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9日早間消息,人工智能(AI)終於給奄奄一息的軟件股帶來了一線生機。過去一整年,華爾街投資者都在尋找ChatGPT推出後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現在輪到了一批在後疫情時代科技熱潮退去後一蹶不振的軟件公司。

在當前的AI熱中,軟件公司應該處於有利地位。它們既可以向企業客戶提供工具,幫助客戶將生成式AI構建到業務流程中,也可以開發相關應用,供數百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然而,目前還不清楚這項技術的最佳應用場景是什麼,也不清楚要如何吸引客戶買單。

兩家軟件公司Palantir和C3.ai的股價自近期上市以來一直難以持續增長,這既展現了希望,也突顯了不確定性。自5月初以來,Palantir和C3.ai的股價上漲了約一倍,它們都自稱是用戶利用生成式AI所需的技術平臺的提供商。

然而,這些軟件公司將面臨與谷歌微軟等巨頭的競爭,而目前外界也不清楚,這將對它們的營收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正如Palantir首席執行官Alex Karp上月對投資者所說,對於生成式AI,“我們沒有定價策略”。他的理論是:如果新的AI服務像該公司所說的那樣好,客戶自然會很樂意以多種方式付費。

競爭將會很激烈。任何人都可以利用OpenAI等公司開發的大語言模型,這種即插即用特性意味着這類技術可以很快被每一家軟件公司集成。

明顯的風險之一在於,軟件供應商將爭先恐後地在現有產品中加入AI的噱頭,但通常不會考慮這類技術能帶來什麼真正的價值。例如,如果每家電子郵件服務在用戶寫郵件時都提供AI建議服務,那麼這種功能很快就會被當作司空見慣,公司很難說服客戶支付溢價。

還有一個風險是,如果AI真的讓員工的效率更高,那麼就可能會減少客戶購買的軟件數量。這正是GitLab等公司面臨的問題。GitLab工具用於軟件的開發和部署。像許多軟件公司一樣,GitLab按客戶的座位或使用服務的人數收費。如果AI確實提高了開發人員的效率,那麼客戶是否會減少對開發人員的需求,從而只爲更少的席位付費?

GitLab首席執行官Sid Sijbrandij本週試圖打消投資者在這方面的擔憂。他辯稱,如果AI降低軟件生產成本,就會創造出更多軟件。華爾街投資者目前也贊同這種看法。在公佈了良好的業績數字,並宣佈將把生成式AI植入其服務的方方面面後,GitLab的股價上漲了1/3。

由於基於用戶數的定價模式面臨威脅,以及說服客戶爲AI支付溢價可能存在困難,許多軟件公司正在探索基於使用量收費的模式:客戶使用新的AI功能越多,就需要支付越高的費用。這也有個好處,可以將收入與算力成本較高的服務的使用量直接捆綁在一起。

然而在短期內,這種模式將帶來投資者不喜歡的不確定性。例如,C3.ai將現有合同剩餘營收的大幅下降歸咎於該公司正轉向基於使用量定價的模式。以往,這是該公司的一個重要業績指標,指標下降是明顯的,而未來能否上升還不確定。

利潤率在短期內的下滑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大多數軟件公司在起步階段都很謹慎,免費提供新的AI功能,同時研究哪些功能會流行起來,以及如何最好地收費。

Adobe首席執行官Shantanu Narayen本週將目前的情況與之前的技術平臺轉型相提並論。他預測,許多由風險資本支持的AI公司最終會被淘汰。這些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缺乏明確的商業模式。然而,在之前的平臺轉型中,在贏家出現前,不確定性曾長期存在。

投資者目前認爲,在利用AI浪潮方面,Adobe等老牌公司將處於有利地位。Adobe股價今年上漲了30%。同樣,另一家老牌雲軟件公司ServiceNow股價今年上漲了約40%。

ServiceNow曾表示,要在許多服務中加入AI技術。然而,像這樣的公司仍然需要證明,自己創造了真正的價值,而不僅僅是OpenAI等公司開發的生成式AI技術的二道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