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海證券報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範子萌)聚焦“高水平制度性對外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國際金融三十人論壇第十三屆研討會5月27日在上海舉行。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在該研討會上致辭並發表主旨演講。他認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前已進入3.0版。在金融制度型開放方面,上海國際金融中心3.0版建設要重點關注三個新重點,即三新——“新要素、新領域、新功能”。

首先是穩步推動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制度型開放。屠光紹認爲,數據在金融領域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要素。數字經濟的持續發展,越來越需要數據的跨境流動和開放。從金融數據開放來說,很多金融領域的業務和管理都需要數據流動。比如,國內外跨境金融機構母子公司管理、業務、投資、風險管理領域都需要數據流動;隨着金融開放不斷推進,跨境監管合作也需要金融數據支持。

而且,金融數據跨境也是全球化的重要組成。屠光紹表示,與其他要素相比,數據要素涉及數據安全、隱私、治理、數據儲存等多方面問題,因此需要關注金融數據的監管與風險防範。當前數據跨境流動遵循“三法一辦法”,已經搭起了基本框架,但針對金融數據的判定原則還要細化,例如如何判定“必要”業務、怎麼分級、金融管理部門如何與數據跨境管理總體進行銜接等。上海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數據跨境流動部分也需要先行一步,發揮金融機構集聚效應,將跨境流動試點範圍由臨港擴大到浦東,在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制度型開放方面先行先試。

其次是不斷促進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制度型開放。屠光紹表示,可持續金融即新領域,綠色金融包括轉型金融、影響力投資、ESG投資以及社會責任投資、普惠金融都應納入,這也是全球大趨勢。可持續金融制度仍然沒有形成全球系統性的框架,這既是當前全球金融發展和金融治理體系的新課題,也是各主要經濟體金融合作競爭的新高地。

屠光紹認爲,中國應當更多地參與相關國際準則和標準的制定,爭取更多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因爲中國在可持續發展和可持續金融領域已經有了長足進展,也開展了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呼應大的國際趨勢和共識的同時,突出中國的優勢和特色。例如,在綠色金融領域,中國和歐盟共同推出了綠色金融分類標準,其中不少採用了中國方案,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上海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應當更多參與國際可持續金融制度包括規則標準的建設。

再者,加快形成國際金融資產交易的制度型開放。屠光紹表示,新功能即配置國際資產的功能,上海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開放都在不斷擴大,但是配置國際資產能力還尚待提升。隨着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程加快,境外資金進入上海金融市場的規模也不斷增加,但境外金融資產在上海金融市場流通交易和配置依然缺乏。

“加大上海金融市場交易各類國際金融資產的推進力度,需要以制度建設和制度型開放爲引領,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化水平。” 屠光紹表示,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可以以已有的各類金融市場爲支撐,吸引境外金融資產來交易,比如在股票市場上,通過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板,服務境外企業來中國上市的需要。這樣,在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功能完善的同時,也提升人民幣爲國際金融資產定價的影響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