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就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進行部署。這也是首個由中央層面提出的專項解決“教育均衡”問題的文件。

《意見》中“發達地區不得從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的規定,首先引發媒體廣泛關注。從規範“挖搶”優秀校長和教師入手,避免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師資“失血”,無疑是一個較爲緊迫的現實問題。

但還是要看到,避免從中西部等地區“挖老師”,只是推動教育公平的一個措施。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最核心的要求在於解決公平的問題。

當前,我國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羣衆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求與教育資源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這種不平衡和不充分主要體現在教育資源在區域、城鄉、學校、羣體之間的差距。結果就是,持續高溫不降的擇校熱,教育“軍備競賽”的愈演愈烈。

因此,《意見》強調要以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爲重點,加快縮小區域教育差距;以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爲重點,加快縮小縣域內城鄉教育差距;以推進師資配置均衡化爲重點,加快縮小校際辦學質量差距;以推進教育關愛制度化爲重點,加快縮小羣體教育差距。解決教育的區域差距、縣域差距、校際差距、羣體差距,就要直面其中的痛點和難點,就要改變之前“鞭打快牛”“堆金子辦好學校”的故意拉大校際差距的畸形政績觀。

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資源配置、經費投入、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治理體系等多個方面全面發力。比如,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縮小省域內不同地市、縣區之間辦學條件和水平差距,這些都需要強化更高層級的資源統籌配置。而要縮小教育的羣體差距,就要確保不同羣體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特別是要保障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農業轉移人口子女以及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

從大處講,教育公平就是最大的社會公平。基礎教育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基點,基礎教育搞得越紮實、越公平,建設教育強國的後勁就越足。

從個體的角度來講,打造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能讓不同羣體“上好學”的需求得到滿足,擇校熱也就能真正降溫,學區房炒作也會消停,家長們的教育焦慮將得到充分緩解,孩子也將獲得一個更從容、更輕鬆的成長環境。

總之,教育的地域公平、城鄉公平、校際公平,一個也不能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