一個主要瓶頸問題。日本普通民衆過去對中國總體上比較友善,但他們很多人不瞭解釣魚島屬於中國的真相,在釣魚島和東海問題被日本右翼炒作起來後,日本社會的對華好感度隨之明顯下降。10年來,日本官方及媒體一直污衊中方“侵入日本領海”,抹黑中國爲“霸權國家”。日本這種洗腦式的國內宣傳在歷史上曾起到極其惡劣的作用,如今也會嚴重影響日本民衆的對華認知。

21世紀以來,日本政治右傾化與中日關係惡化呈現出正相關關係。21世紀初小泉純一郎首相任內頑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以此爲代表的日本政治右傾化導致兩國關係嚴重惡化。隨着中方堅持原則、堅決鬥爭,2007年安倍晉三第一次執政期間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實現“破冰”。2008年至2010年福田康夫、鳩山由紀夫執政期間,日本一度出現“脫右傾化”趨勢,中日關係明顯改善。

正當日本右翼離心力明顯上升之際,東京都時任知事石原慎太郎跳出來推動日本政府所謂“購島”,把中日較量的焦點從靖國神社引向釣魚島問題。日本不分左中右的各黨派在釣魚島歸屬問題上立場基本一致,所以當釣魚島歸屬問題成爲中日關係的焦點後,日本右翼勢力的激烈主張就會得到執政當局的認同。這就是2012年野田佳彥內閣“購島”的日本政治和社會背景。但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問題的操弄適得其反,換來的是中國在釣魚島領海實現執法巡航常態化。日本當局爲了報復中國則在強化海上保安廳和海上自衛隊力量的同時,對內宣傳所謂中國不斷“侵入日本領海”,在國際上攻擊中國“以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營造反華國際輿論和國際陣線。



中日國旗 資料圖

日本主流社會因不甚瞭解釣魚島歸屬真相而誤以爲被“侵入”的“受害意識”,逐步轉化爲國家安全戰略決策的軍事對抗意識,加之中美戰略矛盾上升,釣魚島問題也成爲美國用以調動日本的新因素。結果就是無形之中日本政治右傾化與社會保守化逐趨合流,使主張對華友好的日本人備感壓力與無奈。

要改變這種狀況,關鍵是將澄清釣魚島歸屬真相列入中日對話的核心議題清單,而不是僅僅單方面謀求“擱置爭議”或繞道而行。要促進日方向具有建設性的方向轉化,就需全面系統佈局,釋放巨大能量。否則,無論日本誰上臺,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基調與中日關係僵冷現狀都難以根本改變。中日海上危機管控措施對防止突發衝突具有積極意義,但不足以改變日本視中國爲“最大戰略挑戰”的國家安全戰略。因此,爲促進中日兩國人民友好,首先必須常態化地就釣魚島確屬中國的事實澄清爭議,正本清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