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外國企業都喜歡打着“百年品牌”的名號在中國做生意,然而有多少個是真正的百年品牌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真正的百年汽車品牌——歐寶。歐寶始創於1862年,但剛開始時歐寶僅僅是生產縫紉機和自行車,在1899年歐寶纔開始正式生產汽車,且並不是任何集團的子品牌。



 歐寶曾進入中國


但相信在很多人的記憶當中,歐寶是通用旗下的一個子品牌,因爲在1929年,歐寶將80%股權賣給通用,到1931年歐寶又把僅剩的20%股權再賣給通用。至此,歐寶完全成爲通用旗下的子品牌,主銷市場爲歐洲各國。一切的歷史逐漸被淡化,因而讓消費者認爲歐寶只是通用旗下的品牌。



轉眼來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國內汽車自主品牌仍處於萌芽階段,因此不斷引進海外品牌,歐寶便是其中一個。歐寶在1993年進入國內,一直以進口車形式存在,但由於歐寶車型基本和別克/雪佛蘭旗下的車型同平臺,而進口車的身份讓它總比別克同平臺車型稍貴。讓歐寶旗下車型銷量一直不溫不火,最終在2015年退出中國市場。


歐寶的獨特車型


歐寶在國內的二十多年時間裏,真的僅僅在銷售別克/雪佛蘭的同平臺車型嗎?其實並不,歐捷利就一個例外。歐捷利在外觀和內飾方面,與當時的北斗星極爲相似,且爲同平臺產物,但價格比北斗星翻了一倍不止。該車從2000年開始投放市場並小批量進入中國,但是這麼小的一款車售價如此高昂,不僅是國內消費者不認可,海外市場也並不太好,最終在2013年歐捷利推出全球歷史舞臺。



而歐寶車系當中,最爲出衆的應該是雅特車系。該車系歷史悠久,同時衍生出不少車型,其中包括,兩廂車型、三廂車型和敞篷車型。當中的兩廂車型更是出現三門和五門車型,而三門車型更是推出特別的全景玻璃車型。可以說雅特車系,基本在緊湊型車的各細分領域都有其身影。



然而這麼全面的一個車型,其實是與別克英朗爲同平臺產物,只是別克英朗並沒有歐寶雅特那麼多的衍生車型。但在通用眼中,這兩款車雖爲同平臺產物,但是因爲別克凱越在國內前期銷量較好,讓消費者對別克品牌留下較好印象,因而讓通用更重視別克品牌在國內的發展而忽略了歐寶這個品牌。最後,整個品牌更是退出中國。


若歐寶再次進入中國


退出中國後的歐寶,在2017年被通用賣給了PSA集團(標緻雪鐵龍集團)。近日,PSA集團表示日後PSA集團旗下的所有品牌及車型的引進,東風集團享有優先權。而PSA集團目前尚未進入國內的車企有歐寶和沃克斯豪爾兩個品牌。歐寶爲全球車型,沃克斯豪爾是歐寶的英國版車型,所以本質上這兩個品牌並沒有區別。



因此,如果東風真的要再引進PSA集團的一個新品牌的話,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歐寶。但歐寶想要進入中國並不是PSA集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存在三個問題。


生產線方面,目前歐寶旗下所有車型均與國內在售的PSA集團車型不同的生產線,因此想要歐寶實現國產,最爲重要的是東風集團需要重新佈置歐寶車型的新生產線,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車型方面,PSA集團在收購歐寶之後並沒有對歐寶旗下車型作出“重大更新”,所有車型還是使用通用平臺生產,如果把歐寶旗下車型引進國內,必然與通用品牌旗下車型出現重合。



品牌方面,歐寶雖然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進入中國,但是銷量一直不溫不火,且當時通用對該品牌的不重視,導致歐寶在國內品牌力明顯不足。如果引入後生產的車型與通用重合,消費者的固有思維應該是選擇品牌力較強的別克/雪佛蘭。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歐寶需要再次進入中國,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廠家肯定沒有能力短時間內部消化,只能轉介到消費者身上。這就導致歐寶再次進入國內的前期車型售價較高。但生產出來的車型又是大部分與通用集團“近親”,但在售價卻較通用“近親”車型稍貴,這樣的歐寶,消費者不一定會買賬。


如果歐寶成爲PSA在國內的新能源品牌


有不少業內人士分析,歐寶進入中國或許是定義爲PSA集團的新能源車型。雖然PSA集團的新能源車型計劃有不少,但亮相車型僅有標緻2008純電版車型,而計劃中的車型全爲油改電車型,並沒有全新的新能源平臺計劃。這樣導致的一個問題,歐寶如果想用現款車型改成新能源車型難度較大,不便於車型生產。



或許最後歐寶在國內只能成爲標緻、雪鐵龍在國內的貼標新能源品牌。這樣的歐寶不僅失去了其原有的特色車型,更需要廠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宣傳營造品牌力。PSA集團本來在國內的宣傳力度就不足,再更新一個品牌做推廣宣傳,或許不太明知。


總結:


歐寶從一個曾經的德國品牌,轉至通用旗下,再到PSA集團,經歷過百年曆史,可見其品牌在世界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而歐寶旗下車型雖說目前仍處於通用共用平臺階段,但相信到產品的換代週期,歐寶品牌會有一個大的革新,但目前PSA集團對該品牌的更新計劃尚未明確,如果在這個時候重新引入歐寶,並不是明知的選擇。


擴大來說,其實PSA集團在國內的各個方面明顯不足,這並不是引入新品牌就能解決的問題。反而是PSA集團更應該處理好目前該集團在國內存在的問題,如:產品更新週期慢、長時間沒有新品車型,品牌推廣力度較低等。先把這些問題處理了,讓現有資源活起來,再投入新品牌,讓新品牌的前期更有競爭力,減少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購車成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