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剛剛過去,在這一年當中我試駕了很多新能源車型,見證了不同品牌在新能源技術方面的進步態勢。按照農曆新年來算,在年終歲末的當下就讓我來總結一下這一年裏試駕過衆多車型後的感受,幫助大家在新年臨近之時選輛心儀的“好車”回家過年。首先就讓我們從純電動轎車類型開始吧。(本文僅從編輯個人所試駕車型進行總結,不完全涵蓋所有2019年所推新車。)

比亞迪:e1、e2、秦Pro EV、秦EV

得益於e平臺的誕生,比亞迪推出純電動車型的速度也隨之加快了。2019年全年,比亞迪接連推出了各級別的純電動車型,這些車型在推出時我也都悉數試駕過。就總體感受而言,雖然比亞迪推出的純電動車型涵蓋多個級別,每款車型之間的可比性並不強,但試駕過後還是能明顯感受到比亞迪在三電系統的設定,以及底盤調校方面在不斷進步和提升。針對不同車型所瞄準的不同用戶人羣,可以提供超出其車型售價的駕駛品質感,而且在這一基礎上還能夠做到不同車型有不同的鮮明性格,這一點對於車型本身來說顯得尤爲重要。

-e1

具體到車型,首先來說比亞迪在2019年早些時候推出的e1。e1作爲目前比亞迪純電動車型中售價最爲親民的一款車型,其憑藉着小巧車身的優勢,在駕駛感受上營造出了非常輕快的操控表現。雖然微型車基本上都是爲了滿足用車剛需而生,很難照顧到車輛品質。但e1在這一基礎上所提供的出色駕控表現,以及底盤舒適性,絕對是相較於同級別車型非常值得一提的優勢。

配置上,高配的e1車型同樣搭載比亞迪家族標誌性的旋轉式中控顯示屏,內置4G信號和應用商店,支持多款娛樂應用的下載,還可在線看視頻、聽音樂。相較於同價位車型這些表現絕對有着出色的性價比。

美中不足的是,e1在車輛的很多細節處理上還不夠細膩。例如車身外飾件的接縫過大,車門質感過於簡陋,座椅舒適性欠佳等。當然,這些問題如果從用車剛需角度來說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畢竟e1的駕駛品質還是不錯的。

-e2

除了e1,比亞迪在2019年還推出了純電動緊湊型兩廂車e2。e2所處的細分市場其實從現在的同類競品車型數量來看要相對小衆化,但從車型本身的實用性而言,e2這樣的車型在市場上的存在必要性還是很強的。首先其兩廂的車身結構在城市狹窄路段的行駛過程當中,會非常便於操控和停放。其次得益於車型本身緊湊型車的定位,使得e2在內部空間上相較於多數純電動兩廂車要更有優勢,也更具實用意義。

這一類車型對於駕駛技術不是很好的新手或是女性司機來說,絕對非常便於駕駛。尤其對於需要帶娃的媽媽來說,後備箱空間足夠放下嬰兒車,後排空間及座椅乘坐舒適度也非常高,即便是長途帶娃出行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在後排做的不舒服,所以e2的實用表現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同樣,e2也有一些小缺點。雖然e2也配備旋轉中控顯示屏,內置多項實用功能和App下載等功能,但後窗加熱功能以及後雨刷的缺失,對於雨雪天氣行車時的觀察車後方情況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全系無天窗的設定多少也有些違背國內用戶的選車側重,或多或少的會影響消費者選購。

-秦Pro EV

秦系列車型對於比亞迪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爲同級別市場上早期的新能源車型,秦系列車型在市場上的口碑表現也是一直不錯。而在2019年初,我試駕的第一款車便是秦Pro EV。那一次試駕的特別之處在於當時的試駕環境爲天津的武清賽道。要知道,雖然秦Pro EV定位較爲運動,但其身處級別仍然是家用車市場,被拉到賽道上試駕一輛家用車這其實在印象裏就是一件挺瘋狂的事,好在秦Pro EV在賽道上的實際表現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秦Pro EV在賽道上的加速表現相較於同級別的車型而言還是很出色,動力響應非常迅速,彎道內車輛可以提供很出色的操控感受,轉向的指向性也非常出色。稍顯不足的是剎車踏板的腳感偏軟,日常駕駛完全沒有問題,但對於賽道激烈駕駛而言,剎車系統的制動力釋放有些稍顯過晚。

幾個月後,在場地環境下我又再次試駕了秦Pro EV超能版車型。在駕駛感受上雖然相較於此前車型並沒有太明顯的差異化,但配置以及續航方面的提升表現,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例如全息影像的加入還是在泊車過程中提升了很強的實用意義的。但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秦Pro EV在輔助駕駛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單薄”,使其相較於同價位的競品車型在性價比上略顯不足。

-秦EV

說完了秦Pro EV接下來就要說說2019年我試駕過的最後一款比亞迪車型了,也就是全新秦EV。在秦Pro推出以前,秦基本上可以算作是比亞迪新能源車型裏的“旗艦”轎車,也因爲其上市較早所以在市場上積累了不錯的口碑。全新秦EV相較於老款車型在整車設計及動力系統的設定上都進行了全方面的升級,同時在定位上要更偏向於家用化,主打大空間、長續航和豐富配置。從這幾點來說全新秦EV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各方面做的都很不錯。

我在試駕全新秦EV的過程中正巧參與了官方組織的續航挑戰賽,全新秦EV最低可到7.2kWh的百公里電耗真是的驚豔了我,因爲在此前即便是在比全新秦EV更小、更輕的車型上,我也沒有開出過這麼低的電耗。雖然當時跑出這個電耗的時速比較低,只有40km/h左右,但這樣的表現也絕對值得重點注意了。

另外,全新秦EV所支持的手機App對車控制功能要更加豐富。用戶除了可通過手機查看車輛狀態以外,還可以直接通過手機遙控車輛泊車,這相比此前需要單獨的鑰匙控制要更加方便。而且通過手機藍牙鑰匙功能,用戶只需要帶着手機就可以開走車輛,不需要任何其他操作,在便捷性方面的表現要遠超同價位車型。

幾何汽車:幾何A

吉利2019年在純電動轎車方面可以說主推的就是幾何A車型了。全新的品牌形象和全新的車型設計以及定位,使得幾何A在用戶羣體當中獲得了不少關注。針對幾何A的試駕也是我2019年所有試駕經歷當中較爲印象深刻的。兩次試駕均爲長途試駕,最後一次三亞至海口的往返試駕,更是讓我全面的體會到幾何A的車輛狀態。

總體上來說,幾何A的行駛質感非常出色,織物座椅能夠提供非常出色的身體支撐,這一點對於後排座椅來說也是同樣如此,這在同級別車型中也是非常難得的表現。輔助駕駛功能的加入更是在長途駕駛過程中,極大的減輕了駕駛者的疲勞感。不過稍顯不足的是,在輔助駕駛功能開啓後,打開轉向燈併線的過程需要駕駛着手動完成,車輛無法主動併線。同時,在開啓轉向燈的瞬間車輛會從自適應巡航變爲定速巡航,此時設定時速與實際車速存在速度差,那麼車輛便會自動加速。如果此時與前車距離過近很可能就會造成不必要的事故。這一點在幾何A的輔助駕駛功能上需要着重注意。

此外,ECO和運動兩種可選駕駛模式的相對極端化油門響應,也是需要駕駛者習慣的一方面。ECO模式下幾何A的油門響應過於緩慢,而運動模式下又稍顯激進,這期間缺少的正是一個可以照顧全面的標準模式,所以只能用戶自行適應車輛了。不過說回整體表現,就設計而言幾何A的長相還是非常出衆的,隱藏式的門把手等細節做的也尤爲突顯科技感。配置方面的豐富表現更是提升了整車的性價比。

廣汽新能源:Aion S

與幾何A和秦Pro競爭相對直接的要屬同級別的Aion S了。2019年4月推出的Aion S也是全年熱門的純電動轎車之一,正向研發、811電池、500公里+的續航表現、L2級輔助駕駛等等,Aion S身上有着太多科技標籤,這使其從官方宣傳角度來說,近乎成爲同級別車型的科技代言者。

而在實際駕駛感受方面來說,Aion S的駕駛感受表現還是不錯的,整車首先從感官上帶給用戶的高級感就很強。出色的設計配合厚實的用料以及做工,都是Aion S超越對手的明顯優勢,而這種高級感也被很好的延續到了駕駛品質上。我對Aion S的試駕同樣是進行了一次長途測試,近500公里的測試過程,一方面Aion S表現出了可控的續航表現,另外一方面Aion S在車輛行駛品質以及乘坐舒適性上也同樣表現出色,全天長距離的駕駛並沒有讓我和隨車同事產生身體上絲毫的疲憊感,這一點是同級別其他車型很難做到的。

歐拉:R1

除了傳統的老牌廠商以外,在2019年我所試駕過的造車新勢力旗下車型也都印象深刻,首當其衝就是歐拉R1。在試駕比亞迪e1的同時,我們也借到了一輛歐拉R1,這兩款車型同屬一個級別自然也就形成了對比。令人意外的是,相比較e1,R1作爲新品牌的早期車型竟然在駕駛感受上表現非常出色,正如上述所說,微型車基本上都是爲了滿足用車剛需而生,在照顧到性價比的同時很難照顧到其他方面的車輛表現,但是這一點對於R1來說截然不同,R1是微型車當中很難找到的注重行駛品質的車型。

R1的整車駕駛感受非常出衆,底盤調校十分細膩,在城市中駕駛舒適性很高。對於R1的售價來說,你很難在它的行駛品質上挑出任何問題,這一點也同時包括續航和電耗。而且R1在配置方面的表現也很出色,支持4G信號的中控系統也同樣支持收聽在線音樂等功能,至於其他方面有些差強人意的地方在於R1的儲物空間表現一般,實用性較爲侷限。當然這也是同級別車型所普遍存在的問題,e1也不例外。

領跑:S01

領跑S01是我在2019年試駕的所有車型當中,駕駛前期望值最高的一款車型。作爲一輛雙門Coupe,我相信任何人首先關心的肯定是車輛的駕駛感受如何,可惜S01的表現稍微有些不盡人意。

當接觸到S01的實車時,你能從車輛的很多設定細節上看出,這家新興品牌希望造一輛真正智能化且好用好開的車,但事實上結果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S01雖在駕駛模式和轉向力度等調節上,都提供手動可選的模式切換,但在實際駕駛過程中你會發現,Coupe車型所應有的那種緊緻感在S01上你完全體會不到。不過好在得益於車身輕盈小巧,使其駕駛靈活性較高,但這一點對於尺寸與S01相當的其他車型來說都不是什麼問題。此外,在試過程中由於輔助駕駛功能並沒有被開放,所以我並沒有體會到相關功能的實際使用感受。

而從配置角度來說,S01的配置基本上是主流水準,同價位純電動車型普遍配備的在線影音娛樂、OTA升級等功能在S01上也均有配備。只是讓人不能理解的是,S01的後排座椅對於成年人來說完全沒有任何乘坐意義。首先是空間不夠用,其次座椅完全沒有舒適性可言,再加上後排地板不平,這些都使得S01的後排座椅形同雞肋。所以就整體感受而言,領跑官方顯然是想做一款好車,但從S01的實際感受上來看,貌似領跑的工程團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爲他們並沒有將S01打造成人們期望所想的,富有運動感與駕駛樂趣的車。

特斯拉:Model 3

特斯拉的車型永遠都不會缺乏關注度,單說一個名字還沒說事,在多數人心中諸如“自燃了?自動駕駛出事了?馬斯克又幹什麼了?”等等類似的猜想就已經產生了。同樣,雖然我們拿到Model 3的時間較晚,但還是有不少人關心它的表現究竟如何。針對Model 3我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拉着車去賽道或是山路兜圈,告訴你它和3系還有A4L等同類車型的差異在那。相反,在試駕Model 3的過程中,我踏踏實實的體驗了一把Model 3車主日常的用車狀態。

不得不說當鳳凰落入平常百姓家時,總會暴露一些它在天上時你看不到的問題。就駕駛來說Model 3勝任家用出行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雖然低速泊車時方向有些重,雖然刷卡解鎖總讓我感覺自己在坐公交等等。但是真正開起它之後這些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因爲它真的還蠻好開的。只不過細節上有點令人意外。

首先是前排地板居然有一個隆起而不是平的,再者是前風擋上沿遮陽板的位置在駕駛者頭部會莫名形成一種壓抑感,這種壓抑感的產生完全是由於車身輪廓與座椅間佈局沒有協調好所造成的。類似這些感官上不容易被察覺的“小問題”,當你一旦發現之後你就總會覺得它不夠好,或者說不夠人性化。從這一點上不難看出,雖然是新品牌的純電動車型,但Model 3依舊有着老美國車上的那種粗枝大葉感。我個人不排斥美國車,甚至有幾款經典車型是我的摯愛。但在造車的豪華感營造上,我仍然堅持美國人永遠也學不會“潤物細無聲”的觀點。

大衆:e-Golf

要說我在2019年試駕的所有車型中,最讓我愛恨交織的那一定是e-Golf。說到駕駛感受,e-Golf是我認爲到目前爲止能提供最理想駕控感的純電動兩廂車,它完美的集成了高爾夫燃油版車型的駕控優勢,且藉助純電的動力系統,讓駕駛的平順感得到了進一步昇華。這種線性直接的響應結合操控靈敏的整車駕駛質感,在目前與e-Golf價位或級別相當的車型中你絕對找不出第二款。所以說e-Golf在駕駛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好,是真的非常迷人。

當然硬傷也是真的傷人,那就是e-Golf僅有255公里的NEDC續航表現。雖然短,但好在靠譜,否則在有生之年當我有幸遇見e-Golf的項目工程師時,我一定會問他設計這車的時候他喝了多少假酒。此外,大衆車一貫做到的“剛剛好”也是e-Golf的一大優勢。它沒有過多華麗的配置,但所配備的每一項功能都是用戶日常用車使用率最高,且最需要裝配的配置。e-Golf配置方面的表現在我個人看來除了原車導航是真難用以外,其他方面完全讓我挑不出問題,好在導航難用這事被Car Play和Car Life解決了。

啓辰:D60EV

如果要評選一款年度駕駛質感最輕盈的車型,那我的評選答案一定是啓辰D60EV。在近乎所有純電動車型的駕駛質感上,你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因動力電池組重量所帶來的一絲“下墜感”,這種感受雖然在目前的很多車型上你已經很難體會到了,但當你察覺到這種感受時也會間接的覺得車輛駕駛感不夠輕快。不過這種感覺在D60EV上你完全體會不到,D60EV的駕駛質感非常輕盈,輕盈到你會想往車上裝點東西壓着車身別飄了。

當然這種形容比較誇張,可事實是這種輕盈感對於家用車而言,隨之帶來的是更便於操控的轉向,更靈活的車輛動態響應。這些都可以讓駕駛者更好的操控車輛,尤其在相對狹窄的路況下,輕盈的駕駛感受會避免駕駛者過於緊張。而在行駛質感上,D60EV與燃油車型的行駛質感相近似,動能回收系統完全不會對駕駛者產生干擾,這使得即便是燃油車的老司機也可以很輕易的上手駕駛D60EV。

日產:軒逸·純電

軒逸·純電是我在2019年試駕的車型中,唯一一款不是當年推出的車型,巧合的是軒逸·純電也是我在2019年連續試駕時間最長的一款車型,足足開了三天。試駕軒逸·純電的過程同樣在海南,由海口出發沿海南島東側一路南下至三亞。這一次長距離和長時間的駕駛讓我對軒逸·純電有了很深刻的瞭解。

在目前的純電動緊湊型車當中,軒逸·純電是極少數能夠提供優異駕駛感受的車型之一。有合資品牌的背書使得軒逸·純電的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均衡,尤其在電耗方面,在全新秦EV還沒有正式推出前,軒逸·純電平均每百公里11kWh左右的電耗表現,絕對是同級別車型中表現最爲理想的車型。而在配置方面,軒逸·純電雖然沒有過多亮眼的科技配置,但諸如併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主動安全剎車等主動安全性配置還是有所配備的。而在實用功能方面,前後排座椅加熱、導航、在線音樂播放等功能的配備,也進一步提升了軒逸·純電的性價比。美中不足的是軒逸·純電同樣續航較短,這或許是影響其銷量的主要原因。

雷諾:e諾

由東風雷諾推出的首款純電動車型e諾,可以說是2019年最讓我期待的微型車。從定位上來看e諾其實有些糾結。官方將e諾定位爲微型純電動SUV,而我個人卻覺得e諾到是更適合被劃歸到微型車當中。不管定位如何,從駕駛感受來說e諾的表現非常出色。對比起同價位的R1來說,e諾的底盤調校要更加出色,這一點很好的傳承了法系車的優點。此外,e諾無論是在高速還是低速狀態下,其操控感受都非常出色,轉向的質感也非常線性勻稱且指向性出色。尤其在剎車調校方面,隨踩隨有的制動力釋放感更是給足了駕駛者信心。

一定要雞蛋裏挑骨頭的話,那我只能說e諾剎車的踏板有些偏小,這種近似手動擋車的剎車踏板,在踩下出的瞬間左腳總會莫名的去找離合器。除此之外,對於e諾的售價來說在駕駛感受上也是近乎完美。最主要的是,e諾全車所設置的儲物空間非常出色,前排和門板都能夠很好的容納隨身攜帶的各種物品,而後備箱空間相較於尺寸近似的車型更是有着明顯優勢。這些細節的用心之處,絕對都是e諾的加分項。

本文小結:關於純電動轎車部分的試駕感受就總結到這了,後續我還將爲大家帶來純電動SUV車型的試駕總結。重點車型將更多,話題點也更豐富,級別別錯過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