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向來不缺概念,近期“腦機概念”站上風口,多家上市公司集體股價飆升,億通科技(300211.SZ)也“聞風起舞”。

5月31日,億通科技在互動易平臺披露2020年關聯公司華米科技(ZEPP.N)聯合建立“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的相關消息後,直接刺激當日股價20CM漲停。至此,億通科技三個交易日累計上漲37.34%。

但戲劇性的是,當日晚間億通科技對相關回復進行調整並在股價異動公告中,現有業務不涉及“腦機概念”。6月1日億通科技收跌10%,收11.32元,這也意味着前一個交易日買入的資金打板“被套”。

漲停後迅速“降溫”,資金打板失算

腦機接口,也稱“大腦端口”或“腦機融合感知”,是在人或動物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能夠在人(或其他動物)腦與外部環境之間建立溝通以達到控制設備的目的,進而起到監測、替代、改善/恢復、增強、補充的作用。腦機接口技術已成全球科技前沿,被稱作是人腦與外界溝通交流的“信息高速路”,是公認的新一代人機交互和人機混合智能的關鍵核心技術。

在“腦機概念”持續活躍下,相關個股大幅上漲。創新醫療(002173.SZ)、長盈精密(300115.SZ)、三博腦科(301293.SZ)等漲幅居前。億通科技也實現三連漲,更在5月31日強勢封停。

5月31日上午,億通科技回應投資者對華米科技和中科大先研院合作的腦機實驗室、華米科技腦接機研發進程等問題時表示,2020年5月25日,公司關聯公司華米科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宣佈共同建立“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結合華米科技在智能可穿戴領域的研發實力和中科大在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研究優勢,共同突破關鍵技術,構建主動健康新模式。

但當晚該回復更新爲“公司與華米科技是業務獨立的兩個主體,公司現有業務不涉及前述‘腦機概念’,華米科技對公司的知識產權授權亦不包含‘腦機概念’相關的知識產權。”同時,億通科技在股價異動公告中也複述了上述相同內容。

億通科技工作人員對鈦媒體APP表示,公司的出發點是讓投資者瞭解一些關於腦機接口的信息,但後續覺得不太合理。二次回覆並非否定先前回應內容,只是再次強調聲明。雖然公司披露的是華米科技的相關信息,但站在投資者角度看,會認爲億通科技與華米科技進行捆綁。

公開資料顯示,華米科技於2021年1月通過旗下安徽順源芯科收購億通科技29.99%股份。億通科技也通過華米科技知識產權授權的方式,得以快速進入智能硬件領域裏的PPG生物傳感器模組市場。

6月1日,億通科技早盤大幅低開,隨後一路震盪走低,收盤時觸及當日最高跌幅10.02%。

“腦機概念”落地尚遠,一季報由盈轉虧

“腦機概念”的迅速火爆源自近期國內外實現的一系列技術突破與信息推動。

5月26日,埃隆馬斯克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宣佈稱,已獲得美國FDA批准,將開展首次人體臨牀研究。該設備首先將專注於兩項應用:恢復人類視力,以及幫助無法移動肌肉的人控制智能手機等設備,甚至恢復脊髓受損者的全身功能。

Neuralink總部位於舊金山,由馬斯克於2016年聯合創立,旨在向人腦中植入計算機芯片,以幫助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癡呆症和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並將人類與人工智能融合在一起。

5月初,由南開大學段峯教授科研團隊牽頭的全球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介入式腦機接口試驗在北京獲得成功,該試驗在猴腦內實現了介入式腦機接口腦控機械臂。

消息面上,5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在2023中關村論壇上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把腦機接口作爲培育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加強腦機接口應用場景的探索,加速推動腦機接口產業的蓬勃發展。北京市政府副祕書長劉印春也在論壇上表示,北京將促進腦機接口領域等一批未來產業創新發展。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對鈦媒體APP表示,當前腦機接口技術還處於早期的研究探索階段,技術仍處於小範圍試驗階段,產品成熟度也較低,存在關鍵核心技術成熟度低、產業鏈生態尚未形成、安全與倫理挑戰突出等問題。距離產業化還很遠,預計至少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也坦言,相比以往,腦機接口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但仍存在一些技術難題。要從實驗室科研走向臨牀應用和大衆服務,存在兩大隱憂,一是技術安全挑戰,比如會對身體帶來損傷,數據交換會侵犯隱私,二是社會倫理挑戰,比如通過腦信號解讀到大腦意圖如何保障人類的精神獨立性和行爲自主性等問題。

交流中,億通科技工作人員沒有對鈦媒體APP明確表示未來業務是否會涉及腦機接口技術。對公司而言,“腦機概念”尚遠,當下更爲重要的是如何扭轉虧損的業績。

繼2022年增收降利後,億通科技2023年第一季度由盈轉虧。當期實現營收4151.06萬元,同比減少41.1%,歸母淨利潤-452.27萬元,同比下降160.58%。

其中,CATV網絡傳輸設備總體實現收入748.6萬元,智能化監控工程業務總體實現收入1086.14萬元,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42.83%、29.91%。

子公司鯨魚微電子實現收入2256.95萬元。受第一季度宏觀經濟下滑和智能穿戴設備需求疲軟的影響,新款PPG傳感器模組業務銷售下降,實現收入2178.95萬元,同比下降1962.4萬元。雖然收入佔據總營收半壁江山,但鯨魚微電子所得淨利潤卻虧損673.51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14.26萬元,主要爲加快下一代芯片產品的投產上市,持續增加研發投入所致。(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陸雯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