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局長遠的人眼裏,虧本買賣並不虧,贏的是未來。

 01  

近日,美國版知乎Quora有人提出這麼一個尖銳問題:

“如果中國有那麼多錢給其他國家投資,爲什麼不用這些錢來發展中國的貧困地區呢?”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Janus Dongye謝邀,然後發了一篇長文回答,震驚了世界各地的網友。

等國內媒體紛紛翻譯轉發,一腔正氣噴湧而出。

在長文裏,Janus列了中國目前GDP較低的四個省:甘肅、雲南、廣西和貴州。

他談環境,擺數據,放照片,作對比,一步一步告訴全球,中國政府如何幫他們脫貧。

拿甘肅來說,Janus把它當作“不受眷顧的孩子”。

一部分青藏高原,一部分戈壁沙漠,重重高山,車進不去,小麥種不出來。

即便小麥幸運地種出來了,誰會來買呢?

運小麥的錢比買小麥的錢還貴,誰願意做這筆虧本買賣?

中國政府願意。

“不受上帝眷顧,不代表會被中國政府忽視”

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高速公路和鐵路,勢必穿越這萬惡的高山。

先不談建世界難度巨高的50級大橋有多貴,光是攻克修橋技術難關就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這一切,只爲了打開甘肅封閉的山區,從根本上改善人們的生活。

爲了讓外國小夥伴理解修路的重要性,博士舉了個生活例子:

你住在甘肅,在淘寶上買了部手機,從深圳快遞到甘肅,全程3500千米,3天送到,成本是15元人民幣(2.2美元);

距離、重量和時間相同的情況下,美國快遞費卻要26.13美元,多出了整整10倍,這10倍的錢也會算在GDP裏。

這樣算起來,博士覺得甘肅不再那麼“貧窮”了。

在甘肅修路,在雲南貴州建6座世界第一大橋,4G網絡遍佈偏僻山區,在廣西修大運河,

Janus算了一筆賬,每一筆都是鉅額,這是西方國家做不到的虧本買賣。

Janus的深度貼文在美國版知乎Quora引起高度關注,還引發了全球網友的共鳴。

「 Janus,這真是一個很棒的答案。在過去的8年裏,我去過中國的一些地方,你的回答正說明了中國正在發生什麼。我去過黃山的一些地方,在一些可怕的公路上走了8個小時,而僅僅幾年之後,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高速公路到達同一個村莊。我去過內蒙古,看到了目光所及最遠處的風車。我也看到了那裏的太陽能農場。我住在貴州省,你傳遞的信息正是那裏的現實。所以這不是什麼宣傳,也不是精心挑選一些項目,試圖讓它看起來像是日常。中國的發展是巨大的,並且遍及各處。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作品。」

這筆買賣並不虧,中國看得很長遠,這些國外看似虧本的建設會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收益。

在格局長遠的人眼裏,虧本買賣並不虧,贏的是未來。

來源 | 中國日報

 02  

5月21日,任正非接受媒體採訪。

記者問:“針對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華爲有哪些具體的動作?這會對華爲未來的發展提供什麼樣的支撐?”

任正非說:“我們在全世界有26個研發能力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我們還有一個戰略研究院,拿着大量的錢,向全世界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麪”,對這些錢我們沒有投資回報的概念。”

今日華爲鋒芒畢露,有人認爲,任正非才有底氣說出不求投資回報這句話。

圖片來源 | @華爲中國

事實是,多年的研發,華爲的研發成功率僅在50%左右。

舉個例子,去年華爲投入113億歐元,有近60億歐元是浪費了,這麼多的錢算是打了水漂了。

“這麼一筆龐大的資金並不是所有手機廠商都願意花的,也不是每一家手機廠商有能力花的。” 

十幾年來,任正非早已把這筆虧本賬算得明明白白,還是要堅持這麼幹:芯片和人才的培養爭奪這件事必須要幹到底。

因爲,只有堅持自主研發,才能不受制於人,不在關鍵時刻被人掐住命運的喉嚨。

任正非還舉了一個例子:

大家今天講5G標準對人類社會有多麼厲害,怎麼會想到,5G標準是源於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

Arikan教授發表這篇論文兩個月後,被我們發現了,我們就開始以這個論文爲中心研究各種專利,一步步研究解體,共投入了數千人。

任正非無條件支持科學家的創新,對科學家不要求追求成功。

“失敗也是成功,因爲他們把人才培養出來了。只有這樣,華爲纔有可能源源不斷地前進。” 

方向對了,目標明確,虧本了我也要幹,時間和時勢會替我證明。

未來的高科技發明是一次持久戰,虧本的買賣不虧,贏的是持久的技術和人才。

資料來源 | 36氪

 03 

1988年,吳清友心臟病發。從死神手裏搶救回來後,他覺悟了:

"我賺到了很多錢,但喫和穿都一樣,生活沒有改變,財富也不會讓我更加快樂。我不害怕死亡,怕死後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來。”
“大自然是上天最偉大的創作,而人類最偉大的創作,盡在書本當中。”

他決定開一間書店,當時臺灣人民瘋狂炒股,玩數字遊戲,誠品書店偏偏在逐利的氛圍下面世了。

誠品不僅賣書,更賣文化,在書店裏開畫廊,做文化分享,想成爲城市人的書房。

吳清友早就想到了書店會虧錢,他準備虧5-8年。

沒想到,一虧就是15年。

△ 吳清友 1989 誠品書店首店 

圖片來源 | 天下雜誌

在虧本的陰霾下,吳清友還不惜成本地爲讀者提供4500場讀書展覽演講活動。

“我不是一個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認爲是有興 趣、有意義,或者做一些從來沒有人用這種方式做的事情。” 

這是一筆遙遙無期虧本的買賣,不是成功的商業邏輯。

吳清友卻相信這筆創作,能給讀者帶來心靈的養分,總會有見光的一天。

2003年的非典危機讓誠品瀕臨關門,吳清友變賣家產,靠銀行貸款才活了下來。

直至2009年,誠品轉型爲“複合式文創產業”。

用高利潤的文創產業、餐飲和不動產,來維持低利潤的書店事業。

15年後,大衆追捧的誠品終於有利潤了,成爲舉世公認的華人文創超級品牌。

在開店1萬天的分享會上,吳清友一度哽咽:“從誠品的第1天到1萬天,這條路萬里迢迢,卻不是晴空萬里。”

△ 吳清友 2015 誠品生活蘇州開幕

虧本的買賣都是路遙知馬力。

老子說過一句話:“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

意思很好理解:在現實中,做事要特別重視那些無形的事物的價值,誰能看到“無”的價值,利用“無”的價值,就必然更容易成功。

任正非和吳清友正是做到了這一點。

文化的輸出不能一蹴而就。虧本的買賣不虧,贏的是深刻的文化和信念。

資料來源 | 虎嗅網

 04

2009年,在全球智庫峯會上,有記者問柳傳志:

“您現在是否還認爲對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併購是成功的?”

與IBM併購後,聯想業務出現虧損,虧了2億美元。

外界認爲,此時的聯想站在了懸崖邊上。

柳傳志自信地回答:“成功的定義,是看是否達到了當初的目的。”

外界只看到了2億美元的虧損,用這一次的虧損去判定聯繫併購的失敗。

但是,對於聯想來說:

“雖然有短期2億美元虧損,但是買到了三樣聯想想要的東西,第一是ThinkPad的品牌;第二是ThinkPad的技術;第三是國際化管理經驗。這些對於聯想長期持續盈利都是有幫助的。”

柳傳志接下來的回答更加鏗鏘有力:“不是懸崖邊上,而是轉折點。成功需要時間檢驗,此刻你問我,我心裏認爲,結果肯定是成功的。”

你以爲的虧本買賣,有時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創造利潤是企業的本事,敢於喫虧取經驗也是企業的本領。

不要怕喫虧,喫一次虧,就漲一次大經驗,就怕你一直喫虧。

虧本的買賣虧在了一時的利益,最看重的目的達到了,你也就贏了。

資料來源 | 東方財富網

 05

每次去宜家,出口處的甜筒是每個人必買的東西。

因爲,它只要1元。

每次買的時候,都有人在旁邊問:“1元1只甜筒,難道宜家不虧本嗎?”

單從雪糕的成本利潤來看,宜家是虧的。

但是,你以爲宜家只是在賣雪糕嗎?

不,它賣的是顧客體驗。

去過宜家的朋友都知道,一進宜家深似海。哪怕你只是想買個小小的檯燈,你也要把宜家的沙發、牀和鍋碗瓢盆逛個遍,才能走出來。

而且,宜家的貨架都很高,服務員又很少,每次拿貨都累死累活。

好不容易走到了收銀臺,此時排隊的隊伍長得能繞地球三圈。

此時你的心情就會很不美麗,哪怕你買到了很好看的檯燈。

這時,出口處的1元甜筒就發揮作用了。

你買了1元的甜筒,感覺像佔了宜家的大便宜,逛街排隊的煩躁全都煙消雲散了。

1元的甜筒就能買到顧客的愉悅購物體驗,買賣常做常有,你說宜家是虧了還是賺了?

在營銷學上,這叫峯終定律。“峯”指的是在一件事情中讓人記憶最深刻的體驗,而“終”則指的是結果。

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

對於宜家來說,顧客的體驗是第一位。1元就能給顧客製造小驚喜,將過程中不好的體驗全部忘了。

賣雪糕虧了,但是宜家絕對賺了,賺到了顧客的一致好評。

虧本的買賣虧在了局部,但是贏在了結果。

資料來源 | 搜狐

 06

2002年,剛出獄的褚時健準備東山再起,種橙子。

朋友都讓他別折騰,悠哉過好晚年生活。

75歲的老先生一句“閒不住”,便如火如荼地幹起來了。

朋友們毫不猶豫地拿出1000萬,助他拿下哀牢山上2400畝的農場。

褚老先生以“寧可讓自己喫虧,也不讓朋友喫虧”的信念,讓朋友們無條件支持一個75歲的創業者。

起初,橙子並不好喫,銷量也不好,全靠老友們的幫襯,農場才勉強維持下去。

怎麼能讓朋友喫虧呢?

褚老先生每天看書到凌晨兩三點,學習先進的種橙技術,改良肥料、灌溉和修建技術。

6年後,橙子大賣,褚老先生對老友們有個交代了。

好景不長,橙子突然收到大量的差評。

褚時健當即登報道歉,分析因果後,立馬砍掉了3.7萬棵樹,損失了兩三千萬的收入。

砍樹不只是爲了道歉,而是調整果樹的間距,充分吸收陽光和雨水,橙子就會更甜更爽口。

很多人覺得砍樹很虧本,何必呢?可以找新出路。

但是,褚時健卻堅定地認爲:“不讓別人喫虧,這是我的原則。”

再次改良後的橙子受到熱捧。

很多人都愛問褚時健:“如何評價你的一生?”畢竟他的人生如史詩一般,跌宕起伏。

他的回答永遠只有一句:“讓別人去評價吧,我很難評價。但有一點,我在做事的時候,不怕自己喫虧,怕別人喫虧,這是我的優點。”

不求盡如人意,但求問心無愧。

喫虧算什麼?不讓別人喫虧纔是我的本事。

 07

當年,潘石屹和馮侖、王功權、劉軍、王啓富、易小迪五個朋友一起創業。

他們很窮,沒有會計、出納,更沒有審計。

於是他們五個便把所有的錢都交給潘石屹管。

在創業的4、5年的時間裏,潘石屹沒有多佔過1分錢,哪怕是多出一張出租車票都沒有私自報銷。

如今身爲熾手可熱的SOHO董事長,潘石屹還是經常講起這件創業艱難事。

創業的經歷,讓他一直謹記:如果你只看到喫虧上當,看不到信任的力量,就容易陷入到一種惡性循環,便失去了信任帶給你的力量。

他見過太多創業失敗的例子,不是不夠聰明,而是被人性的自私矇蔽了雙眼。

“一個閱歷和經驗豐富的人,常常自己喫過很多虧,或者看到別人喫了很多虧,於是就很容易變得不相信別人,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喫虧上當,這在做事情中其實是非常可怕的。” 

在社會上,大事也好,小事也罷,只要你想做成一件事,敞開胸懷是最好的。

時刻讓自己保持“我絕不能喫虧”的狀態,只會固步自封。

正如弘一法師所說:

我不知何爲君子,但每件事肯喫虧的便是;我不知何爲小人,但每件事好佔便宜的便是。

資料來源 | 36氪

 08

《今日簡史》裏說過:

“在一個信息爆炸卻多半無用的世界,清晰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 

在經濟社會里,追逐利潤是本能,追逐長遠的利潤是本領。

“虧本的買賣不虧”正是本領。

在企業眼裏,“虧本的買賣不虧”是文化和技術;

在普通人眼裏,“虧本的買賣不虧”是信任。

在混沌的世事裏,他們長遠的清晰見解,練就了一種巨大的力量。

而這種巨大的力量,讓他們敢於喫虧,瀟灑走遍天下。

尊重今日的“虧本”,纔有未來廣闊的資本。

正如忒任斯所說:“真正的智慧不僅在於能明察眼前,而且還能預見未來。”

/今日作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