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年伊始,萬象更新。

對於車市來說,辭去的2019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在補貼退坡、國五切換國六及車市下行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國內車市銷量連續多月失速下滑。從另一面來看,這也是中國汽車市場經過連續28年的增長後,必然要迎來的轉折期,值得注意的是車市兩極分化愈發明顯,馬太效應成爲車市現狀的縮影。

不過,在車市“寒流”中,自主品牌領域也有表現不俗的車企,而吉利汽車就是一個佼佼者。1月6號,吉利汽車公佈了2019年的銷量成績單。在《車評社》看來,這是一份沉甸甸的“喜報”。


超額完成銷量目標 摘得三連冠

在剛過去的12月份銷量是130,036輛,同比增長39.3%。全年累計銷量1,361,560輛,超額完成了年初既定的136萬輛銷量目標,在車市下行的大環境下,依舊能保持不錯的成績,實屬不易。在達成年度目標的同時,這也是吉利汽車自2017年以來第三次奪得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順勢摘得三連冠。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吉利汽車出口量累計57,991輛,同比增長110.6%,海外市場的快速擴張,使得吉利汽車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實力的好壞決定了大環境對你的影響程度,在大片叫慘不叫好的車市中,吉利汽車依舊保持市場佔有率穩健增長,這也讓吉利汽車對未來充滿信心,將2020年銷量目標定爲141萬輛,同比增長3.6%。


產品矩陣完善下的並肩前行

2019年,隨着幾何品牌的發佈,吉利汽車集團形成了吉利、領克和幾何三大品牌並肩前行的新格局。推出了幾何A、嘉際、星越、領克03+、博越PRO等多款全新車型,覆蓋轎車、SUV、MPV等細分市場。伴隨着產品矩陣持續完善的同時,也滿足了多元化的市場需求。

其中吉利汽車中流砥柱的SUV陣營,在2019年總銷達到709,841輛,佔據吉利汽車總銷量52.1%。而SUV陣營中的主力軍,博越12月份銷量24,427輛,已實現連續7個月環比增長,全年累計銷量達228,564輛。

作爲吉利BMA全球架構下的首款SUV車型,繽越的表現也極爲亮眼,2019年取得了137,528輛的可喜成績,成爲了吉利SUV陣營中的又一猛將。

上市七個月的“高性能運動SUV”星越也在不斷髮力,口碑發酵,銷量持續攀升,上市7個月累計銷量達27,707輛。

轎車方面,依舊是新帝豪領跑,12月銷量18,738輛,全年銷量211,472輛,連續8年穩坐中國品牌轎車銷量冠軍。

而吉利首款MPV嘉際12月銷量3,093輛,上市10個月銷量32,961輛,整體表現較爲不錯。

領克方面,得益於2019WTCR房車世界盃年度總冠軍的頭銜加持

12月份銷量10,807輛,累計銷量128,066輛,同比增長6.4%。尤其是領克03性能家族,以破局者的姿態爲轎車市場注入全新活力。

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日子並不好過,車市的寒潮再加上補貼政策福利的“腰斬”,導致銷量持續走低。在這種背景下,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銷量大幅提升,2019年全年銷量113,067,同比增長66.5%,成爲吉利高質量增長的新動能。


品牌與技術的雙驅動 2020前景可期

近十年,吉利控股集團研發總投入累計近1000億元,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永不止步,而這也正是吉利汽車在車市寒冬中依舊能保持市場佔有率穩健增長的祕訣。

五年的時間,讓吉利汽車實現了產品和銷量的領先。下一步便是要實現“品牌和技術”的雙領先。可以說,2020年將會是吉利汽車的架構之年和產品大年。

吉利icon

目前,吉利控股已形成BMA、CMA、SPA三大基礎架構和PMA純電專屬架構。誕生於BMA、CMA模板化平臺的車型佔吉利汽車和領克產品總量的21.5%。因此,吉利汽車將會在2020年推出BMA架構第二款SUV—吉利icon、CMA架構—領克05、首款中大型多功能SUV—VX11、幾何品牌的第二款車—GE13等在內的6款全新產品和多款改款車型,儲蓄優化產品結構。

此外,2020年領克將正式進軍歐洲,在歐洲市場與全球一流品牌同臺競技,邁出領克品牌全球化發展的關鍵一步。

總結:快速發展了數十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在變,整個全球汽車市場也在調整,汽車行業面臨着一場空前的大洗牌。稍有鬆懈便會被淘汰出局,在逆境中前行,尤爲艱難。以市場爲原點、以用戶需求爲導向、以產品爲核心、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是吉利汽車面對車市大變局的政策,也是穩健發展的根基。

2020年的到來,並不會給車市帶來太多眷顧,寒冬依舊在持續,但我們仍有理由相信,作爲中國汽車領軍企業,吉利汽車可以跨過這座冰川,看到不一樣的未來。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2020新年致辭中這樣說道,2020年我們將持續推進企業全球化發展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全面 融入到全球汽車工業的大熔爐之 中, 真正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協同共贏格局。我們必須在不斷 變化的市場中牢牢把握“不 變”的 本質,這是我們能夠在大 風大浪中贏得長遠發展優勢,最終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創新型科技企業集團的基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