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盧祥勇    

6月16日,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組織召開“一帶一路”人口與發展研討會暨《“一帶一路”人口與發展(第二輯)》新書發佈會。

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在主旨發言中比較了目前全球第一與第二人口大國印度與中國的人口狀況。

他提出,由於印度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參與率大幅低於中國,勞動力規模在21世紀前半葉都不會超過中國,中國可憑藉較高的勞動參與率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勞動力大國的地位。

同時,中國在人力資本存量以及人口城鎮化進程上的比較優勢極爲明顯。中國進入人口與經濟總量“雙第二”的階段後,在推進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時,要尤其關注人口高質量的發展。

在研討會期間,翟振武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採訪。

NBD:您對比了中國和印度的人口現狀,對比之後您覺得對我國人口相關政策有哪些啓示?

翟振武:大家對印度人口超越中國這一事實非常關注,也比較憂慮。我認爲啓示是要看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而不是僅僅看人口總量這個數字。

印度人口總量超過中國,但實際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甚至人口總量都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經濟的變量。影響經濟的其他變量,我們相對印度而言還有很大優勢。

印度的勞動參與率很低,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大並不等於勞動力規模大。2021年,中國與印度的勞動年齡人口分別爲9.86億、9.5億,僅相差3622萬。但當年勞動力規模中國與印度分別爲7.48億、4.88億,相差2.6億。由此可以得出,中國與印度的勞動參與率分別爲75.82%、51.34%,相差24個百分點。

因此,即便印度人口總量超過中國,但勞動力規模比我們少2.6億,也就是說,印度投入到經濟中的勞動力更少,因此經濟發展就會相對緩慢。而中國人口總量雖然少一點,但是勞動力規模比印度多。

所以看人口問題要全面,不要被表面數字迷惑,要做分析。 

NBD: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爲我們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您怎麼看?

翟振武:人口紅利期並沒有過去,或者說人口機會窗口並沒有關閉。我們一直說人口紅利,其實是講人口的機會窗口,勞動年齡(15~59歲)人口比例超過50%就是進入人口機會窗口,這就進入了人口紅利期。

從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就進入人口紅利期,後來這個比重持續增長,最高時超過70%。但從2012年開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下降,這個比重也在下降,很多人就認爲人口紅利消失了。

實際上,只要這個比重超過50%都處於人口紅利期,現在大概在67%左右,所以我們的人口紅利期還沒有過去,勞動力還是很多。目前就業仍然是需要高度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勞動力還是非常充沛的。

但是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開始下降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因爲長期來看,如果勞動力越來越少,而經濟增長還是靠勞動密集型產業支撐,那就會受到影響。如果經濟增長轉變成以高科技產業來支撐,那影響就不會那麼大。所以這是一個需要長期關注的話題。

與此同時,我們要發揮人才紅利,但並不是說上個紅利過去了,現在有一個新的紅利。我認爲人口紅利開始逐漸消失是對的,但它並沒有過去。

NBD:日前,國家相關部門提到,我們的人才紅利正在形成。您怎麼看人才紅利?

翟振武:我認爲這個觀點是對的。人才紅利講的是人力資本,現在推動經濟發展最大、最活躍的動力源泉就是人力資本,其推動力已經遠遠超過物質資本。

比如一些發達國家,包括一些高科技企業,並不是靠人口數量多,而是靠人力資本,所以人力資本高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方向。我們要靠技術型產業來支撐,而不是單純靠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經濟增長。

NBD:您覺得我們現在需要特別擔憂中國人口負增長嗎?

翟振武:我認爲至少近期不用,因爲我國人才水平很高。美國全國只有3億多人,勞動力不到2億,而我國現在大學生就有2億多人。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充分挖掘人力資本。

記者|張蕊 編輯|陳星 盧祥勇 杜波

校對|孫志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