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海證券報

投資者對 “野生”基金組合的關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其對一些基金投顧組合業績的不滿。

有業內人士期許,未來基金投顧牌照可以發給財富管理行業的從業人員,屆時“基金投顧”或有上萬家。有生命力的“野生”基金組合將有機會成爲“正規軍”,投資者面臨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從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基金投顧組合。

“現在互聯網平臺上,一些大V特別火,他們曬出自己的基金組合,有些人的業績還比較出彩。”李陽(化名)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自己也跟着“抄了作業”。

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基金投顧業務整改後,大V或加盟“正規軍”,或停止投顧服務,但互聯網平臺上仍存在以個人名義公開最新基金組合實盤的情況。由於“野生”基金組合業績亮麗且無需投顧費,投資者樂於手動複製組合,跟風投資,由此形成了一片“灰色”地帶,潛藏着一定的風險。

“野生”基金組合業績吸睛

“剛開始只是記錄理財生活,結果這麼多兄弟看得起,要跟着我追高。爲了避免把大家帶進溝裏,我把實盤關了。”近期,小五(化名)在螞蟻財富曬出的基金實盤組合業績很出彩,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許多網友聞風前來觀摩學習,並感嘆“來得太晚了”,已無實盤可看,紛紛呼籲小五重開實盤,方便大家跟着操作。

從小五近期發佈的組合收益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已達30%,累計收益超百萬元,僅從收益率來看,遠遠跑贏許多正規的基金投顧組合。

雖然近期比較火,其實基金組合實盤早已有之,是一些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爲個人投資者提供的基金組合投資、展示功能。開通後,投資者可以將自己的組合情況對外公開。

比如,在天天基金App上,投資者搜索組合名稱,就可以進入詳情頁,查看其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收益率走勢圖、回撤、波動等數據,以及持倉詳情和最新調倉變化明細。在螞蟻財富App上,投資者也可以通過查看個人投資者的“實盤”欄目,查看他們最新的基金持倉情況。

“除了不能一鍵跟投,這類基金組合的展示,和基金投顧持牌機構的組合在性質上很相似,基民根據‘牛人’的最新組合情況,可依樣畫葫蘆地複製組合。”業內人士分析說,在今年以來基金投顧收益率整體“不給力”的大環境下,績優個人基金組合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成爲“正規軍”的替代品。

跟風背後的風險

自去年6月30日基金投顧整改大限之後,許多基金大V完成了職業轉身,但仍有一些基金大V以個人的名義公開其基金組合實盤,包括最新的調倉操作,吸引了不少投資者“手動”跟風投資。“只會說不會做可不行,沒有實戰成績的支撐,投資者會覺得‘沒看頭’,因此實盤操作我還是會持續更新的。”有大V對記者說。

某基金分析人士認爲,由於一些個人的基金組合業績非常亮麗,且無需投顧費,投資者樂於手動複製其組合,完成跟風投資,但這是否存在合規問題值得行業關注。

同時,該人士提示,跟投這類不受行業監管的“野生”基金組合,顯然具有一定風險。

以前述的小五爲例,其主要倉位佈局在納斯達克類基金上,組合的“銳度”極高,在相關指數大漲的情況下,其組合也收穫頗豐。今年以來,像小五這樣因爲基金實盤業績衝高而受到投資者關注的案例並不少,但在單個領域大舉“押注”的投資方式,也喪失了基金組合分散配置的功效,風險暴露較爲顯著。

不僅如此,“野生”投顧的“顧”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缺位。滬上某基金研究員提醒,這類組合往往短期業績較爲亮眼,吸引投資者跟投,但長期業績無法保證。基金投顧的本質還是“三分投七分顧”,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理念,解決“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痛點。

投顧業務迎來規範“甘霖”

相比於“野生投顧”的火熱,基金投顧“正規軍”的吸引力有所下滑。某基金投顧人士對記者表示,受市場影響,公募基金整體業績走弱,目前該投顧平臺的規模已停滯不前,有些同行還因組合業績不佳被用戶贖回,規模縮水。

基民對 “野生”基金組合的關注,也從側面反映了其對一些基金投顧組合業績的不滿。今年,上海證券報聯合盈米基金開展的一項基民投資情況調研顯示,在購買基金投顧服務時,受訪者首先考慮的因素是投顧組合的過往業績情況,獲票數量接近八成,其次纔是組合的投資方向、個性化服務、機構知名度等因素。

“由於今年以來基金業績走弱,基金銷售陷入冰點,因渠道‘無視’而延長募集期、募集失敗的案例不少。傳統基金銷售都如此,基金投顧就更難吸引資金了,業務推進非常困難。”上述基金投顧人士說。

不過,近期基金投顧業務迎來了規範“甘霖”。6月9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主要加強對投資環節的規範,強化對“顧問”服務的監管。同時,針對新問題、新情況補齊監管短板。

在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看來,《規定》的推出,是我國基金投顧加速邁向買方時代的重要標誌,併爲未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同時,《規定》也爲基金投顧未來的投資範圍和服務領域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華夏財富相關負責人認爲,《規定》完全從改善投資者回報,與投資者利益一致的買方立場出發,從更底層更全面的角度規定了利益衝突的防範機制。比如,雖然取消了組合策略換手率限制,但對交易頻繁的基金組合策略要求以交易佣金抵扣投顧費,其實是以更靈活又更嚴格的機制避免了利益衝突。

上述負責人表示,未來由試點轉入常規後,越來越多的機構將加入基金投顧行列,依託不同資源稟賦,形成差異化競爭態勢。

更有業內人士期許,未來基金投顧牌照可以發給財富管理行業的從業人員,屆時“基金投顧”或有上萬家。“有生命力的‘野生’組合將有機會成爲‘正規軍’,投資者面臨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從而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基金投顧組合。”某基金投顧人士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