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證券報

疏通“出口”、促進優勝劣汰、形成良性循環的制度成效正逐步顯現。*ST紫鑫、*ST弘高、*ST天潤3家公司6月12日提示,將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而面臨強制退市。據統計,包括上述3家公司在內,截至6月12日,2023年以來有43家上市公司被鎖定強制退市。

監管部門近日再度明確表示,將嚴格退市監管,持續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專家指出,在全面註冊制環境中,殼資源稀缺性下降,市場尾部公司出清速度有望加快,退市企業還會進一步增多,“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生態將不斷完善。

“面值退”效果加快顯現

2023年以來,各類退市案例不斷增多,彰顯退市監管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其中“面值退”漸成“主力軍”。

作爲交易類退市的重點類型,在面值退市下,A股退出效率進一步提升,面值退市的市場出清效果開始顯現。截至目前,*ST凱樂、*ST榮華、*ST西源、*ST金洲等均已因股價低於面值退市。在今年以來的43家已被鎖定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19家退市類型爲交易類退市。

由財務業績惡化引發的退市案例同樣較爲常見。在上述43家公司中,有21家觸發了財務類指標,數量最多。此外,也有個別企業觸碰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紅線”。業內人士注意到,歷史上,因欺詐發行、財務造假而被強制退市的公司只有5家,但今年以來已有8家公司因觸及重大違法退市標準被強制退市或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中,*ST計通、*ST澤達、*ST紫晶等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A股市場強化退市制度有助於保證股票市場合理供給,助力提高A股優質公司的回報率。”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董事總經理李求索說。

李求索進一步分析,常態化退市機制的形成,有助於持續檢驗與監督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最終在A股市場形成優勝劣汰的氛圍,推動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促進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淨化器”功能持續發揮

看到退市新規尤其是“面值退”的威力,不乏上市公司“臨時抱佛腳”,試圖通過股東、高管增持或公司回購等短期刺激,讓股價回到1元之上。

然而,過往案例表明,增持護盤往往難改退市命運,“保殼”還得“自身硬”。

有市場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部分公司在發佈增持公告後,股價仍繼續下跌。

有關部門也特別提醒投資者,關注風險,合規交易。上交所6月5日發佈關於退市輔仁、退市未來股票異常交易情況的通報稱,退市輔仁、退市未來股票已進入退市整理期,並將於屆滿後終止上市。“公司前期已發佈了風險提示公告,提請廣大投資者審慎投資,注意投資風險。近日上述股票股價大幅波動,個別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拉抬股價等影響市場正常交易秩序、誤導中小投資者交易決策的異常交易行爲。”上交所表示,已依規對相關投資者採取了暫停賬戶交易的監管措施。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A股ST板塊指數今年以來累計下跌23.6%。

“多次退市制度改革,正不斷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促進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中銀證券報告指出,退市制度的完善將有效抑制市場上的投機行爲,讓資源更集中於優質企業,推動A股市場不斷走向成熟。

退市制度改革不斷深化

近年來,退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多,但出入口兩端企業數量還有一定差距。從監管部門釋放的政策信號看,A股退出機制將不斷完善,退市執行力度還將進一步強化,優勝劣汰機制也將更趨成熟。

一方面,多元化、常態化退市機制將不斷完善。記者注意到,《上市公司退市管理辦法》已被納入證監會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

另一方面,制度執行也將進一步強化。監管部門近期強調,在出口端,將確保退市改革執行不走形、不變樣,堅決把“空殼殭屍”和“害羣之馬”清出市場;優化上市公司破產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條件且具有挽救價值的危困公司通過破產重整實現重生。

資本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的形成,並不意味着“一退了之”,需市場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克服阻力,強化對違法違規行爲的立體化追責,從而切實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全面註冊制改革落地的背景下,上交所將繼續堅守監管主責主業,暢通企業退市“出口關”,不斷健全退市風險識別、退市風險預警、退市處置協作、退市決策實施、退市業務安全運行、退市監管廉政監督等主要退市機制,發揮監管合力,保證“退得下、退得穩”。同時,建立退市制度的完善評估機制,定期總結評估退市指標的執行情況,持續完善退市指標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促進退市制度改革不斷深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