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強鬱文

6月9日10時20分,湖北省宜昌市臨江坪錨地水域,“藍江6號”順利接收“祥龍救助2022”交付的50公斤生活垃圾、4.5立方米生活污水,標誌着“淨小宜”船舶污染物協同治理信息系統接收成交量累計突破50萬。

宜昌既是三峽工程和葛洲壩工程所在地,也是長江三峽咽喉樞紐和生態屏障,每年約6萬艘(次)船舶在此通行待閘,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如何處置?按照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加強長江大保護的統一部署,宜昌市交通運輸局研發推出國內首創船舶污染物協同治理信息應用系統“淨小宜於2019年11月28日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船、港、岸各節點對接和船舶污染物處置閉環管理。

船舶污染物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交通、海事、住建、環保、城管等多個部門。通過“淨小宜”電子聯單,各部門可對污染物來源、類別、數量、處置時間、進度、狀態等信息全程實時掌握、分類施策,實現可視化、透明化、智能化管理。三年多來,“淨小宜”系統註冊清潔船舶49艘、保潔公司28家、污染物接收轉運碼頭98個、轉運/處置單位78個、轉運車輛74臺,基本涵蓋宜昌市船舶污染物接轉處全流程各環節責任單位,形成運轉高效、權責清晰、保障到位的管理體系。

統計顯示,宜昌市船舶污染物接收單量及數量持續走高,從2020年的60443單41056噸增長到2022年的174652單164351噸,接收量增幅達300%。

通過數字賦能,船舶污染物閉環處置成爲行業共識,垃圾偷排情況基本絕跡。三年多來已累計服務近50萬艘次待閘船舶,累計接收船舶污染物494552噸,包含生活垃圾6934噸、生活污水464233立方米、含油污水20870立方米、廢油2515立方米。累計轉運船舶污染物489689噸,處置488025噸,轉運率、處置率高達99%、98.6%。

近年來,宜昌市建成12個污染物接收碼頭,佔全省總量30%。待閘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轉處全免費。目前,“淨小宜”已與交通運輸部的長江經濟帶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船E行”系統對接,全長江干線船舶統一通過“船E行”開展船舶污染物交付工作,宜昌江段沿用“淨小宜”完成船舶污染物後續接收、轉運、處置工作。

下一步,宜昌交通港航部門將攜手各部門,鞏固提升港口船舶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以更大力度推進綠色港口、航道、船舶、運輸、服務五大轉型發展,努力打造內河航運綠色發展示範區,守護三峽生態屏障,爲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建設提供交通“樣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