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楊

2018年12月23日,隨着一輛全新索納塔插電混動車型的正式交付,北京現代實現了第一個千萬輛目標。從2002年成立開始,北京現代用16年的時間完成了第一個千萬輛目標,如果不是2017年的“意外”,或許這個時間還會更短。

北京現代自2002年成立以來,以“現代速度”創造了多個記錄。40個月實現第一個50萬輛;2008年達成100萬輛;88個月達成200萬輛,成爲最快實現200萬輛的國內車企;2013年實現500萬輛,併成爲繼上汽大衆、一汽-大衆之後第三個單一品牌年銷過百萬輛的汽車企業;2017年實現900萬輛……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北京現代在國內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正因如此,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千萬用戶達成儀式上,喊出了“下一個千萬輛也許用不到8年就能實現”的豪言壯語。

2019年,北京現代迎來了“新千萬”時代,也是邁向下一個千萬的第一步,那麼它走的如何呢?

截止發稿時,北京現代官方尚未公佈2019年全年銷量數據,但是根據乘聯會數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北京現代累計銷量爲62.4萬輛,同比下滑5.4%,與上半年同比增長4%的表現形成較大反差。

菲斯塔走紅,新勝達不如意

上半年北京現代沒掉隊

“上半年銷售35.1萬輛,同比增長4%,市場佔有率3.6%,行業排名第11位,北京現代的成績基本合格,我們沒有掉隊。”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樊京濤如是評價。

從2019年上半年整體車市的表現來看,北京現代的確沒有掉隊。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累計銷售987萬輛,終端銷售同比增長2.6%,與這個數據相比的話,北京現代甚至還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整體表現可見一斑。

其實對於北京現代來說,上半年能不掉隊實屬不易。面對存量競爭市場,北京現代選擇通過藉助營銷能力的提升以及新產品的推動,形成“產品力+技術推廣+營銷力提升”三位一體的體系力,從而實現了上半年4%的同比增長。

在產品端,北京現代的“紅人”自然是菲斯塔。年輕、運動、時尚的外觀得到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青睞,而更重要的是,它擁有同級別中最強的動力水平。憑藉着較強的產品力,菲斯塔在2019年1月就迎來了開門紅,單月銷量破萬,雖然之後銷量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依舊是同級別中最受歡迎的車型之一。

四月份,北京現代推出了全新一代勝達,它也是北京現代在2019年推出的第一個全新車型。“兩大三高”是其核心競爭力,即大空間、大六座和高科技、高安全、高智能,指紋識別技術、一鍵Walk in、ROA後排乘客被鎖車內警告系統、SEW乘客安全下車提醒系統等黑科技通通上身,而且起售價要比同級別的漢蘭達便宜了3萬多。

但即使是這樣,消費者似乎也不領情,全新一代勝達的月均銷量只有幾百輛,9個月的累計銷量也只有10,686輛,和單月銷量就能超過9000多輛的漢蘭達差距懸殊。

或許這也是北京現代沒有想到的,畢竟在全新一代勝達上市的時候,北京現代總經理尹夢鉉寄予了它月銷超五千、年銷破六萬輛的厚望。但好在,像悅動、領動、ix35這樣的基礎核心車型保持持續熱銷,其中ix35月均銷量過萬,最好的一個月甚至達到了2.5萬輛,它們的出色表現成爲北京現代實現上半年增長的主要動力。

此外,北京現代在營銷策略方面也根據市場情況做出了及時調整。

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迎來了國五國六切換的浪潮,在此期間,北京現代針對政策推出了促銷活動,加大國五車型的優惠力度,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同時也提升了國五車型的清庫速度,緩解了經銷商在市場低迷情況下的庫存壓力,同時也促進了北京現代銷量的提升。

從上半年的表現來看,北京現代的銷量提升主要還是依靠核心產品以及營銷策略的改變,而新產品全新一代勝達卻沒有提供太多的貢獻,這或許也是因爲它是北京現代旗下燃油車中唯一一款起售價超過20萬元的車型。這一現象側面反映出,對於北京現代來說,品牌的受衆羣體大部分還是預算在15萬以內的消費者,超過20萬的車型則很難得到消費者認可,這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北京現代的品牌形象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下半年加快新能源佈局

但菲斯塔純電卻跳了票

不管怎麼說,2019上半年北京現代算是平穩度過,但下半年纔是真正的挑戰。北京現代在下半年推出了五款新車,進一步完善產品佈局,以求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8月14日,領動插電混動正式上市,拉開了北京現代加快佈局新能源領域的帷幕。之後,昂西諾純電版正式上市,北京現代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再進一步。其實早在2016年的時候,北京現代就發佈了名爲“NEW計劃”的新能源戰略,先後推出了索納塔混動版、新伊蘭特EV、全新索納塔插電混動版三款新能源車型,但濺起的水花並不大。

2019年隨着新能源市場的迅速發展,北京現代再次發力新能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京現代產品已經覆蓋了HEV、EV、PHEV三大細分市場,成爲新能源產品最全、覆蓋最廣的合資品牌。

但可惜的是,原本計劃於2019年上市的菲斯塔純電版卻跳了票,據悉菲斯塔純電版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上市,由重慶第五工廠生產,同時生產的還有昂西諾純電動,年產能最高可達15萬輛。

除了在新能源領域的提速外,北京現代也沒有落下燃油車發展,在下半年先後推出了新款領動、新款悅納和新一代ix25,進一步提升在細分市場中的競爭力,爲品牌銷量增長提供動力。

推出SMART+戰略

錯過紅利期如何靠技術突圍?

在2019廣州車展期間,北京現代發佈了全新技術品牌“SMART+戰略”,描繪了全新企業願景。“SMART+戰略”是基於現代汽車未來移動出行的願景(“Clean Mobility”、“Connected Mobility”和“Freedom Mobility”),結合中國消費者需求和市場變化而來。主要包含“SMART+ Clean 智+環保、SMART+Connected 智+互聯、SMART+ Freedom 智+自由”三個層面,旨在以頂尖的新能源技術、行業領先的智能科技和全方位的品質,打造更清潔、更智慧、更便捷的出行解決方案。

但衆所周知,隨着新能源補貼的大幅退坡,國內新能源市場競爭加劇,對於北京現代這樣的合資品牌來說更是壓力山大。雖然目前北京現代的新能源產品佈局在合資品牌中算是比較完善的,但每款車型的表現卻並不搶眼。

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樊京濤也坦言,“北京現代錯過了政策的紅利,而中國新能源市場競爭激烈,前期自主品牌大量的產品導入,更是對合資品牌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如何在中國汽車市場中搶佔市場份額,是一個很嚴峻的課題。”

未來,北京現代或許會引入更多新能源車型,但價格過高依舊是“元兇”,從產品力強卻敗在價格上的全新一代勝達就能看出來。所以,未來北京現代要麼想辦法提升品牌形象,給旗下15萬-20萬元售價的車型創造消費空間,要麼就想辦法降低新能源產品成本,以性價比實現突圍。

寫在最後:

在已經過去的2019年,北京現代存在的問題十分明朗,歸根結底依舊是品牌力不足,難以支撐中高端產品。此外,中國品牌發力和合資品牌價格下探的雙重擠壓也對北京現代形成了極大的市場衝擊。相信北京現代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那麼未來產品和市場該如何規劃?面對“8年千萬”的目標又將做出怎樣的改變?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