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一紙減持公告帶崩了粵海飼料(001313.SZ)的股價。

6月4日晚間,粵海飼料發佈公告,公司第三大股東擬減持不超過14.24%股權。這意味着,第三大股東計劃清倉。

二級市場上,6月5日,粵海飼料開盤即閃崩,逼近跌停,6日及7日繼續下跌,股價三天下跌11.3%。

K線圖顯示,去年3月以來,粵海飼料的股價從高點20.50元/股一路下跌,至目前,累計跌幅達60%。

粵海飼料的基本面不太理想。2017年,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以下簡稱“淨利潤”)2.47億元,到2022年下滑至1.15億元。而在這6年,營業收入從45.77億元增至70.92億元,增收不增利特徵明顯。

今年5月,粵海飼料拋出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及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覆蓋616名員工,以求未來業績穩增長。目前來看,公司股票市價已低於激勵計劃行權價。上述激勵計劃能否如期推進,效果能否如願,存在不確定性。

上市一年股東擬清倉

上市滿一年,限售股解除限售後,股東就打算清倉,粵海飼料股價大幅下跌。

6月5日早盤,二級市場上,粵海飼料低開至8.49元/股,低開幅度爲4.71%。緊隨其後,股價閃崩,直逼跌停,此後,全天在跌停邊緣掙扎,盤中一度跌停,最終收盤8.06元/股,跌幅爲9.54%。

股價大跌的背後,是股東要減持。6月4日晚間,粵海飼料發佈持股5%以上股東股份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6月3日,公司收到股東Fortune Magic Investment Limited(以下簡稱“Fortune Magic”)的告知函,其將根據市場情況,做出適當減持安排,合計減持數量不超過9971.4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4.24%。

目前,Fortune Magic持有粵海飼料14.24%股權,位居公司第三大股東。

公告稱,股東減持原因系財務投資者的退出決策。

Fortune Magic在粵海飼料IPO前就已經入股。招股書顯示,粵海飼料的前身粵海有限2015年9月增資擴股,Fortune Magic以境外人民幣5.20億元(摺合美元約0.82億元)認繳新增註冊資本262.10萬美元,進而獲得粵海有限註冊資本16.62%的比例。2022年2月16日,粵海飼料通過闖關IPO登陸A股市場,Fortune Magic的持股比被稀釋至14.24%。

作爲公司第三大股東,Fortune Magic在解除限售後即打算清倉,確實讓人意外。

雖然分享了粵海飼料IPO盛宴,但在市場人士看來,Fortune Magic清倉之舉,是爲了將獲利變現。

二級市場上,粵海飼料表現並不突出。公司發行價爲5.38元/股,上市次日,股價收報8.53元/股,上市第15個交易日,股價最高漲至20.50元/股,但當日收報17.11元/股,大跌9.09%。

20.50元/股是迄今爲止的頂點,此後,公司股價不斷下跌,到今年6月5日,股價創下上市次日以來的新低,較歷史頂點下跌了約61%,6月6日及7日,公司股價繼續下滑,三天累計下跌11.3%。

按6月5日股價計算,Fortune Magic的持股市值約爲8.03億元,較當初入股的5.20億元成本增值約2.83億元。但是,5.20億元資金,入股七年多,如果按照8%收益率成本計算,約爲2.91億元。考慮到粵海飼料現金分紅等因素,如果目前清倉,Fortune Magic並未大賺。因此,此時清倉變現收益可以理解,一旦未來股價繼續下跌,其獲利將減少甚至出現虧損。

一季度營收下降淨利虧損

股價下跌、股東減持,與粵海飼料的基本面相關。公司經營業績並不理想。

今年一季度,粵海飼料實現營業收入9.57億元,同比下降2.55%;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淨利潤”)分別虧損0.49億元、0.5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44%、16.21%。

2022年,是粵海飼料上市第一年,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92億元,同比增長5.45%,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爲1.15億元、0.84億元,同比下降38.70%、48.64%。

上市第一年,營業收入增長,淨利潤反而下降,讓人意外。

粵海飼料主要從事水產飼料研發、生產及銷售,並以蝦料、海水魚料等特種水產飼料爲主。公司解釋稱,2022年,豆粕菜粕、魚粉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且持續處於高位,但受限於養殖戶的養殖接受程度,公司產品提價幅度不及原料漲幅,生產成本同比上升幅度較大,導致毛利率同比下降。此外,受異常天氣、病害等不利影響,養殖節奏被打亂,疊加疫情反覆,導致消費市場低迷,部分水產養殖品價格走低,影響養殖戶養殖積極性。

粵海飼料稱,面對原材料價格持續高漲的成本壓力,去年下半年,公司一方面根據市場情況對產品適度適時進行了提價,另一方面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持續調整和優化產品配方結構,不斷提升原材料技術替代水平,提升產品配方技術水平,加大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開發力度。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增收不增利,不只是2022年,近幾年,這種現象持續存在。

2017年,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爲2.47億元;2018年至2021年淨利潤分別爲2.14億元、1.63億元、1.93億元、1.88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爲-13.18%、-24.12%、18.52%、-2.60%,整體上處於下降趨勢。

與之對應的是,2017年至2021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45.77億元、52.52億元、50.67億元、58.44億元、67.25億元,同比變動23.56%、14.76%、-3.54%、15.34%、15.08%,整體上呈增長趨勢。

綜上所述,2018年至2022年的5年,公司業績總體處於增收不增利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粵海飼料決定實施股權激勵。

今年5月23日,公司披露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及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將370名員工進行持股計劃激勵,246名核心管理人員、核心技術與業務人員以及董事會認定需要激勵的其他員工等實施股票期權激勵,授予價格均爲9.03元/股。

根據激勵計劃草案,業績考覈目標爲,2023年至2026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不低於84億元、105億元、126億元、151.2億元,或者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億元、2.8億元、3.36億元、4.03億元。

市場人士認爲,粵海飼料試圖藉助股權激勵調動內部積極性,謀求未來經營業績穩增長。但是,從近幾年的業績看,公司淨利潤穩增長難度較大。

此外,因股價連跌,目前上述股權激勵計劃授予價格已高出市價,計劃能否如期推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