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

已經步入衰退的德國正在爲更暗淡的未來做心理準備。

週一,德國經濟部長兼綠黨領袖哈貝克在一個經濟論壇上警告,如果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天然氣運輸協議在明年底到期後不能延長,德國可能被迫縮減甚至關閉(本國)工業產能。

已經跛腳的工業巨人可能陷入完全癱瘓,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唏噓。哈貝克指出,政策制定者需要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僥倖於即使沒有預防措施,經濟也不會受到影響。

儘管德國目前幾乎不再進口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但由於東歐地區仍有部分地區使用流經烏克蘭的俄羅斯天然氣,這讓俄烏之間的天然氣過境協議仍具有戰略重要性。

哈貝克稱,根據歐盟分擔能源短缺負擔的規則,如果俄烏在運輸協議到期後不延長合作,那麼德國將不得不向東歐國家出口天然氣,以填補東歐市場的需求缺口。而這會導致德國天然氣的供應下降,甚至完全掐斷對工業的供應。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在一份報告中悲觀展望,認爲在當前環境下,烏克蘭與俄羅斯談判延長天然氣過境合同的可能性十分渺茫,雙方缺乏政治共識。它還補充,即使協議得到延長,當前條款也不太可能保持不變。

這就讓哈貝克的擔憂變得更加真實,德國距離“賣血救兄弟”的悲劇似乎只有一步之遙。

綠色災難

作爲整個歐洲的環保先鋒,德國綠黨在去年的去俄羅斯能源浪潮中可謂是大出風頭,哈貝克甚至一度搶過德國總理朔爾茨的風頭,賣力將俄羅斯的化石能源攔在了歐盟的港口之外。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並沒有能解決歐盟的燃眉之急。目前,歐洲電價仍處於高位水平,而這大大限制了工業的發展。

德國能源公司RWE的負責人Markus Krebber擔心,德國會面臨電力短缺,這將危及德國作爲工業中心的競爭力,大量公司將出走,並帶走大量的工作崗位。

他批評德國糟糕的經濟前景是由於政府災難性的綠色政策導致的,其中核電站的關閉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太陽能和風能供應的不穩定性意味着德國電力系統很容易陷入電力短缺和價格波動之中,這對工業來說是毀滅性的影響。

化學集團Evonik的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Kullmann也對政府的綠色政策十分不滿,並稱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和德國說拜拜。

這些聲音讓綠黨不得不追求務實的東西。據哈貝克稱,爲了維持對德國和東歐的天然氣供應,額外的天然氣存儲容量至關重要。

德國正在北部呂根島建設一個大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這將大大增加歐盟的天然氣儲量。但這一項目卻遭到了當地居民和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

更尷尬的是,不願意看到激進政策的德國人民失去了對綠黨的耐心,而綠黨爲了務實放棄了部分標誌性政策的妥協,又被積極分子猛烈抨擊。

在綠黨困頓的當下,德國政府似乎找不到什麼提振工業的好出路,其最大的期待或許就是俄烏衝突能出現更多轉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