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財經獲悉,6月14日,京滬高鐵(601816.SH)公告,因自身資金需求,持股8.29%的第二大股東平安資管-建設銀行-京滬高鐵股權投資計劃(簡稱京滬計劃)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2.79億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60%。

上述股份是京滬計劃在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前獲得的股份,該部分股份已於2021年1月21日解除限售並上市流通。

限售股解禁以來,京滬計劃就在持續減持公司股份。2021年10月15日公告,京滬計劃擬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12.4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2.55%。2022年5月11日公告,京滬計劃擬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19.8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4.05%。2022年11月9日公告,京滬計劃擬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12.7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2.60%。

二級市場方面,2020年1月16日上市至今,公司股價累計下跌3.16%(後復權)。以公司今日收盤價5.54元/股計算,京滬計劃此次頂格減持股份對應市值爲70.86億元,公司最近一個交易日成交金額爲5.07億元,預計將對二級市場造成較大的拋壓。

京滬高鐵是京滬高速鐵路及沿線車站的投資、建設、運營主體。京滬高速鐵路於2008年4月18日全線正式開工建設,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車,正線長1318千米,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

在上海疫情爆發前,京滬高鐵的客運恢復情況好於全國總體水平。疫情爆發後,京滬高鐵業績大受影響。2020年-2021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2.29億元、48.16億元,相當於2019年歸母淨利潤(110.68億元)的29.17%、43.51%。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93.36億元,同比下降34.02%;歸母淨利潤虧損5.76億元,上年同期盈利48.16億元。對於淨利大幅下滑,公司表示,2022年國內新冠疫情發生新的變化,對國內交通運輸行業帶來衝擊,尤其是公司線路所處上海、北京等地形勢尤爲嚴峻,旅客出行需求持續低迷,公司擔當列車發送旅客及非擔當列車開行數量大幅下降,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減少,主要財務指標同比下降。

在度過最艱難的2022年後,伴隨社會發展走向常態,旅客需求快速恢復,2023年一季度,公司業績迎來轉折點。一季報顯示,京滬高鐵實現營業收入89.39億元,同比增長57.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26億元,同比增長912.60%,恢復至疫情前的盈利水平。

本文首發於泡財經風口解讀專題,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