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點剛過,“隆隆”的發動機聲讓西北旺周邊的路網變得更加熱鬧。明顯有別於汽車的行駛聲,一輛輛飛馳而過的摩托車,帶着重金屬氣息的節奏,格外吸引人。

摩托,在西北旺已然成了一種標誌,而其代表的是大廠人的“速度”與“激情”。

01 西北旺後廠村路,摩托車唱“主角”

西北旺的早高峯比其他地方要稍晚一些。上午九十點鐘,這裏才迎來屬於互聯網“大廠員工”的擁堵。

那個時候,走在西北旺周邊道路上,幾條路的車流擁堵在一起,路口停滿了等紅燈的上班族,他們胯下是顏色各異的自行車、電動車和摩托車。

紅燈變綠後,車輛在擁堵的車道上緩慢地“流動”,這時滿大街都充斥着“隆隆”的摩托車行駛的聲音。在堵車的司機眼裏,摩托車像一陣風一樣從車窗旁穿過,然後一輛,接着又是一輛。

西北旺的早高峯,摩托通勤是“主角”。

西北旺的擁堵是出了名的,住在附近的於戈用“水泄不通”來形容每個工作日上午九點多家門口的路況。爲此,他也買了一輛摩托車,每天騎着摩托“避堵”出行。他發現,這兩三年來,騎摩托車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工作日的時候,很多“摩托一族”都是在互聯網公司上班的員工。

西北旺地區的“摩托一族”能多到什麼份上?在百度上班的以摩托通勤的員工組建了一個羣,名爲“百度摩托愛好者”,裏面共有950多人,並且人數每天都會有所增加。而另一位在騰訊上班的摩友則表示,他們公司目前還沒有開展強制登記,所以到底有多少同事騎摩托上下班,只能根據常見數量來做個大致摸排,他知道的北京園區的一個摩友羣現在就有成員130多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這樣估算下來,百度、騰訊、新浪、網易等在西北旺駐紮的互聯網大廠,每天騎行摩托通勤人能多達數千人。

在某生活類平臺上搜索“後廠村+摩托”“互聯網+摩托”“西北旺+摩托”一類的關鍵詞,能夠找到幾十個摩友分享的視頻,有的視頻是網易的鐵騎車隊,有的視頻是後廠村上下班的摩托出行經歷,還有的是互聯網大廠員工與愛車的合影留念。

隨着騎摩托上班的員工增多,一開始摩托車都是停在互聯網企業自家的停車庫裏,後來爲了便於管理,一些公司開始單獨劃出專門用來停放摩托車的區域。

在百度的地下車庫裏,就有牆上貼着“Motorcycle Parking Area”字樣的標誌牌。而在地下車庫裏,這樣的停車區域有三四個不等,每個區域都能停着至少二三十輛摩托車。

如果有員工嫌把摩托車停在地庫麻煩,也會停在地上的停車區。圍繞着百度辦公樓的外圍,也有數十輛摩托車單獨停放,與電動自行車和共享單車區分開。

“騰訊地庫就那麼一小片,後來已經發展到地下一層地下二層都是了,最後單位不得已規劃出了一片摩托車停車的地方。”一位摩友說。

另一位在騰訊上班的摩友回憶,公司是2018年開始在地庫裏開闢出專屬摩托車的停放區域的,而且這些年隨着騎摩托上班的同事越來越多,停放摩托的區域也越來越大,地庫裏幾乎成了“摩托車展區”。

此外,隨着摩友人數越來越多,西北旺也發展起來了一些摩托車的配套產業:汽車美容、洗車、摩托車裝飾,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中午喫飯的時候,好幾個摩友就會相約去修理店給自己的愛車保養升級。”在騰訊上班的摩友說。

在西北旺的土井村有一家汽車美容中心,那裏是摩友們常去的一處,店面剛營業不久,只有兩三個月,但因爲老闆自己就是“摩托一族”,還有自己的摩托車隊,因此對洗摩托車非常在行。

“摩托一族”將車送到店裏保養。

據瞭解,爲了愛護保養摩托車,在這裏洗車的時候,都要把發動機晾涼纔開始動手洗車,但這樣洗車的時間會延長,老闆便在店裏擺上了桌椅、零食和飲料,摩友們可以在這裏一邊休閒,一邊等待洗車。

尤其是在晚上下班後,來這裏洗車的摩友更是會排隊等候,有的甚至能待到凌晨12點以後,平均每天都有至少10多輛摩托車會到這家店做清理保養。

02  以“摩托”通勤,兩三公里不再擁堵

互聯網公司之所以被稱爲“大廠”,一個原因便是它們有上千名規模的員工羣體,每到上下班時,公司門口推着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的員工,就好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工廠上下班的工人一樣壯觀。

趙亮的職業經歷曾輾轉於多家大廠之間,如今他也是“摩托一族”。2017年,他在工作中結識了玩摩托的引路人。很快,他花8000塊錢買了人生中的第一輛摩托。剛提車,趙亮便迫不及待在家附近的公園裏兜了個把小時。

儘管提車的第二天就要去美國出差,受邀報道C羅轉會的新聞,但趙亮坦言,作爲球迷去現場的興奮,甚至趕不上打開了摩托新世界的獵奇感,“我在美國的那幾天,就只想着趕緊回國,騎我那新車。”

2017年4月,新鮮勁兒過去了的趙亮來到了西北旺上班,此時的他已經是一位摩托“老司機”。握緊車把,穿過擁堵的車流,“摩托通勤”讓趙亮嚐到了不少的甜頭。

後廠村隨處可見“摩托一族”。

如果說西北旺後廠村見證了中國互聯網公司二十年來的發展,那麼這一羣后廠村摩托青年也成爲這裏發展的見證者。“我們的地庫很壯觀,尤其是夏天的時候,摩托車就是一片連一片。”那天下班之後,趙亮數了數,“我覺得少說也得有150輛以上的摩托車。”

不僅如此,在大廠摩友圈同好們的眼裏,加入這支摩托車大軍的新生力量肉眼可見地在增加。

摩托青年們有如此統一的選擇,既是因爲摩托車能帶來風馳電掣的快感,還有特別現實的一層考量——避開堵車。

趙亮有過半年從西五環赴東四環通勤的經歷,由於“京B”牌照的摩托車不能走主環路,趙亮只能在輔路行駛。他至今清晰記得,通勤路上,沿着四環輔路行駛,一路要途經48個紅綠燈才能到達公司。有時候晚個幾秒,錯過某一個綠燈,後續的時間差就大了,因爲後面需要等待的是一串兒紅燈。

上下班的路上,西北旺周邊幾乎一動不動,“每個公司都有大班車,再加上網約車、私家車,每天早晚高峯保安可忙了,都忙着給自家門口的交通疏導好,但根本沒啥用。如果真的有什麼事臨時要打車上下班,就且等着到不了公司或者回不去家吧。”趙亮忍不住吐槽。

數字地圖上,打工人的作息爲後廠村路賦予了“生物鐘”顏色:晌午和夜晚是紫色的、靜靜在大廠裏“打螺絲”的上班時間則是綠色的。

趙亮算了一筆賬,從家中走到公司大概18公里,開車約25分鐘可以抵達後廠村,但是從進入後廠村路到坐在自己的工位上,這兩三公里的路程,最少也要40分鐘,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多小時,“有時輪休的同事說‘稍等我現在來公司見面聊’。如果是恰逢早高峯說的這話,那你就等着吧,且來不了呢。如果是騎摩托車,從家到工位只需要30分鐘。”

趙亮說,他此前的工作是攝影攝像,需要拿設備時只能開車。現在他在摩托車上安置了一個後備箱,把攝影機放箱子裏,三腳架綁在後座上。後來習慣了,即使需要拿設備,他也不會再選擇開車,而是基本上摩托車通勤。而爲了滿足摩托出行的需求,他還購入了一批便攜的短小三腳架,外出拍攝也會選擇輕便的機器。

趙亮說,剛開始他只是覺得騎摩托車很酷、很好玩,但後來享受到了選擇摩托車等於躲避擁堵的福利,他便不可自拔。而隨着身邊的摩托車隊伍漸漸擴大,他也結交了很多的朋友,也因此意外收穫了不少的工作便利。

03 “速度與激情”,偶爾也有危險與痛苦

根據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檢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百度地圖聯合發佈的《2020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北京的通勤時間是全國之最,單程通勤超過60分鐘的有600萬人,佔北京通勤人數的30%。

而摩托成了應對通勤壓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發佈的《2021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相較2019年普通摩托車數量增加了10.7萬輛,增長率達71.8%。

儘管騎摩托通勤除了有便捷、時尚等優點,還代表着“速度與激情”,但同時由於摩托車的特性限制,加之並沒有專屬車道行駛,只得在車流間穿梭,安全問題自然少不了,很多“摩托族”都有一段“痛苦”的記憶。趙亮也曾因此戴上過“痛苦面具”。

曾經真切發生在身上的交通事故至今還在趙亮的腦海中歷歷在目:車道溝由西向東方向,路上熙熙攘攘,車輛疾馳而過的風聲充斥在耳旁……

剛上手一個月的“摩托打工人”趙亮在這條日夜繁華路上行駛着。灑水車嗡嗡地工作着,趙亮前面的汽車一個急剎,後燈亮紅的一瞬,趙亮趕緊捏死了閘防止追尾。但不巧,由於自己的經驗不足,加之摩托車沒有安裝ABS系統,一個打滑,趙亮和車就一同向前摔倒在了地上。

追尾負全責不用多說,所幸防護到位,人算是“毫髮無傷”,但摔車後“有點蒙”的趙亮還是會心有餘悸。“摩托車容錯率非常低,容不得你有什麼錯誤。比如你前面有塊石頭,汽車軋了頂多會傷害輪胎,但同樣的速度,摩托軋上去,那就很危險了。”趙亮說。

在趙亮的公司裏有個80人左右的“摩友羣”,同事們戲稱其爲“勸退羣”。羣中的摩友們會時常分享自己摔車的圖片和視頻,受傷見血都是司空見慣的。

趙亮偶爾會翻看一下“摩友羣”裏發出來的視頻或照片,“畫面挺不適的,但還是偶爾會去看,算是給自己提個醒兒,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04  釋放:從狹小的工位騎向西邊的大山

西北旺在北京的西北五環外。解放初期,這裏還是大農場,那時“隆隆”的發動機聲音是從人民公社的拖拉機身上傳出來的。

如今的西北旺,已經是有引領中國三代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企業在後廠村呈“由”字形分佈。最北邊的聯想就是“由”字裏出頭的那一豎,“田”字的右邊是網易和新浪,左邊是百度和騰訊。摩托車也早已取代了拖拉機。

相對於私家車、公交車等傳統的交通工具,摩托代表的是激情和自由。在西北旺,摩托可以將這個並不算繁華的地方彰顯得更具青春與活力。

而摩托玩家於戈並不是大廠員工,在他看來,西北旺如今的摩托車風潮,跟互聯網大廠員工的帶動有很大的關係。

“這裏是五環外,京B號牌摩托可以暢行。同時,這裏又是摩托愛好者去西北山區‘轉山’的必經之路。”於戈說,玩摩托的人都從這邊走,而這裏又因爲互聯網公司扎堆兒,早晚高峯特別的擁堵,互聯網公司的員工又以年輕人居多,爲了避開堵車,方便通勤,便形成了濃厚的摩托氛圍。

慢慢的,這些年輕的打工人也開始成爲摩托玩家,週末聚集在一起,由此向西,從他們狹小的工位走向西邊的大山,去釋放自己的天性。

在互聯網公司員工的眼裏,同事們喜歡騎摩托上班還有另一層原因,因爲這些員工多是北漂打工人,有些人會選擇在距離公司遠一點的地方租房,騎電動車的話續航里程緊張,不如騎摩托方便,當然更不如騎摩托時尚拉風。

西北旺的摩托氛圍也影響着周圍的很多居民,連土井村那家汽車美容中心老闆的老父親最近也去學了摩托車本,準備騎摩托車出門。“方便,快捷,也拉風,年輕人都愛騎這個,還能一起出去玩,交朋友。至於安全問題,只要你遵守規則,掌控要領,沒什麼大問題。”老闆的父親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