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馬龍蟬聯東京奧運會男單冠軍後,二十年前中國隊的最大"敵人"、瑞典前乒乓球國手瓦爾德內爾,第一時間委託正在東京採訪奧運會的《瑞典日報》記者,向馬龍轉達了他的祝賀。同時,老瓦還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把自己的照片和馬龍的照片PS在一起,以此送他他對中國隊的祝福。

瑞典記者把老瓦的這份祝賀轉送給馬龍的同時,也向馬龍問了一個刁鑽的問題:"你認爲你超過瓦爾德內爾了麼?"

雖然馬龍是男子乒壇第一位雙滿貫球員,但他還是謙虛地說:"老瓦是史上第一個男子大滿貫運動員,他是一個傳奇。我是看着他的比賽長大的,就連劉國樑主席都說,老瓦把乒乓球打成了藝術。我希望多學習一些他對於乒乓球的理解。"

說起瓦爾德內爾,中國球迷中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17歲出道,與好幾代國乒爲敵的瑞典運動員,職業生涯極爲輝煌。江嘉良、陳龍燦、馬文革、王濤、劉國樑、孔令輝、王勵勤、馬琳等人,都曾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輸給過老瓦。但是有個很奇怪的地方,雖然老瓦從中國人手中"搶"走了不少冠軍,但在中國,卻很少有人"恨"老瓦,更不會將他看成"全民公敵"。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事。大家知道,幾天前,從中國混雙手中"搶"走一塊金牌的日本乒乓球運動員伊藤美誠,最近幾天可是被廣大中國網民"惡搞"的對象。

比賽過程中,伊藤美誠總會露出似笑非笑的詭異表情,丟分後她迅速黑臉,甚至大翻白眼。這些略顯誇張的表情,加上她那"魔性發球",以及無視運動員不可以吹球或者用手擦拭乒乓球桌面的規定,而裁判卻選擇了視而不見,凡此種種,都給球迷帶來了極大的不適。尤其是在國乒輸球的大背景下,球迷們把這些都看作是她"嘚瑟"的表現,甚至有網友把她的發球動作和葫蘆娃中的蛇精作比較。

當孫穎莎在女單半決賽中,以4比0的比分橫掃伊藤美誠後,這場勝利也成爲了中國球迷的一場狂歡。雖然伊藤美誠在賽場外,與國乒隊員的關係還算不錯,還曾把媽媽做的飯糰送給陳夢、孫穎莎品嚐過,但絕大多數人對她還是愛不起來。

同樣是外國運動員,同樣是中國隊的最強大的敵人,瓦爾德內爾在中國的形象一直都是很受歡迎的。

在奧運會之前,馬龍在接受採訪時回答過一個問題:"在你的整個乒乓生涯中,誰是你最好的對手?"讓人意外的是,馬龍心中最好的對手,不是張繼科,不是張本智和,更不是水谷隼,而是瓦爾德內爾。

馬龍說:"瓦爾德內爾一個人對抗了中國六七代運動員,取得了他那個時代最好的成績,他把這種乒乓球帶來了藝術感。不光歐洲選手喜歡他,就連中國隊裏,也有很多人把他當成偶像。"

瓦爾德內爾1965年出生在瑞典一個極普通的家庭,他的父親是名印刷工,母親是商店的一名售貨員,夫妻兩人從沒有接觸過乒乓球。6歲那年,瓦爾德內爾上小學和哥哥報名參加了學校的乒乓球隊,作爲哥哥的"小跟屁蟲",老瓦第一次見識到了乒乓球這個項目。

上小學後,老瓦也報名加入了學校的乒乓球隊,在這裏,他展示出了他的天賦。12歲那年,他獲得了由十七個學校聯盟舉辦的學校運動會的乒乓球冠軍。

有人說,球拍就是老瓦長在身上的第三隻手,他的天才無可複製。從6歲摸球,到15歲名滿天下,多年排名世界第一,獲得奧運會男單金銀牌各一枚,是歷史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男單冠軍於一身的大滿貫得主。從1983年對陣蔡振華,到2004年力克馬琳,他對抗過了六代中國國手。

記得老瓦宣佈退役後,劉國樑說:"缺少了瓦爾德內爾的乒壇是寂寥的,沒有與瓦爾德內爾交鋒的人是遺憾的。後來者只能四顧茫然而感嘆生不逢時,手執利刃而體味孤獨,因爲尋不到他的蹤跡,無人輕易敢稱天下第一。"

在長達14年的時間裏,老瓦始終保持了高水平的競技狀態。在3屆世乒賽中,除42屆負於馬文革之外,他對中國選手保持全勝,而且在賽後的各項基本技戰術統計上,都佔據着全面的優勢。無論是對攻守均衡的孔令輝,還是對快速多變的王濤,他都能根據不同對手加以變化突出的發球技術加上正手搶攻,在競爭中佔據主動。尤其是在發球和發球搶攻方面,鼎盛時期的老瓦可謂天下第一。

接發球對一般選手來講比較被動,但瓦爾德內爾憑藉過硬的接發球技術,卻能在比賽中爭得主動。他憑藉手段多樣的接發球技術,不僅可以直接得分,還能限制對手搶攻,爲自己的搶攻和進入相持階段創造有利條件。

在相持對攻階段,瓦爾德內爾以近臺反手快撥、中遠臺拉弧圈球的招數,能較好地控制比賽節奏,使他在相持階段中始終佔據主動地位。

尤其難得的是,即使面對水平稍差一些的運動員,老瓦仍然表現出良好的職業道德。不管領先多少,他都尊重對手,打好每一板球。

1997年曼徹斯特世乒賽,對剛從低谷中重新崛起的中國男隊來說,意義特別重大。在兩年前的天津世乒賽,中國隊剛從瑞典人手中奪回了團體冠軍,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國乒又包攬了所有項目冠軍,劉國樑更是距離大滿貫僅一步之遙。

如果劉國樑能在這次世乒賽上奪冠,他就將成爲瓦爾德內爾之後、世界上第二位男乒大滿貫得主。

但是意外發生了:男距離大滿貫一步之遙的劉國樑,在第二輪比賽就被塞爾維亞選手卡拉卡塞維奇淘汰了!

有人說,老瓦最怕的人,就是劉國樑。瓦爾德內爾在那兩年,戰勝了幾乎世界上所有的高手,卻幾次折在劉國樑手下。隨着劉國樑的被淘汰,人們都認爲這枚金牌已是老瓦囊中之物。

不出所料,半決賽上,瓦爾德內爾輕鬆戰勝中國選手閻森,昂首挺進決賽。他的對手,正是淘汰了孔令輝的白俄羅斯名將薩姆索諾夫。

當時的薩姆索諾夫21歲,老瓦32歲,人們普遍更看好年輕的薩姆索諾夫。但沒想到的是,決賽中瓦爾德內爾將薩姆索諾夫打成了業餘,以3-0橫掃對手,奪得男單冠軍。

1999年,老瓦帶領瑞典隊,再奪世乒賽團體賽冠軍。2000年悉尼奧運會,老瓦和孔令輝在決賽中展開了一場被稱爲"21分球賽制曠世經典之戰"的決戰,最終以2:3惜敗給了中國人。賽後,孔令輝狂吻國旗的經典畫面,至今仍然被無數國人牢記。

老瓦雖然只得到了一枚銀牌,但他仍然是勝利者。他說,當時中國有3.5億人關注這場比賽,這是他最大的榮耀,因爲這個數字,是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一半。

如今,55歲的老瓦仍然會常來中國,正如他少年時常到中國來訓練比賽一樣。老瓦風趣地說:"在中國,我是最有名的歐洲人,邁克爾·喬丹是最有名的美國人。"當然,現在的老瓦早已不再是以運動員和身份來中國比賽,而是以一家國際保險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出入中國,交流理財經驗。

老瓦告訴記者:"在瑞典,人們都喜歡進行長期的投資,我也是這樣的。打球的時候,我並不能預計到底能夠打多長時間,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做好準備,並且做長期的投資理財的計劃。"

老瓦稱自己從16歲的時候開始,就由這家保險公司幫助其打理他的財富。他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好的畫,把錢放在信得過的人的手裏,不需要每天看股市和投資市場的變化,只要在年末時候看看賬戶裏的錢是不是變多了就可以了。這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由於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所以老瓦也將他的一部分財富換成了人民幣,並且也正在考慮到中國進行投資。這也是中國人喜愛老瓦的一個重要原因,他一直自稱自己的一生都打上了中國的烙印,是"半個中國人"。

有時候,他也會和一些中國人的老朋友來到中國,與中國的乒乓球愛好者,或者當年的對手進行切磋交流。比如他就曾帶着瑞典隊的隊友佩爾森,以及比利時的大小塞弗等名將,在中國的多個城市爲球迷們奉獻了許多場表演賽。可以說,老瓦雖然退役,但他彷彿從未在這個舞臺謝幕過。

不久前,老瓦曾與劉國樑有過一次交流,兩人在視頻連線中表示,希望有機會由二人分別帶領歐洲和中國最強的乒乓球運動員進行一場表演賽。這個願望如果真能實現,對於中國球迷來說,肯定又是一場"爺青回"的盛宴。不管別人怎樣,我是一定要去現場捧場的,因爲這兩人,都是我的偶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