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勝

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

外匯市場有望保持較爲平穩運行狀態

◎記者 範子萌

“中國貨幣政策不跟隨美聯儲‘大放大收’,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人民幣債券的投資組合分散化價值凸顯”“我國外匯市場有望保持較爲平穩的運行狀態”……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6月8日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發表演講,釋放中國金融市場重要信號。

潘功勝認爲,近年來,中國金融週期相對穩健。2020年以來,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在2.4%至3.4%之間窄幅波動,最高點與最低點的極差不到100個基點,顯著低於美國同期的近400個基點。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則保持10%左右的增速。

“中國金融週期相對穩健的背後,是長期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潘功勝說,中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爲主,堅持跨週期和內外平衡的導向,不跟隨美聯儲“大放大收”,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中國穩健的金融週期也爲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提供了適宜的環境。

就人民幣資產而言,潘功勝認爲,人民幣資產具有競爭力的真實利率,爲我國貿易投資夥伴持有的人民幣提供了良好的保值能力。“以2年期國債收益率減去核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衡量,中國的真實利率處於1.7%左右,與大幅加息後的美國真實利率相當,顯著高於德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

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人民幣債券的投資組合分散化價值凸顯。潘功勝說,2022年以來,發達國家政府債與股票都出現了明顯下跌,股債收益的相關性由負轉正,債券對沖股票的分散化價值顯著降低;新興市場債券作爲風險資產,與全球股票收益的相關性始終較高;中國債券與全球股票收益的相關係數則保持在負值區間,具有較好的投資組合分散化價值。

聚焦我國外匯市場運行,潘功勝認爲,2023年以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跨境資金流動由年初較高順差趨向基本平衡,外匯儲備穩中有升,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4月中旬以來,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尤其是美元指數在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中小銀行風險問題推升避險情緒、美聯儲加息預期有所升溫的推動下走強,疊加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穩固,人民幣匯率出現了一些波動,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匯率預期和跨境資金流動保持相對穩定。

“總體來看,我國外匯市場有望保持較爲平穩的運行狀態。”潘功勝說,向前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穩中上行的態勢,而一些市場機構則預測美國經濟可能面臨溫和衰退。同時,隨着美聯儲加息週期接近尾聲,美元走強較難持續,外溢影響有望減弱。

經過多年改革發展,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已逐漸呈現出新的特徵。據潘功勝介紹,我國外匯市場運行呈現較強的韌性,市場主體更加成熟,交易行爲更加理性,匯率避險工具更多運用,以及人民幣跨境使用水平的大幅提升,也大幅壓縮了匯率風險敞口。外匯市場監管者面對市場變化時,也更加從容、更加淡定、更加成熟。

“多年來,我們在應對外部衝擊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外匯市場宏觀審慎政策工具也更加豐富。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運行。”潘功勝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