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國際金融報

退市潮下,出險房企正在上演人生百態。

6月13日晚間,陽光城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事先告知書,大致意思是,公司股價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於1元,觸發退市條款,後續或將被終止上市。

這個結局並不讓人意外,整個五月,陽光城一直都在跌停,市場眼睜睜看着這家曾經的千億房企走向終局。對於它的沒落,外界更多是唏噓,老闆林騰蛟曾全力自救,卻始終未能力挽狂瀾。

有人落幕告退,也有人還在堅守自救。

同一天,融創披露境外債重組進展,考慮到市場情況,其在與債權人小組協商一致後對重組支持協議進行了修訂。其中包括,將強制可轉換債券前期轉換價將由10港元/股降至6港元/股;強制可轉換債券最低轉換價將由4.58港元/股降至4港元/股;融創服務股份最低交換價將由每股融創服務股份17港元降低至13.5港元。

同時,在承諾函約定的條款下,公司可將強制可轉換債券的17.5億美元限額調高至不超過22億美元;債權人小組部分成員就該則修訂協議承諾,表示願意認購總額不少於8億美元的強制可轉換債券,這部分規模約佔債權人小組現有債權總額的25%。

融創方面稱,上述修訂條款將有助於激勵計劃債權人更高比例地選擇強制可轉換債券和融創服務股份,以更好的支持公司減少債務壓力,優化資金結構。

更多細節公佈意味着融創的境外債重組正在穩步推進,如今已經行程過半。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可以說是融創境外債重組的關鍵時期,公司想盡快落地,避免夜長夢多。

他指出,調低轉股價有利於債權人的利益,修訂細則一方面是因爲臨近半年末,房企償債壓力加大,不利於股票市場穩定,調低轉股價可以鞏固債權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是,雖然此前的方案也得到很大支持,但畢竟還有部分債權人沒有認可,對債務重組仍存在一定風險,所以爲了儘可能消除不確定性,選擇調低轉股價。

早在今年3月,融創就披露了境外債務重組的大致框架,主要分爲降槓桿、留債展期兩個部分。

降槓桿來看,計劃債權人可選擇將部分或全部債權通過可轉換債券、強制可轉換債券轉換爲融創中國、或直接轉換爲融創服務股份,這部分規模合計約30億美元;剩餘債務則將發行新的以美元計價的優先票據,計劃債權人將獲得最多八檔新票據,分別於重組後的2年至9年到期。

目前,公司的境外債重組方案已獲得了約87%的債權人支持,將在年內完成必要的法律程序後正式落地實施。待重組生效日期落實後,其將向計劃債權人發行本金總額10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並將按債權比例分配予所有計劃債權人。

另一家在償債方面取得進展的是奧園。

6月12日晚間,該公司對外表示已與部分債權人簽訂暫緩償債協議,其中包括金額約28.62億美元的境外優先票據;金額約3.75億美元的境外私募票據;以及有關八項融資安排的境外債務工具,這部分金額約7.55億美元。

奧園方面稱,暫緩償還債務安排將爲集團與主要境外債權人就全面重組條款的磋商提供一個穩定的平臺,公司及顧問正積極與若干主要境外債權人磋商,旨在最終落實全面財務重組,爲集團提供可持續性的資本架構。

根據相關報道,上述暫緩償債安排始於今年2月底,按計劃,奧園要在6月30日前完成整體債務重組協議,儘早按港交所復牌指引發布財報,申請復牌。

爭取更多時間的同時,奧園也在積極引進合作方,盤活旗下項目。

數日前,其與中國黃金集團控股的中金國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針對奧園在廣州等粵港澳核心區位的舊改項目開展合作,加快項目開發與轉化。這部分涉及股權合作的舊改項目貨值均在百億級以上,且均有望在明年實現供地。

這是今年以來,第四位馳援奧園的合作伙伴。

和前面的“白衣騎士”一樣,它們均有國資背景。

例如山東健康,其在今年1月就珠海翠微舊改項目的合作開發與奧園達成協議,該項目貨值超200億元,引入山東健康後在4月實現開盤銷售,截至目前銷售額超5億元;2月,奧園引進廣州國資南粵基金爲旗下上市公司奧園健康的大股東,並獲後者承諾,將全面合作推進大灣區舊改項目;4月,其又與西安航投科創戰略合作,深耕區域品牌項目合作。

這些動作是積極的訊號,意味着奧園正在努力恢復基本盤,以維持自身經營,恢復造血能力。據悉,該公司的城市更新項目已進入加速轉化和利潤釋放期,正在推進中的項目有32個,總建築面積2500萬平方米,絕大多數位於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等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

這些項目是奧園的底牌。自2022年4月停牌至今,公司已經走到了命運的關鍵節點,若無法在今年9月末實現復牌,其大概率會成爲下一個新力。

中指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股和港股市場共有35家上市民營房企逼近退市。

其中,A股“戴帽”房企有11家,7家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而基本鎖定退市;港股則已有包括恒大、世茂、祥生等21家港股內地房企處於停牌狀態,這些房企中有超過10家停牌即將超18個月,若今年9月未復牌將退市。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稱,A股和港股的上市房企數量高峯已過,未來上市房企進入、退出股市的流動性或將更強,部分企業退市,行業加快出清,也爲其它房地產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