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溫暖如春的廣州不好好待着,非要跑到離廣州3000多公里遠,溫差將近50°的黑河來,恐怕也只有冰雪試駕這四個字能讓知行君如此的義無反顧了。

聊起冰雪試駕,知行君也算挺有經驗的,像轎車漂移、SUV越野這些傳統的冰雪試駕玩法已經體驗過不少次了,甚至去年參加的那幾次冰雪試駕都是直接開着SUV在冰面上甩來甩去的。


本以爲今年雪佛蘭的DC 24 HOURS SUV駕訓體驗營也沒啥特別的地方,但沒想到在兩天的日程裏面,知行君除了享受冰雪駕駛的樂趣以外,還會深入到原始深林裏面跟來自Discovery的戶外生存大師學習雪地野外生存的技巧,這可比全天坐在車上與方向盤較勁有意思多了。

漂起來之前,得學會穩住

難得來一趟中俄交界的邊陲小城,活動方也貼心地給我們安排了兩天的活動時間。按照慣例,重頭戲的冰面駕駛應該會放在最後一天才進行,但教練卻表示原始森林的穿越纔是最爲硬核的環節,頭天的冰面駕駛都是爲那而準備的。


事實也證明了教練所言非虛,相比沒有試駕場地上沒有任何障礙物的冰雪路面而言,原始森林的路況可沒有什麼容錯空間,稍有不慎便落得陷車的下場。零下30°的環境下估計沒人想在車外多待一分鐘的,更何況還要剷雪、墊沙板讓車子脫困呢,循序漸進準沒錯。

按照着逐級遞進的難度係數,冰面駕駛培訓環節分有5個科目。從最簡單的8字繞圈,到高速圓環,再到高速冰面賽道,旨在讓我們慢慢熟悉如何在冰面上把一臺探界者開得既快又穩。


港真,換上雪地胎並配有四驅系統的探界探界者在這種環境下並不是一臺十分有趣的車子。

它太穩了,哪怕在雪地上急加速或者繞樁,TSC和ESP都會及時出手介入,搶在失控之前已經讓車子回到正軌。哪怕沒啥冰雪駕駛經驗的朋友,只要不是車速過快的作死,那想把探界者開出失控還真不容易,依靠車上這些駕駛輔助系統已經能在這些路況上游刃有餘了。


要是想讓車子跑得再快些的話,讓車尾的滑動來幫助車頭入彎無疑是更好的選擇。注意了,知行君並沒有用“漂移”的字眼,因爲探界者不是一臺特別適合玩漂移的車子。

雖然它的2.0T發動機足夠讓車輪掙脫抓地力的束縛,不過從油門的響應到車尾的跟隨都挺慢的,如果沒有提前預判好反打方向盤以及油門配合的時機的話,想要劃出漂亮的定圓並不容易。關鍵是速度只要超過60km/h左右,處於關閉狀態的電子穩定系統也會自動激活,不斷把頻臨漂移狀態邊緣的車子給拽回來,還好TSC還是可以保持關閉的,否則最後一點樂趣也被抹殺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探界者,在沒法保證車主駕駛水平的情況下,以更低的ESP激活閥值,犧牲一點駕駛樂趣換來更高的穩定性。這種設定知行君覺得挺合理的,畢竟作爲一臺中型SUV來說,舒適性以及安全性纔是探界者首要考慮的事情。要是探界者在冰面上漂得比後驅轎車還利索,那反而不妥。


因此處於TSC關閉,ESP開啓的狀態的探界者會不斷徘徊在車尾滑動、ESP介入修正、再滑動、再修正的過程中。而抓住車尾滑動的瞬間,調整方向盤幫助車頭指向彎心,便是整個冰面駕駛的環節裏面最考驗車輛動態感知和駕駛技巧的部分了。這裏面沒啥訣竅,多練就好,唯手熟爾。


如果想要在冰面上找樂子的話,創界會是更加好的選擇。光是1.3T+9AT,再配上適時四驅的動力規格已經是同級別絕無僅有的,而且緊湊型的身材也意味着它有更靈巧的車身動態。很多習慣了探界者的媒體老師開完一圈下來,紛紛都說創界太滑了,不好開。


但知行君卻覺得這正是創界的樂趣所在,雖然1.3T的動力不算特別強,但在冰面上已經可以徹底地讓人放開手腳,加上切換至運動模式後,9AT的動作也足以應付快節奏的激烈駕駛。關鍵是車尾更容易被挑逗起來,方向盤的圈數也比探界者少得多,如果不是ESP和探界者一樣沒法徹底關閉的話,那開着探界還真能一路順着賽道橫着走呢。


有點可惜的是,全天能開到創界的機會僅限於最後的競速環節,而且每人只有一圈的機會。算是這次DC 24 HOURS SUV駕訓體驗營的小小遺憾了。

冰雪試駕考驗車?不,是考驗人。

當開着探界者進入原始森林後,知行君再一次體會到在人工刨開的冰面上滑來滑去是多麼的幸福。要知道原始森林裏面壓根沒有路,路都是被車子壓出來的,鬆軟的積雪絕對是網紅小姐姐拍照的好地方,但對於車子就是噩夢般的存在了,陷進雪堆和陷進泥巴的區別大概是剷雪不髒,只是凍徹入骨而已。


探界者並非硬派SUV,即使開啓了AWD模式後,基於多片離合器結構的適時四驅系統只能讓後輪最多分配到50%的扭矩,而駕駛者可操作的也僅限於陡坡緩降以及AWD模式的開啓與否這兩個功能選項。


假如車輪打滑了,也只能依靠電子防滑系統來控制扭矩的輸出,硬件層面上確實沒法跟帶分時四驅、後差速鎖、非承載式車身的SUV相媲美。那夠用嗎?老實說,知行君覺得也夠了,這套適時四驅系統的輪間限滑能力可以應付常規的交叉軸。哪怕擔當領航角色的頭車也只是換上了帶防脫環的Black Rhino負值輪轂,換上花紋更寬的AT胎,實現提升抓地力的效果。


玩越野或者跑穿越終究不是玩命,知道深淺,懂得量力而行比蠻幹胡來更重要。在荒無人煙的野外,有時候決定通過能力上限的不是車子,而是人自己。所以Josh James的荒野求生技巧便是圍繞人而展開的,他的開車技術有多高知行君也沒見識過,但一人一車把他丟到荒山野嶺裏面,知行君估計他也能活得有滋有味的。


其實撿柴枝用鎂棒生火、用防水布搭帳篷這些技巧,放在當下的場景裏面用得上的機會恐怕也不多,誰都能在淘寶上輕易能買得到戶外用的便攜瓦斯竈以及可摺疊的防風帳篷。這次DC 24 HOURS SUV駕訓體驗營也不是希望我們返璞歸真,體驗原始生活,而是給自己多留幾個後備方案。


即使被譽爲“Kiwi Hunter 新西蘭獵人”的James也不會打沒準備的仗,他自稱家裏常備3個全副武裝的防水包,裏面都是放着同樣的工具。如果他取走一個包以後,萬一在野外發生意外需要幫助時,他的家人可以立馬取上另外兩個包前往援助了。


S.T.O.P.—Stop, Think, Observe, Plan,這是James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也是荒野求生的重要思路。只有大腦不宕機,冷靜下來去思考,後面這些技巧纔有發揮作用的場合。玩越野也是同理,實在過不去的路可以繞,繞了以後還是避免不了陷車,那事前準備的鐵鏟、絞盤、拖車繩等工具就是我們的Plan B和Plan C了。

來,重新認識一下探界者

爲期兩天的活動,知行君坐在探界者駕駛席的時間並不多。一來這次算是體驗活動,不是自駕遊;二來是車上連同教練在內滿載了5位乘客,分到每人開車的機會自然也就少了。好在知行君知道雪佛蘭與Discovery合作的活動一貫如此,用他們的話來說便是:滿載極限的狀態下體驗車子應付極限路況的能力。


所以涵蓋領航車和保障後勤車、攝像車在內,這次車隊也就10臺左右的規模,都是清一色上了鐵牌的車子,不是臨時牌的試駕車。27000+公里的總里程也證實了從西藏、麗江、黑龍江一路跑過來,開車的人和教練團隊換了好幾批了,而車還是這批車。


考慮到這幾臺探界者所走路段的複雜程度,27000+公里的車況某種程度上已經相當於純城市狀態下跑了接近8萬公里的水平了。可是發動機以及變速箱的表現都處於非常精神的狀態,底盤既沒有鬆鬆垮垮,車廂裏面也沒聽到異響。除了車身內外的使用痕跡以外,絲毫不覺得車子曾經遭受了全國各種爛路的蹂躪。


要是用現在的標準來看,探界者已經不算新車了,甚至發動機還是以前的2.0T,沒有搭載通用最新帶可變缸技術的第八代Ecotec 2.0T發動機。車廂的佈局和設計多以實用爲主,並不會給到多麼強烈的視覺衝擊感,但整車的質量穩定性和可靠性卻成爲車上了不起眼,但無法掩蓋光芒的亮點所在。


誠然,17-25萬元的價位有很多合資SUV可選,產品力比探界者高的也不在少數。可論及產品質量,別的知行君不敢妄下斷言,但對於探界者倒是挺有信心的。要是問稱職的中型SUV應該具備怎樣的水準?一臺跑了快3萬公里的探界者還是能給出令人信服的回答,造車功力的深厚與否便體現在這裏了。

知行有話說

親歷多次冰雪試駕後,類似的活動套路知行君已經摸索的七七八八,除了體驗因不同車子所帶來的新鮮感以外,已經少了以往的興奮勁。但這次冰原荒野上的生火、搭帳篷、製作雪鞋經歷,以及探界者那踏實且穩定的表現,都讓知行君對DC 24 HOURS SUV駕訓體驗營可謂記憶尤深。如果說人生的精彩片段需要自己不斷去discover的話,那從“探界”到“創界”,再到“開拓”,雪佛蘭一直扮演着與年輕人結伴而行的角色。說實話,回來廣州後的知行君已經開始期待2020年的DC 24 HOURS SUV駕訓體驗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