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銀保監局對龍江銀行進行了行政處罰。相關處罰公告顯示,龍江銀行存在互聯網貸款業務侵害借款人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以及對增信機構違規收費行爲管控不力導致借款人綜合融資成本過高等七項問題。

和上述違規息息相關的是,在黑貓投訴、啄木鳥投訴等投訴平臺上,龍江銀行作爲多家網貸平臺的放款方,成爲衆多網貸用戶的維權對象。

對增信機構管控有待加強

相關網貸用戶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出示的借貸合同顯示,龍江銀行是多家網貸平臺的放款方,包括新橙優品、首付寶、玖富萬卡、小贏卡貸、分期樂、你我貸等。

聯合資信對龍江銀行最新一期跟蹤評級公告顯示,龍江銀行與互聯網頭部平臺合作,合作模式以助貸模式爲主,其出資比例爲100%,全部業務由龍江銀行獨自審批,同時採取保險、融資擔保的增信。

記者梳理發現,龍江銀行與上述部分網貸平臺的合作模式,也主要以助貸模式爲主。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於百程在接受《中國科技投資》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助貸的擔保模式中,助貸機構需要找到擔保或者保險公司參與其中,以擔保或信用保證保險的方式爲貸款作擔保,並收取一定的費用。目前,這種方式依然存在,但如果貸款的不良率上升超出正常水平,擔保和保險公司會提升費用或者參與意願下降。

助貸模式也分爲多種,其中,助貸分潤模式是一種輕資產模式。“在助貸分潤模式中,銀行需要具有風控能力並承擔最終的壞賬風險,並根據助貸公司提供的服務來支付服務費。加總來看,因爲少了擔保費用,用戶借貸成本可能有所下降。但這一模式對於銀行的風控能力有要求,在用戶選擇上質量會更高一些。”於百程表示。

不過,在上述助貸模式中,一些網貸用戶質疑,部分增信機構收取的費用變相推高了他們的借貸成本。

李菲(化名)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出示的玖富萬卡電子合同顯示,其在玖富萬卡上的借款金額爲23100元,借款年利率爲7.90%,放款方爲龍江銀行。在辦理該筆12個月分期的借款時,李菲作爲投保人,還被辦理了一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財險”)的個人貸款保證保險(多年期)投保單,保費爲3100元。賬單詳情顯示,李菲借款金額23100元,扣除3100元保費,實際到賬金額2萬元。分期12個月,第1期還款2013.43元,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還款額均爲2008.36元。

曲幽(化名)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出示的你我貸平臺借款合同顯示,借款人曲幽與貸款人龍江銀行簽訂借款合同,借款金額爲7000元,用途爲裝修,借款期限爲12個月,合同項下的年化綜合利率爲35.79%。在與龍江銀行簽訂借款合同的同時,曲幽還被綁定與陝西天邦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簽訂了《諮詢服務及委託保證合同》,按照合同條款,曲幽(乙方)按貸款發放額的11.02%向陝西天邦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甲方)支付諮詢服務費,合計爲人民幣771.4元,不滿一個月的按一個月收取。此外,曲幽還被綁定簽訂了《貸後服務協議》,根據《貸後服務協議》內容,如果曲幽(甲方)逾期,廣西廣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乙方)採取上門調查取證,甲方應當按人民幣 2000元/次支付上門費用。此外,乙方上門調查取證的差旅費(包含同一省市區縣範圍內的情形,前述差旅費包括但不限於交通費、食宿費等)由甲方承擔。

此外,據《每日經濟新聞》,在新橙優品上,貸款用戶除了與龍江銀行簽署借款合同外,還分別與與陝西經濟協作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陝西大秦絲路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簽署了擔保諮詢服務協議和風險保障計劃標準條款,並被收取相關費用。

《中國科技投資》記者瞭解到,也有新橙優品貸款用戶被簽訂了《擔保諮詢服務協議》,不過該《擔保諮詢服務協議》並未明確寫明貸款用戶是與哪一家企業簽訂的擔保諮詢服務協議,相關協議中涉及的風險保障金、個人貸款保證保險的具體費用也未明確寫明。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橙優品、你我貸平臺上,記者採訪到的貸款用戶都被收取了一筆服務費。其中,新橙優品用戶溫然然(化名)在平臺上分別借款3000元和10000元。一筆借款總額3000元,溫然然分3期償還,每期本息1013.44元,每期服務費240元;另一筆借款10000元,溫然然分12期償還,後11期每期本息868.96元,第一期服務費967元,後11期服務費每期200元。

曲幽提供的截圖顯示,其在你我貸平臺上借款7000元,也被收取800元權益包服務費。曲幽告訴《中國科技投資》記者,你我貸權益包的內容是優惠券,比如在你我貸平臺點外賣、音樂會員充值等折扣優惠。

根據IRR(內部收益率)計算,溫然然在由龍江銀行放款的新橙優品平臺上分期12個月借的1萬元款項,算上服務費,其借款真實利率高達79.86%。

業務整改效果如何?

除了互聯網貸款業務被罰,龍江銀行或正在面臨互聯網貸款業務整改壓力。

2020年7月17日,銀保監會(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從風險管理體系、風險數據和風險模型管理、貸款合作管理多方面對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作出了要求,並按照“新老劃斷”原則設置了兩年過渡期。據銀保監會印發的《關於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整改將在2023年6月30日結束。

數據顯示,2022年龍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8.73億元,較2021年減少5.34億元,降幅12.13%;實現淨利潤5.3億元,較2021年減少2.02億元,降幅27.61%。不過,在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在下行的情況下,2022年龍江銀行利息收入102.94億元,較2021年增加4.04億元,增幅 4.08%。

龍江銀行在財報中解釋,其利息收入較2021年增長4.04億元,主要是貸款利息收入增長1.51億元,同業及金融投資利息收入增加2.53億元。

不過,雖然龍江銀行的貸款利息收入有所增長,但其貸款利息收入中的個人貸款和墊款收入大幅下降。數據顯示,2021年末、2022年末,龍江銀行的個人貸款和墊款收入分別爲14.00億元、8.24億元。

據相關財報,龍江銀行的個人貸款業務主要由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業務、個人生產經營貸款業務和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組成。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龍江銀行個人貸款中的個人消費貸款餘額分別爲121.17億元、80.73億元、16.66億元,持續下降。

作爲個人消費貸款中的大頭,2020年末、2021年末龍江銀行互聯網貸款餘額分別爲58.33億元、72.77億元。

中證鵬元相關研報指出,此次互聯網貸款監管新政利好頭部銀行,部分中小銀行整改以及業務、營收維持壓力較大,行業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

針對龍江銀行互聯網貸款等相關問題,《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致函銀行,截至發稿,對方未作回覆。

(中科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