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海英諾偉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諾偉”)再次遞表港交所高盛中金公司爲聯席保薦人。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公司三闖港交所IPO了,這距2022年4月時公司第一次遞交上市材料已過去14個月之久。

招股書顯示,英諾偉成立於2009年,是中國非血管介入手術整合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英諾偉能夠提供適用於包括泌尿外科、消化科、肝膽外科、呼吸科、 胸外科、耳鼻喉科、婦科及普外科的所有進行非血管介入手術的主要醫學專科有源醫療器械、內窺鏡及無源耗材整合解決方案。

目前,公司已擁有36款產品在中國、美國、歐盟及/或日本獲批,包括五種有源醫療器械,其中有兩種核心產品,等離子手術設備(NW-100)及一次性使用電圈套器、九種內窺鏡及相關產品以及22種無源耗材。此外,公司還有12種產品在開發中,預期在未來兩年內推出。

近幾年,18A生物醫藥企業頗受資本市場喜愛,成功獲得不少的融資,而且估值不低,英諾偉也是如此。據招股書顯示,自成立以來,英諾偉也獲得了6輪融資,共募得近9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金額,並且投資方不乏高瓴資本、淡馬錫、納米創投等知名機構。在2021年年末完成C2輪融資後,英諾偉的估值爲62.5億元。

那麼此次再遞表,英諾偉看點何在呢?

行業需求增長迅速,英諾偉市場地位領先

先從行業來看,智通財經瞭解到,非血管介入手術指通過人體自然腔道或通過人體的小切口接近病竈而無需進入血管系統(即血管)的微創手術。藉助造影機及內窺鏡或導管,外科醫生能夠展開非血管治療或活檢。

隨着健康意識提升、非血管疾病發病率趨高、非血管介入手術取得技術進步及對非血管介入手術的偏好較開放性手術日益上升,全球已進行的非血管介入手術數量由2016年的7710萬例平穩增長至2022年的1.25億例,並預期於 2030年將達致2.56億例。而在中國,已進行的非血管介入手術數量由2016年的2110萬例增長至2022年的3760萬例,並預期到2030年將達致8900萬例。與此同時,中國已進行非血管介入手術的滲透率由2016年的13.7%升至2022年的22.3%,並預期於2030年將達致48.0%。

內窺鏡、有源醫療器械及無源耗材是非血管介入手術中最常用的醫療器械。其中,有源醫療器械是指依靠外部能量源,通過改變能量密度和轉換能量形式而發揮作用的醫療器械。有源醫療器械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器械聯合用於介入手術。

近年來,全球及中國的有源醫療器械市場實現快速增長。有源醫療器械的全球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 77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138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42億美元。而中國有源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在2022年已達到134億元,預期於2030年將進一步達到496 億元。

具體到英諾偉,公司的核心產品等離子手術設備(NW-100)爲有源電外科醫療器械,可將電流轉化爲等離子體,並可應用於各種主要非血管介入手術, 包括EMR、ESD及ERCP。而公司的另一大核心產品一次性使用電圈套器則是一種軟性醫療器械,旨在通過內窺鏡插入,以移除消化道內的息肉。

從行業地位來看,截至2023年6月7日,在中國市場中,除了英諾偉的一次性使用電圈套器及等離子手術設備(NW- 100)外,並無其他獲批准的用於消化科介入手術的等離子手術設備和有源耗材。同時,英諾偉的一次性使用電圈套器及等離子手術設備(NW-100)爲中國及全球首款獲批用於消化科介入手術的等離子體電外科醫療器械。

手握36款商業化產品,依然盈利難

行業地位領先,公司的營收也穩步增長。2021年及2022年,英諾偉分別實現營收2.55億元及3.41億元。

在銷售端,公司銷售市場佈局海內外,2022年國內及海外收入貢獻61%和39%,主要客戶爲醫院,產品已經滲透至超過1500家醫院,包括超過400家三級醫院和超過1100家二級醫院。

分產品來看,英諾偉的收入由內窺鏡、無源耗材、有源醫療器械貢獻。報告期內,內窺鏡的收入分別爲1.1億元及1.84億元,貢獻的收入佔比分別爲43.1%和54.0%;而無源耗材的期內收入則分別爲1.43億元及1.54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比例爲55.8%和45.0%。可見,公司近99%的收入來自內窺鏡、無源耗材業務。

從毛利表現來看,報告期內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招股書顯示,英諾偉2021年和2022年毛利率爲63.7%和62.0%。對此公司解釋稱,這主要是因爲公司爲新產品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而作出策略性定價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公司已經有多款產品開始商業化,但在報告期內英諾偉依舊處於虧損狀態,年度虧損分別爲 6.95 億元、2.21 億元,短短兩年時間公司已經累計虧損超9億元。

其實在一衆醫藥及醫療器械公司中出現連續虧損的情況並不少見,大多數公司都是因爲沒有實現商業化以及難以承擔鉅額的研發費用而導致虧損。而具體到英諾偉,情況卻顯得有些不同。

據招股書顯示,公司早在2010年就取得首款產品獲批,目前有36種產品在中國取得上市批准,26種產品於國際主要市場獲得上市批准,可見英諾偉的產品商業化程度之高。但在期內公司仍然產生了鉅額虧損,對此公司解釋稱,這主要是由於投入大量財務資源建立業務基礎、打造產品及研發、製造以及銷售及營銷能力。

而且這樣的境況似乎較難逆轉。英諾偉於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無法保證核心產品最終將會推廣成功。若公司的任何候選產品未能通過臨牀試驗或未獲得監管批准,或者獲得批准但未能得到市場認可,公司可能永遠無法盈利。目前,英諾偉共有12種開發中產品,如果說其中任何一款在研產品不及預期都可能使英諾偉陷入永遠無法盈利的境地,那麼公司面臨的壓力着實不小。

綜上來看,英諾偉的核心產品在國內市場領跑,並且其產品市場空間極具想象力。佈局賽道好,產品領先行業,公司憑藉其稀缺性,獲得了衆多知名投資機構的肯定。但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如何早日實現盈利問題仍是擺在英諾偉眼前的頭等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