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馬自達將迎來自己的百年生辰。


但成色不佳的在華表現,爲這個即將到來的特殊日子蒙上了一層陰影。


2019年宣告結束,馬自達公佈在華銷量成績單:有些"落寞"。


 

 


從全年銷量來看,馬自達在華累計銷量爲227,750輛,僅完成年銷量目標的85%,同比下滑16.37%,這已是馬自達連續兩年在華銷量同比下滑。


而旗下的一汽馬自達全年銷量爲91416臺,同比下滑16.5%;長安馬自達全年銷量爲136334臺,同比下滑16.8%。


從實際的銷量數據來看,長安馬自達依然領先一汽馬自達。


 

雙線作戰的“尷尬”

 


一家車企,兩家渠道。


馬自達,於2005年分別在華成立兩家合資公司,負責不同車型生產和銷售。


然而,雙線作戰的市場打法並未奏效。


如今,南北馬自達銷量紛紛下滑,兩大銷售渠道發展失衡所導致的差距也顯而易見。


本是同根生,緣何命不同?


 

 


扉旅汽車查閱發現,一汽馬自達並非完整意義上的汽車合資公司。


2003年,一汽轎車通過技術合作方式引進的馬自達6轎車在一汽轎車長春工廠投產。兩年後,一汽與馬自達合資成立了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公司,但並不具備整車生產資質。這一模式一直延續至今。


2014年一汽馬自達引入馬自達阿特茲時,曾有消息稱,一汽準備藉此機會與馬自達全面成立合資公司,但此事後來不了了之。

作爲對比,馬自達與長安的合作則擁有整車生產、銷售及發動機製造體系完整的合資公司。


合資、合作的屬性,固然不能說明馬自達對兩個在華合作伙伴之間親疏有別,但從馬自達在華投放新產品的規劃上看,長安馬自達與一汽馬自達之間確有先後之分。


據公開資料顯示,一汽馬自達擁有阿特茲、CX-4兩款國產車型和MX-5 RF進口跑車;長安馬自達則擁有昂克賽拉、CX-5、CX-8等車型,進口CX-3也投放在長安馬自達渠道。


可以看出,長安馬自達不僅產品陣營相對更豐富,而且馬自達在華最大“銷量功臣” 昂克賽拉,這個僅單年就可貢獻超10萬輛銷量的車型就在長安馬自達陣營。


由於兩大銷售渠道的發展失衡,近年來,關於南北馬自達“二合一”的呼聲不斷。


雖然,馬自達多位高管曾在不同場合表示過堅持雙線銷售的決心,但隨着長安馬自達和一汽馬自達發展差距日益明顯,有關“馬自達是否會合並兩大銷售渠道”的猜想始終揮之不去。


 

特立獨行的“執拗”

 


馬自達,江湖人稱“東瀛寶馬。”


但這匹馬卻始終沒能像德國寶馬那樣在中國市場“跑”起來。


衆所周知,中國市場早已成爲各大車企必爭之地,爲了能夠更好地貼閤中國本土的市場行情,贏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各大車企都紛紛實行了汽車中國化。


馬自達卻始終堅信自己的理念和過時的市場應對:當全世界在研究往復式活塞,馬自達在死磕轉子;當所有車企都在朝着“渦輪增壓時代”邁進,馬自達仍在堅持自然吸氣;當大屏幕操作逐漸成爲時尚的時候,馬自達宣佈取消中控大屏;當合資車企都在價格下探應對車市寒冬,馬自達卻不以銷量論英雄……


"我自己覺得好就行了"。


 

 


馬自達的“執拗”是出了名的,包括其“絕不降價”的價值營銷戰略。


即使在中國汽車市場陷入集體低迷,連奧迪Q5L、凱迪拉克ATS-L紛紛大幅度降價的時候,馬自達依然不爲所動,堅持自己的價值營銷。


馬自達中國董事長渡部宣彥曾公開表示:“馬自達不參與價格戰,希望通過價值營銷,讓消費者理解我們汽車產品的價值,確保銷量。”


不因銷量下滑就降價、不打價格戰是馬自達給自己立出的FLAG。


其實,以產品價值爲賣點的營銷不能說有錯,但縱觀如今的車市,使用這種方法的都是諸如保時捷、雷克薩斯等豪華品牌,而馬自達顯然與這樣的"產品價值"還有一定差距。


“只賣給懂的人,從不奢求贏得所有消費者認可。”馬自達的宣言,註定了他的銷量。


但市場終究是市場,沒有銷量支撐,所有的一切都顯得矯情。


長期忽視市場需求,最終會換來怎樣的下場?


退出中國市場的鈴木或許是最好的答案。


2020年已然到來,車市下行或將持續,馬自達的“執拗”是時候有所改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