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何言

初夏的安徽,生機盎然。

今天開始,第五屆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合肥召開。今年的主題是“攜手高質量一體化,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相信這又是一次承前啓後、深化推進的“多向奔赴”。

長三角一體化的核心要素,一方面是基建的硬聯通,另一方面是數字化的軟聯通。三省一市協力協作,共同繪就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同心圓”。

長三角,線上“一座城”

支付寶數字就業平臺助力長三角人才流動一體化

最近,社交平臺上開始流行一種通勤實驗:僅刷一個二維碼,感受跨城上下班。

出發點是寧波,目的地是杭州。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在城鐵寧波站的自動購票機上,打開支付寶掃碼買一張去紹興站的單程票,票價20元。一個小時二十分鐘到達紹興站後,走出城鐵的大門,對面就是地鐵紹興站出入口。再次打開支付寶掃碼進站,坐上開往姑娘橋方向的紹興地鐵1號線。到姑娘橋站下車後,坐電梯可以同站換乘杭州地鐵5號線,隨即可到達拱宸橋東地鐵站。

兩次換乘,全程花費不到28元,耗時3小時多一點便能從寧波到達杭州市區。這次實驗的背後也透露着一個信號:長三角越來越“凝縮”在一起,相比一個區域,它更像一個“城市”。

今年2月底,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交通運輸部門主要負責人在江蘇舉行會議,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會上傳出消息:2022年,軌道上的長三角加快構建,長三角區域新增高鐵超130公里,高速鐵路運營總里程超6600公里。得益於城際市域鐵路的日益密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城市間基本實現城際客運高頻次1-1.5小時快速通達。滬蘇浙皖間的跨省出行也更加便捷頻繁。根據支付寶最新數據,長三角地區有數十萬人過着跨省通勤的生活,每週的工作日和週末往返於家所在城市和工作城市之間。2022年底長三角地區跨省通勤的人數是2018年的320倍,預計到2023年底,將達到530倍。

發展,並不侷限於此。

揹着雙肩包,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外科的副主任成興華另一個辦公地點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今年3月,上海市胸科醫院合肥區域心胸疾病診療中心揭牌,也正是從那時開始,來自上海的專家團隊在合肥坐診、查房、開展手術。

“從患者角度來說,赴滬治療,無論是旅費還是住宿都需要較大的開銷。而且60%以上的門診患者是不需要手術干預的,這樣一來,家門口就診要便利得多。”成興華說,醫療一體化下醫療信息也實現了共享,“打通了系統壁壘之後,多樣先進的理念與技術都可以在本地實現運用,合肥人在家門口就可以體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如今,“長三角一體化”對安徽人而言,不再只是一個名詞。

一個出行碼,暢行41城,出行、旅遊無縫銜接;一個小程序,輕鬆找到身邊“三公里”合適的就業崗位,讓家的思念不再遙遠;一網通辦,讓數據多走路、申請人少跑腿,異地辦事增添便利;一碼就診,既享受到優質的“全流程”診療,又免去了先行墊付醫藥費的麻煩……

毫無疑問,這盤“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棋局中,每一次落子對於奔走在其間的人而言,已經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

一碼通行已成爲長三角人的日常

“軟聯通”,“鏈接”一張網

流動的“人”背後,是由各類技術、資源聯通而成的“數字化”小分隊,鏈接着長三角城市,織就成一張無形的線上網。

從基建看,便利的交通早已串聯起整個長三角。生活在上海的人,坐1小時的高鐵就能通達蘇州、無錫、杭州等城市。而這種“1小時生活圈”文化形成的基礎就是便利的鐵路交通。2019年底,長三角十城地鐵實現互聯互通,上海、杭州、寧波、溫州、合肥、南京、蘇州、無錫、徐州、常州10城實現地鐵一碼通行。

跨城出行的最大難點在於異地票務結算,數字技術則解決了這一痛點。“區塊鏈記載了所有的跨城交易且不可篡改,因此每個城市地鐵公司都能從‘鏈’上獲取對應乘車的區段、價格,實現自動秒級結算。”支付寶技術專家沈凌楠介紹,十城地鐵一碼通行,這是區塊鏈技術在地鐵領域的首次應用,也爲更大規模城市地鐵二維碼的互聯互通奠定了安全高效的技術基礎。

隨着區域交通一體化有了可複製樣本,數字經濟也成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動能。

《2022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報告》中,長三角一市三省數字經濟帶動整體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態勢已經形成,2021年長三角地區GDP爲27.6萬億元,在全國佔比達34.1%,其中數字經濟規模佔全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的28%。

今天的長三角城市羣,不單是中國最爲繁榮的經濟中心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羣之一。與此同時,區域之間競爭,迴歸到了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力資源的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將重塑未來經濟發展空間格局。

2023年,“就業”成爲民生“關鍵詞”。擴大就業容量、推動充分就業,數字經濟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長三角一體化中人才流動的重要助推器。正如前不久,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平臺社會經濟價值研究報告》所提,支付寶等互聯網平臺連接數千萬小微企業,應重視其作爲就業“蓄水池”和“鏈接器”的作用。

其中,合肥積極探索“互聯網+社區”傾力打造“三公里”就業圈服務平臺,精準對接社區居民就業需求,已累計訪問次數超7460萬,幫助6.4萬居民實現就業;支付寶就業聚合頻道上線兩個月,聯合50家合作機構累計爲近200萬招工企業發佈超500萬崗位,併成功促成近40萬簡歷投遞,人崗匹配效率提升50%。

數字化技術提升了就業和求職效率的同時,服務業數字化的過程中也催生了40餘種新職業。支付寶數據顯示,服務員、銷售經理、主播、產品經理、騎手等10類職位佔比全長三角崗位的近30%;目前服務商規模超1.2萬家、6成以上服務商使用靈活就業人員、近8成支付寶生態從業者月平均勞動收入在4000元以上……

線下一張交通網,線上一張數字網。無論是就業還是政務,數字經濟爲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通過“軟聯通”的一體化,提高長三角一體化的一致性和協同性,輻射長三角一體化的方方面面。

此刻,再次梳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發現,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正成爲“圈子成員”的共同目標。

而長三角數字化“鏈接”的手筆和魄力,也確實令人心潮澎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