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第一週,已連續下跌近一個半月的敏實集團(00425)迎來反彈行情:3個工作日內上漲約12%,截至6月8日公司股價爲21.2港元,已處於60日均線上方。消息面上,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延續,有望保障未來幾年內新能源車銷量穩定增長。

將時間線拉長到幾年前,此前的敏實集團在巔峯期一度達到40港元以上,但自2022年上半年的大跌之後,始終徘徊於20港元上下。

身爲具備全球佈局及管理能力的汽車零部件頭部公司,敏實集團的業績與估值都與汽車行業的週期性深度綁定。汽車行業所謂“四年一週期”,自2019年年底汽車行業銷量陷入低迷以來,至2023年已差不多走過了一個週期,隨着宏觀經濟復甦、缺芯局面緩解,2023年有望成爲行業觸底回升的起點。

展望後市,不僅行業未來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敏實集團本身業績中亦存在值得關注的亮點與隱憂。在分析公司的投資價值之前,仍需對公司業務進展情況有更多深入瞭解。

營收全面高增 盈利指標再下滑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敏實集團主要擁有兩大類業務,即汽車零部件和工裝模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汽車零部件業務主要包括金屬及飾條、塑件、鋁件和電池盒等產品;工裝模具業務主要包括汽車外飾件、車身結構件在開發、加工和生產過程中的各類模具、檢具與夾具。目前,公司已在中國、美國、墨西哥、德國、英國、塞爾維亞、捷克、泰國、日本等地進行了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網絡佈局,並已在法國、波蘭開工建設新的生產據點。

2022年,敏實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3%,達到173.06億元(單位爲人民幣,下同);淨利潤爲15.01億元,同比增長約0.3%。每股基本盈利由2021年的約1.299元增加至約1.304元。

2022年,公司國內業務與海外業務雙雙迎來增長。其中,國內營業額約爲95.02億元,同比增長約15.9%,主要得益於電池盒在多個客戶中的全面量產以及自主品牌業務的提升;海外業務營業額約爲78.05億元,同比增長約36.5%,主要系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大衆、通用等客戶的業務拉動以及公司海外新工廠的量產。

不過,與營收的表現相反的是,2018-2022年間公司淨利潤率呈現出逐步下滑趨勢。對於2022年僅爲0.3%的同比增速,公司方面表示,若剔除2021年處置附屬公司所產生的一次性收益以及收到土地樓宇等搬遷收益的影響,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較2021年增長約40.9%,主要系回顧年度本集團營業額增加等原因使得毛利較2021年有所增加,同時,本集團嚴格管控人力成本和其他費用開支的增速,使本集團總體上保持了較好的盈利水平。

在費用端,公司分銷及銷售開支約爲8.68億元,佔營業額比重則下降了0.3個百分點,達到5%。行政開支約爲12.92億元,佔營業額比重下降了1.4個百分點,現爲7.5%。研發開支約爲11.7239億元,佔營業額比重約爲6.8%,與上年同期持平。

“新能源熱”驅動行業增長 降價壓力傳導上下游

2022年,儘管世界大部分經濟體已恢復運行,但受病毒新變種、全球通脹、俄烏衝突等多重風險因素拖累,世界經濟呈現復甦顯著放緩趨勢。

除卻宏觀經濟形勢之外,還因芯片短缺、供應鏈等問題存在,2022年全球車市亦表現承壓。據智通財經APP瞭解,2022年,全球的新車銷量達到了7940萬輛,相比2021年的8070萬輛,下降2%左右,全球前三大汽車市場中國、美國與加拿大、歐洲均出現需求下滑。

在低迷的車市中,新能源車的異軍突起成爲一抹亮色。據Canalys研究報告稱,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EV)年增長55%,達1010萬輛,且中國大陸成爲最大的新能源市場,2022年59%的新能源車銷售來自中國。

據工信部數據披露,2022年全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了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新車的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5.6%。

汽車產業鏈的“新能源熱”無疑傳導到了上游的零配件企業。據瞭解,2022年敏實集團的金屬及飾條、塑件、鋁件、電池盒和其他產品收入分別增長6.9%、14.4%、14.6%、658.3%、23.8%,電池盒全年收入達到20.44億元。截至2022年底,敏實在全球已經承接電池盒項目超過70個,在手訂單近800億元。目前公司2022 全年新能源業務佔比達到28%,預計2023年有望達到42%。

此外,財信證券近期研報表示,從2022年12月開始,新能源電池產業鏈開始主動去庫存,疊加2023年開始國補完全退出導致新能車需求增速顯著放緩,產業鏈各環節在一季度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開工率快速下跌的情況。但根據近期調查,產業鏈部分企業已於4月份開始進行了較爲輕微的加庫存行爲,該行認爲產業鏈此輪的去庫存週期基本已經結束,新能源汽車銷售傳統旺季備貨週期即將開啓,二季度需求端將會出現明顯的復甦,產業鏈也將由去庫存逐步轉向加庫存週期。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從行業地位來看,敏實集團是根基深厚的老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汽車內外飾業務規模處於第一梯隊,併爲全球潛在最大的鋁製電池盒供應商之一。

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的“重頭戲”爲新能源相關的電池盒業務,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傳統汽車廠商方面,公司承接了梅賽德斯奔馳一款主要的全球平臺車型的電池盒訂單,成爲其最大的電池盒業務合作伙伴;再獲Stellantis兩款平臺車型的電池盒訂單,鞏固了公司在Stellantis體系中電池盒核心供應商的地位;繼續擴大在寶馬電池盒業務的份額。

而在國內新能源造車新秀方面,公司亦獲取了Lucid、小鵬汽車以及理想汽車的電池盒訂單,以及廣汽乘用車和億緯鋰能的電池盒複合材料上蓋訂單。在智能化產品線中,公司獲取了吉利、大衆及通用等客戶的發光標牌和發光格柵訂單,斬獲某中系品牌的智能B柱板總成訂單,成爲全球範團內獨立完成智能柱板總成開發的少數供應商之一;成功獲取日產及小鵬汽車的智能尾門訂單,實現該業務從一到多的躍升。

小結

展望2023年,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仍呈現出“壓力中前行”的整體態勢。在利好方面,近年來隨着自動化、智能化產線投入廣泛應用、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原材料成本下降,新能源車企成本已有明顯下降,且2023年產能不足、缺料等情況有望大幅改善;而在利空一面,受特斯拉掀起的價格戰壓力影響,國內新能源車企“降價減配”趨勢或將持續,疊加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供過於求階段,競爭愈發激烈。

對敏實集團而言,新能源車產業鏈高景氣度助推業績持續高增,但業績背後盈利難題仍然難解。不可忽視的是,行業仍然存在汽車需求恢復不及預期、半導體短缺持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風險,而敏實集團本就薄弱的盈利能力,恐將成爲投資者擔憂的主要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