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上,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深刻變革了近300年工業文明形成的以海洋經濟爲主的世界經貿格局,形成海洋經濟與陸地經濟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的新局面。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中國大陸將與周邊國家地區建立起高效便捷的鐵路網和多式聯運體系。他認爲,在中國貨物貿易中,鐵路運輸方式佔比完全有可能達到50%。

黃奇帆表示,“一帶一路”推動下的陸地經濟將帶來四方面深層次經濟價值:一是運輸方式和物流路徑的變化將推動貿易分銷體系的重大變革;二是進一步豐富全球運輸服務供給,爲沿線產業鏈、供應鏈帶來更加經濟便捷的隱性效益;三是有助於形成陸路貿易規則和標準體系;四是更能適應各類貿易業態的創新發展。

“中歐鐵路的運行時間是海運的1/3,費用是空運的1/5。以中國鄭州至德國杜伊斯堡爲例,每標箱貨值5萬到100萬美元的商品適合通過中歐鐵路運輸,因爲降低企業庫存和資金佔用所節省的資金足以覆蓋多出的運費,還節省了很多短途轉駁的費用。”

黃奇帆稱,“一帶一路”在亞歐大陸“世界島”上構建鐵路網,形成新格局,而中歐班列的開行爲陸路貿易規則和標準的探索和實踐提供重要的試驗平臺,以中歐班列爲代表的陸路運輸方式的興起,其實質是將亞歐大陸內部的運輸體系進行系統性重構,與海洋運輸方式形成相互銜接、互爲支撐的全球運輸版圖。

從全球運輸版圖着眼,黃奇帆指出,中國除了要繼續鞏固提升中歐班列西出通道、進一步拓寬北上通道、加密與中亞和西歐的物理連接外,同時還要考慮加快建設南下連接南亞東南亞的通道,一方面建設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另一方面還要以中老、中越、中緬三大通道爲依託,建設面向中南半島的南向通道。進而把西至漢堡、北至西伯利亞、南至南亞、東南亞,直至新加坡的廣袤陸地連接起來。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也在推動內陸地區形成陸港城市。黃奇帆認爲,內陸城市的發展僅僅依靠沿海城市羣、都市圈的輻射帶動作用和產業梯度轉移是不夠的;而是要把自身作爲開放前沿,在陸地經濟中發揮樞紐作用。

談及未來,黃奇帆認爲,在“一帶一路”的推動下,中國大陸將與東盟、歐盟、日韓、南亞、中東、港澳臺、獨聯體國家等建立起高效便捷的鐵路網和多式聯運體系。在中國貨物貿易中,鐵路運輸方式佔比完全有可能達到50%,也就是近2萬億美元的貨物貿易在中國2.28萬公里的陸上國境線上展開,通過北上、西出、南下的鐵路運輸的方式實現。

這2萬億美元貿易額將直接帶動北上、西出方向上的西安、鄭州、蘭州、烏魯木齊、瀋陽、石家莊,以及南下方向上的昆明、大理、貴陽、南寧等內陸城市的發展。其中,成渝經濟圈連接西南西北,既是歐亞大陸橋上的陸港中心都市圈,承擔着中歐鐵路北上、西向的支點作用;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的樞紐、泛亞鐵路南向通道的輻射腹地,是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經貿往來的關鍵支撐。”黃奇帆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