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通過全員信宣佈,阿里的自我變革正順利平穩推進,1+6+N的全新業務集羣基本成型,各業務集團董事會已開始運行,多個業務的上市和融資計劃也已開展,控股集團將主要承擔創新孵化大本營角色,整個阿里巴巴正以全新姿態奔向未來。

自3月28日宣佈啓動1+6+N組織變革,到5月18日公佈業務集團獨立融資上市時間表、宣佈阿里雲將完全分拆獨立上市,阿里系列變革的高效超出外界預期。

同時,全員信中透露,阿里雲智能集團完全分拆已經啓動,正處於向上發展的最關鍵時期,必須全身心投入。同時爲了適應未來發展規範和要求,張勇將於9月10日起不再擔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職務,將專職擔任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專注阿里雲的發展。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將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吳泳銘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CEO,同時繼續兼任淘天集團董事長。

至此,阿里巴巴1+6+N組織變革的輪廓進一步清晰。前兩次組織變革進展,外界看到的更多是業務集團獨立面對市場的前景和進度;這次最新進展則讓外界看到了控股集團的想象空間。

隨着符合條件的業務集團將陸續獨立面對市場,控股集團作爲“1”的角色定位也更加凸顯。

控股集團的三重使命

新任阿里控股集團董事長和CEO人選,其實與控股集團未來的發展定位密切相關。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未來阿里巴巴控股集團不僅要有力支撐協調各業務集團發展,更要成爲新技術的發現者和推動者,創新業務孵化的大本營。蔡崇信和吳泳銘具備與之相應的眼界、經驗、影響力、號召力,是承擔上述責任的最佳選擇。

細看兩位繼任者的履歷:蔡崇信現任阿里集團執行副主席,在阿里巴巴誕生、發展歷程中始終發揮着重要作用。從1999年公司成立到2013年,他擔任了集團的CFO,並在2014年帶領公司在紐約上市,之後負責戰略投資工作。他的全球化經驗和對宏觀環境的洞察,對於阿里巴巴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是有力的支撐;他對阿里巴巴發展歷程的充分了解,對戰略方向的把握以及對文化的傳承,將會在未來幫助阿里集團持續發展。

吳泳銘則有着深厚的技術背景,曾擔任過B2B、淘寶、支付寶等多個重要業務的首席技術官,領導構建了相關業務的底層技術架構;帶領創建了集團的核心業務阿里媽媽平臺,創新孵化了手機淘寶推動了集團的無線化,在公司內有極強的號召力。他多年來始終跟進全球前沿技術趨勢發展,將進一步開闊阿里的技術視野,探索以前沿技術爲發展引擎的全新方向。

這樣來看,阿里控股集團董事長和CEO的特質已經非常鮮明瞭:如果說蔡崇信是阿里發展歷史中重要的“壓艙石”,那麼吳泳銘就是阿里巴巴的“祕密武器”。很多人都聽說過蔡崇信放棄70萬美元年薪,到阿里巴巴領500塊月薪,並幫阿里從0開始註冊公司、找投資的故事。而除了老阿里,外界對吳泳銘似乎不那麼熟悉,鮮有人知曉這位多個明星業務背後的“技術元老”、阿里巴巴的04號員工,竟然還是阿里媽媽的創建者。

其實,蔡崇信和吳泳銘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二人都有多年投資及企業培育經驗,成功培育了大量具有獨特競爭力的科技創新產品和企業。而阿里巴巴控股集團未來也將從一家從事業務經營的集團公司轉向資本運營,其一部分職能就是成爲創新孵化器,從更多新業務中捕捉髮展機會,去發現、孵化、培育下一個淘寶、天貓、阿里雲。

此外,控股集團則依然作爲各個業務集團的大底座,發揮着協調和支持業務集團發展的作用。在新的治理框架下,各業務集團CEO將在各自董事會的領導下,對各自的經營結果和經營合規負責。與此同時,各業務集團之間也保持協同,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開展合作。

未來,擁有穩健現金流的阿里巴巴控股集團,或將進一步強化戰略投資,密切關注新賽道、新技術進展,這其中可能會有更多獨角獸誕生。

在自我變革中變得更好

過去24年,阿里巴巴有過很多次這樣的自我變革時刻。而每次重大組織變革,都成爲阿里跨越式發展的加速器,並引領了行業的變革:

2005年,支付寶從淘寶剝離,成爲一家獨立的公司,之後長出了螞蟻集團;2011年6月,淘寶網一拆爲三,由此長出了天貓;2012年,阿里巴巴“七劍下天山”,子公司制調整爲事業羣制,提升整體服務企業和消費者的能力;2015年,推出“大中臺、小前臺”戰略,使前線業務更加靈動、敏捷;2021年,“多元化治理”成爲集團新的組織戰略,四大業務板塊均實行多元化治理……因此,始於3月28日的“1+6+N”的組織變革,也被外界寄予厚望。

這其中隱藏的邏輯,是阿里巴巴的每次變革,都與發展週期、市場環境同頻,不斷尋求公司發展中的熵減,並迸發出新的生產力。

在公司開拓期,阿里需要有序孵化新業務、做大基本盤,所以基於履帶戰略,相繼推出了淘寶、天貓、支付寶、阿里雲、菜鳥等,後來發展成支柱型的關鍵業務,以多引擎驅動阿里高速增長;進入業務拓展期,需要集中資源辦大事,所以用“大中臺”戰略推動了閒魚、盒馬、淘菜菜等新業務加速湧現。

如今,整個科技互聯網行業進入比拼發展質量的階段,傳統的商業組織架構是一種適應擴張時代的管理體系,在需要精細化運營的高質量發展時期,則弊端立即顯露出來。

於是,更適合推動顛覆式創新的“1+6+N”應運而生,目標直指讓業務集團更敏捷、對市場響應更快,讓更多有能力的業務跑出來,點燃一代人的創新創業激情。

這一系列變革也是阿里巴巴企業治理創新探路者角色的延續:從培育中國電商生態,到打造電子信用體系,到實行合夥人制度,再到大中臺戰略,到控股集團向創新孵化器轉型、讓更多業務集團有機會長成爲N個阿里巴巴……

相信不需多時,江湖上將能聽到更多新阿里的新故事。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