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中期協5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5月全國期貨市場(含期權市場)成交量約8.25億手,成交額約50.3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16%和25.60%,環比分別增長22.73%和14.08%。1—5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爲31.61億手,累計成交額爲215.4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77%和2.80%。

市場波動加大吸引大量企業進行風險對沖

從各期貨交易所成交情況來看,5月份,上期所成交量約1.92億手,成交額約14.3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46%和34.80%,環比分別增長11.13%和11.83%;上期所子公司上期能源成交量約0.11億手,成交額約2.3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87%和下降36.57%,環比分別增長7.32%和8.80%;鄭商所成交量約3.79億手,成交額約13.1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1.88%和81.98%,環比分別增長29.85%和14.29%;大商所成交量約2.28億手,成交額約9.5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4.84%和5.03%,環比分別增長23.15%和12.54%;中金所成交量約0.14億手,成交額10.8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01%和14.87%,環比分別增長21.64%和19.74%;廣期所成交量約212萬手,成交額0.13萬億元,環比分別增長28.96%和8.80%。

5月份,我國期貨市場成交規模出現明顯改善。廣州金控期貨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程小勇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期市成交回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國內市場波動加大,尤其是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普跌走勢,吸引了大量企業套保交易。

二是在國內股市低迷的情況下,偏股型基金表現不佳,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備受機構投資者青睞,五家期貨交易所成交量同比、環比均錄得增長,預計5月市場客戶權益將繼續保持增長。

三是隨着商品價格普遍下跌,期貨公司風險管理業務規模也在攀升,大量客戶尋求場外期權等工具來對沖風險,風險管理公司在場內期貨和期權市場加大了對沖力度。從截至5月底全國期貨市場持倉量同比增長也可以驗證,進行套保或風險對沖的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對沖交易規模在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全國期貨市場持倉量約4809萬手,較上月末增長18.49%。其中,上期所月末持倉量約1026萬手,環比增長10.47%;上期能源月末持倉量約38萬手,環比增長6.16%;鄭商所月末持倉量約1914萬手,環比增長22.42%;大商所月末持倉量約1659萬手,環比增長21.06% ;中金所月末持倉量約152萬手,環比增長2.73%;廣期所月末持倉量約20萬手,環比增長65.07%。

物產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告訴記者,相較於去年5月今年5月期貨市場交易量及持倉量的回升,更多表現在市場的分歧以及交易機會的增加上。

“去年同期因疫情管控,期貨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大幅降低,直接影響了市場的成交與持倉。而今年5月,全球經濟恢復與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與現實之間呈現顯著差異,市場分歧促成了市場交易量與持倉量的增加。”景川說。

值得注意的是,因今年風險因子顯著低於去年同期,國內期貨交易所期貨各品種的保證金比例都出現了一定的下調。景川告訴記者,在此背景下,5月期市交易量與持倉量都出現上升,表明今年市場交易機會有所增加。與此同時,受全球經濟下行預期影響,國內實體企業的風險對沖需求顯著上升,也直接導致了商品期貨市場成交規模的增長。

5月商品跌多漲少

從5月商品走勢來看,整體呈現跌多漲少格局。從分類指數上看,申萬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汪洋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能化板塊跌幅最大,農產品板塊跌幅低於其他板塊,表現相對強勢。

“據我們統計,5月下跌的品種達48個,上漲的品種僅6個,其餘品種接近收平。其中下跌品種中純鹼、玻璃領跌,月度跌幅超過20%,工業硅跌幅緊隨其後在15%附近,線材、尿素等7個品種的跌幅在15%以內,跌幅在5%到10%的品種有16個。上漲品種中,豆一漲幅最大爲3%,油菜籽上漲2.7%,品種漲幅均在2%以內。”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鍾美燕表示,從各個板塊中跌幅較大的品種來看,農產品板塊的豆油和生豬跌幅分別達到9.2%和8%,有色金屬中的鋅跌幅爲8.8%,而能化板塊中的PTA、乙二醇、塑料、原油等跌幅在5%附近。

“能化板塊中則因油價多有反覆,下游品種整體偏弱運行,加工利潤再度走弱,尤其是煤化工品種尿素、甲醇受煤價重心回落影響而走跌;農產品板塊中油脂和生豬價格也回落明顯,主要原因爲‘五一’假期集中透支節後需求,市場乏善可陳。”鍾美燕說。

展望6月商品市場走勢,汪洋認爲,國內服務業有所提振,但製造業PMI連續2個月處於收縮區間,表明製造業前期積壓的需求基本釋放,相關需求又開始回落。同時,當前居民信貸增長擴張處於放緩階段,在沒有顯著改善之前,工業品週期大概率將維持弱勢,難有趨勢性的逆轉。綜合來看,6月份市場預計股指或有反彈,商品表現將繼續偏弱。

鍾美燕表示,現階段來看,海外風險加劇以及國內需求增速不及預期可能會使商品市場延續弱勢運行,建議關注國內政策邊際變化以及高位品種的回調機會,產業鏈客戶應以鎖產品利潤爲策略重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