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刺刀見紅,要份額不要利潤。”

文|雲酒頭條商業中心

618,酒業人的“大混戰”。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千元價格帶大單品降幅尤爲明顯,部分甚至比官方的“建議零售價”低了好幾百元。

實際上,結合近兩年直播帶貨興起的大背景,電商破價並非新鮮事。在低價的背後,又顯露企業着怎樣的“陽謀”?

於酒企

去庫存仍是第一要務

查看今年618的電商平臺價格,名酒補貼力度不容小覷。

五糧液在某平臺自營旗艦店銷售的第八代普五52度500ml的價格爲1069元,比其建議零售價1499元,便宜了400餘元;

瀘州老窖官方旗艦店銷售的國窖1573不僅到手價只要1089元,比官方建議價格1299元低了200餘元,且只要再多支付1元或9.9元,就能換購原本價格在百元左右的瀘州老窖旗下其他白酒500ml;

建議零售價在1199元的汾酒青花30復興版,在汾酒官方旗艦店賣出了959元實際成交價;

建議零售價1499元的青花郎,在郎酒某平臺自營旗艦店的到手價也只要1049元;

而作爲習酒旗下大單品的君品習酒,在其官方旗艦店到手價999元,比其建議零售價1498元,低了近500元……

有業內人士評價,這一波618購物節的平臺補貼大放價,是白酒去泡沫,“大家都是刺刀見紅,要份額不要利潤”。

對此,成都華源商貿負責人劉昆(化名)表示,自己還有近300萬的庫存,但廠家還在不停地催其進貨;而下一級的菸酒店和超市,則表現出不願拿更多貨的觀望態度。

看起來,相較往年,今年618“去庫存”聲音更多。618電商平臺名酒破價,也給了更多品牌去庫存的機會。

無獨有偶,去年“雙十一”的一場電商破價事件在當時也引發熱議。

事件起因是電商品牌借活動機會大幅度降價,對市場價格、物流秩序帶來了衝擊,酒企認爲此舉嚴重影響了品牌價值和產品價格認知,嚴重破壞了雙方建立的友好合作基礎,最終導致雙方相繼“撕破臉”。

自名酒入駐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後,電商價格一度成爲名酒的“價格參考標杆”,但其間由於價格帶來的糾紛也並不鮮見。業內人士表示,電商平臺過低的價格已然觸碰到了線下價格的底線,對於名酒銷售渠道來說,價格穩定是穩定市場的關鍵。

相比今年618的大促來看,今年企業與電商之間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其底層邏輯最終還是落在高額的庫存積壓上。

由此看來,如果說去年雙十一的電商破價是一次意外,那麼今年618的破價也許是一場必然。

白酒與電商,相愛相殺?

衆所周知,白酒企業對產品各渠道價格尤其敏感。

一方面,頭部白酒品牌爲了維持市場價格體系,積極控制流通環節;另一方面,大型電商平臺卻爲了刺激消費需求而推出各類“低價”“減價”活動,這與頭部品牌的訴求相悖。

有觀點認爲,電商平臺的低價破壞了酒企原有的生態圈與生態圈關係,並讓價格體系陷入混亂。而當價格戰傳遞到線下,中小酒企承壓也將升級,從而壓縮利潤,甚至導致被市場淘汰。

有電商從業者坦言,購物節大促期間,白酒在電商渠道的售價低於線下零售價的現象已成常規操作,這在很多品類中均有出現。消費者在大促期間對產品價格更爲敏感,電商平臺則會通過降價、折扣、滿減等優惠方式,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電商渠道在缺乏創新情況下,只能依靠線下暢銷產品爲線上引流,而電商平臺引流的唯一策略就是降價。電商渠道雖然以創新見長,但卻用傳統思維——降價促銷的方式來衝業績。這不僅缺乏創新性,還嚴重干擾了線下銷售秩序。

有酒類電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原先線上線下的渠道矛盾其實並沒有這麼大,但是現在大量的電商企業都在大規模地內卷價格,這導致線上渠道價格被進一步壓縮,顯得線下渠道的價格過高,兩者倒掛極爲明顯。”

由此,白酒渠道矛盾愈演愈烈。

但若迴歸價格本身,由於白酒行業的特殊性,白酒產品價格需要企業嚴格管控。首先,價格決定價值,其與企業品牌影響力牢牢捆綁;其次,價格倒掛現象亦影響到各經銷商的利益,易引起惡性競爭,擾亂市場秩序。

價格戰並不是

解決庫存積壓的長效藥

從上文看來,線上與線下的渠道矛盾似乎難有解法。

其中最大的癥結所在,是類似618之類的購物節大促並非長久之計,而消費者經歷過低價培育後,更加難以對線下正常價格的產品買單,從而進一步導致線下渠道價格接連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客觀來看,電商渠道與傳統渠道的矛盾主要在兩大方面:一是鏈接C端的能力,二是去庫存的方法。

首先,針對to C,已有酒企爭先探路。

5月30日,五糧液公告稱,將在全國範圍內高質量建設一批第五代專賣店,兩年期費用總預算爲2億元,爲提升公司專賣店渠道能力,進一步將專賣店打造成爲服務C端客戶的核心陣地。

該舉措無疑意味着頭部酒企在進一步探索除電商外,直面消費者、縮短C端客戶距離的新思路。

此外,“i茅臺”的上線;“五糧液新零售平臺”微信小程序上線;洋河股份在抖音開啓直播等,都是渠道變革下的產物。

其次,針對去庫存的問題,則是酒企需要長時間摸索的痛點。

早在今年4月,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在2023年貴州白酒企業發展圓桌會上表示,白酒產業長期積累的內部和外部矛盾已經突破了臨界點,表現爲:產能擴張與產銷量下滑的矛盾;名酒價格帶降維與盈利能力持續性的矛盾;名酒渠道下沉與區域酒突圍的矛盾。在這樣的因素疊加下,宋書玉認爲,白酒行業的關鍵詞是產能和庫存。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酒企庫存普遍較2019年末有所增加,而且部分次高端以及中低端白酒企業庫存增長較快。過去三年,種種原因導致白酒行業庫存去化緩慢,傳統酒商和零售商戶中積壓了一定的庫存。

實際上,高庫存是市場需求轉弱和產品結構升級後動銷欠佳共同造成的,酒企還需加強消費場景開發,開闢電商等新渠道,加強個性化細分市場的深度挖掘,以加快產品流通。

而酒企與電商之間,則應該是相互支撐的關係。企業掌握消費需求,電商掌握消費流量,兩者積極結合,才能形成更大的整體收益。

總體而言,中國酒業目前處於深度調整的關鍵時期,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明顯提速,一些酒廠市場價格倒掛將導致中國酒水行業渠道勢力進一步分化,一部分不堪庫存重負的酒業代理商將退出舞臺,一部分控價無力的酒企也會逐漸邊緣化。

你怎麼看白酒電商“價格戰”?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