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隨着英國央行緊縮預期進一步升溫,英國短期國債收益率正在狂飆。

當地時間6月19日,英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5%,創下2008年以來高點。在英國短期國債收益率狂飆背後,市場擔心令人不安的通脹前景可能導致英國央行更加激進地收緊貨幣政策。本週英國央行加息已成定局,甚至有意外加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市場甚至還一度押注英國央行有50%的概率會加息到6%,這意味着英國央行可能還將加息150個基點。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英國國債收益率對基準利率水平變動較敏感,尤其是短期國債,目前市場定價英國央行可能還會加息100個基點左右。但市場預測可能有些過頭,當前的英國國債也存在超賣。10年期英國國債和美國國債間的利差已接近70個基點,至少創下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點,不太可能繼續拓寬。

展望未來,王昕傑預計,隨着英國通脹放緩,9月份英國央行可能會按兵不動,屆時市場的關注點可能轉到英國央行何時開始降息,因此3季度末時英國國債收益率可能較現在低。

整體而言,未來英國貨幣政策走向還存在不確定性,但不管怎樣,英國央行的緊縮程度已經遠超此前預期,抗通脹是當下頭等大事,更激進貨幣政策已箭在弦上,英國央行加息之路短期仍無結束可能。

英國通脹格外嚴峻

事實上,英國央行緊縮預期升溫背後的老問題仍是通脹。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4月CPI同比上漲8.7%,自2022年8月以來首次回落至個位數,但仍高於經濟學家預期的8.2%。環比來看,英國4月CPI較3月增長1.2%,創下2022年10月以來最大增幅。此外,英國4月核心CPI更是不降反升,同比增長6.8%,高於3月的6.2%,創下1992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通脹目前的聲勢逐漸蓋過能源。英國食品和非酒精飲料的價格4月同比漲幅爲19.1%,已經接近歷史最高值。驚人的食品價格或將超過能源費用,成爲構成生活成本危機的核心。以英國家庭消費的日常品黃油爲例,不少品牌黃油雖然價格不變,但分量已經從標準的250克降低到200克。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曹鴻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近期英國總體通脹率整體呈現下降走勢,但通脹壓力遠未達到轉折點。英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反映出市場對於英國通脹前景缺乏信心,英國央行大概率會繼續做出鷹派反應。

此外,工資通脹壓力也需要警惕。6月13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在截至4月的三個月裏,不包括獎金的工資年增長率上升至7.2%,前值爲6.8%。除去新冠疫情高峯期,英國工資正以20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基本工資的快速增長意味着英國可能面臨工資-價格螺旋。與此同時,英國同期失業率意外降至3.8%。

在王昕傑看來,英國整體通脹數據高企背後,菸草、二手車和手機賬單價格環比上漲,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過,下半年英國整體通脹可能會繼續放緩,英國能源市場監管機構(Ofgem)將三季度英國家庭能源賬單上限從3000英鎊下調到了2074英鎊。食品價格通脹雖然嚴峻,但隨着PPI漲幅回落,未來漲幅也可能放緩。

當下英國面臨的通脹壓力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最嚴峻,爲何英國的通脹問題格外突出?王昕傑認爲,英國的核心通脹水平依然高企,主要是因爲服務業價格通脹居高不下。此外,英國脫歐令外部勞動力流失,新冠後遺症迫使一部分人提前退休,這些因素導致勞動力供應減少,薪資壓力水漲船高。

曹鴻宇對記者分析稱,英國通脹水平居高不下,而且明顯高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這主要源於兩方面原因。一是能源成本衝擊更加劇烈,與美國和歐元區相比,英國能源價格峯值更高,且回落速度更慢,目前仍居於高位,相比之下,美歐能源價格通脹壓力已經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緩解。二是勞動力短缺情況更加嚴重,脫歐“後遺症”正在蔓延,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在於英國吸納的歐盟勞工規模大幅減少。此外,人口老齡化、醫療等問題也使部分勞動力退出市場。勞動力市場供給持續緊張之下,英國核心通脹水平不降反升。

英國經濟爲何淪爲G7最差?

在G7經濟體中,英國經濟基本成了最差的國家,除了通脹遠遠高於其他地區,經濟預期也墊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預計,2023年英國經濟將下跌0.3%,是G7中萎縮幅度最大的經濟體。

官方層面,英國央行預計經濟將僥倖逃過衰退,2023年第二季度GDP增速爲0%,2024年英國經濟將增長0.75%,2025年經濟增長預期仍是0.75%。英國央行還預計,2023年第四季度英國通脹率將降至5.12%,一年後通脹率爲3.38%,兩年後通脹率爲1.1%。

與此呼應的是,王昕傑表示,渣打銀行預計2023年英國整體CPI通脹水平爲6.8%,全年英國經濟有望增長0.3%,此前的預測是經濟萎縮0.2%。雖然英國製造業PMI持續萎縮,但服務業保持強韌,4月和5月連續2個月PMI保持在55以上。

不過,如果英國央行像一些投資者預期的那樣將基準貸款利率提高到6%,英國恐怕會難逃衰退。

除了這些短期問題,英國經濟實際上還面臨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本月發佈的《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英國在64個國家中的排名從第23位下滑了6位至第29位。IMD通過數據與調查反饋評估一個國家繁榮的程度,受訪者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6400多名高管。

在競爭力排名中,英國在所有關鍵指標上都有所下滑,這對希望吸引投資來提振增長的英國政府來說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受訪者表示,英國正變得更加官僚主義,政府效率降低,勞動力生產力降低。儘管英國政府承諾利用“脫歐自由”來減少監管,但實際上英國正變得越來越官僚主義,英國在這項分類排名中下降了12位,從第15位降至第27位。

而在英國國內,英國公共政策研究所(IPPR)也警告稱,多年的投資不足正在阻礙英國的經濟增長。IPPR經濟副主任George Dibb表示:“英國正在經歷一種削弱國家力量的投資恐懼症,政府沒能通過投資來抓住未來的機會,這使我們無法擺脫我們所處的增長厄運循環。”

未來貨幣政策走向何方?

在經濟已經出現疲態之際,接下來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至關重要。

2021年12月,英國央行便已經打響主要央行加息“第一槍”,比美聯儲早了數月,但英國央行加息速度之慢飽受批評。英國央行12次加息累計幅度爲440個基點,而美聯儲10次加息幅度便達到500個基點。如今美聯儲利率區間已經“後來居上”,升至5.00%-5.25%,而英國央行利率爲4.5%。

對於外界對英國央行行動過慢的批評,英國央行行長貝利如今已經承認,英國通脹在俄烏衝突前就已經在上升,政策制定者低估了薪資和價格上漲力量的持久性,面臨的衝擊前所未有。而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對通脹的回應有所遲緩,因爲擔心政府逐步結束支持就業的職位保留計劃可能會導致失業率飆升。

今年5月,英國央行宣佈連續12次加息,將利率再次上調25個基點至4.5%,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自2021年12月以來已累計加息440個基點。

未來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將走向何方?王昕傑表示,我們曾經認爲英國央行5月份加息之後會暫停,但通脹數據居高不下,尤其是核心通脹,而且採購經理人指數等經濟領先指標保持強韌,預計英國央行會在6月和8月會後分別加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提高到5%。

不過,隨着密集加息的效應逐步累積並傳導至實體經濟,王昕傑表示,8月份加息後英國央行本輪加息週期或將收尾,明年一季度英國央行可能會開始降息,並在明年年底前將基準利率降到4%,在2025年年底前降到3.5%。

整體而言,目前各大機構對英國央行未來政策的預期分歧很大,英國央行自身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不管是官方、機構還是市場的預測都存在很大變數。

但基本可以確定的是,未來英國央行利率峯值會比此前的預期更高,持續時間也會更久。曹鴻宇認爲,短期來看,英國通脹回落至央行目標水平的難度較高,未來英國通脹演變形勢仍較爲複雜,勞動力市場持續緊張將加劇通脹的頑固性,英國央行加息峯值可能更高,英國可能經歷更持久的高利率狀態。

(作者:吳斌 編輯:和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