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参与了由易车主办的冬季续航实测活动。通过尽可能全面的道路环境,以及在不同路况下的驾驶状态,来模拟纯电动汽车在冬季日常使用情况,测试不同车型的续航以及车辆多方面表现情况如何。

自国内开始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以来,每到冬季人们格外关注的话题便是各品牌纯电动车型的续航表现如何。同时,随着纯电动车型的NEDC续航里程逐步被提升至500公里甚至更高,这些车型续航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更是不少人所关心的。本次冬季续航测试活动正是基于此目的,对于各级别的多款车型进行一次续航测试。因涉及车型所涵盖的级别丰富,所以测试结果的对比意义其实不大,主要是看每款车型最终的测试表现,对比其本身的宣传数值有多大的偏差。

测试路线

测试过程中,所有车辆同时开始测试走相同测试路线。由高速路段开始后经城市环路进入市区拥堵路段。

在所有车辆全部充满电的情况下,测试由北京平谷开始。高速路段选取京平高速,自打铁庄至李天大桥段,全程约100公里,平均车速为90km/h左右。

城区环路沿李天大桥开始进入六环,经双峪桥、阜石路到定慧桥,全程约100公里,平均车速为60km/h左右。

城市拥堵路段选取北京三环外环线路,平均车速控制在30km/h左右。为测试最终续航表现,最后在城市拥堵路段测试并没有设定距离,而是将车辆剩余电量全部耗尽,记录最终续航里程表现。

车辆状态

首先最耗电的空调部分被设置在AUTO挡位,温度设定在23度,且测试过程中全程使用。同时,车上如有自适应巡航、无线充电等功能,测试过程中也会很久需求进行使用。这样一来在车上电器使用方面,尽可能接近日常车主的使用状态,而非为了省电而全部关闭。

而驾驶者也会在测试过程中采用两人轮流换手的驾驶方式,以便更好的模拟不同用户的驾驶习惯,使最终成绩更接近综合表现。

驾驶模式按照相对经济的状态,都被设置在了“Normal”或是“Comfort”模式上。而根据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动能回收回收系统并没有被设置在照顾续航的最高挡位上,相反所有测试车的动能回收系统都被设定在了各自最低的挡位上。这样一来也在车辆状态上更进一步接近用户的使用习惯。

测试结果

本次测试共计有11款车型,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外部环境因素,像温度、路况、行驶路线、车上电器使用等情况基本保持一致。最终结果因车型级别以及动力设定不同,对比意义虽然不大,但是针对每款车型本身来说,还是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谁靠谱谁水分大的。

同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本次测试车型的各项长处与短板,测试结果将从“综合电耗、续航偏差、充电效率”三方面来看测试车辆的表现如何。

综合路况电耗部分是通过我们行驶到趴窝时的实测总里程,以及在充电桩的实测总冲入电量计算出来的,应该是最贴近日常真实行驶总能耗的数据。

后方三个分列数据,“高速电耗”、“城市快速”、“拥堵路况”的电耗显示是通过车辆仪表盘显示记录下来的数据。之所以列出这几个数据,不仅是为了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数据,还能看到表显能耗数据和我们最后的实测能耗数据相差多少。

而在续航偏差率方面,从成绩上来看虽然也有偏差40%以上的车型,但总体上来说还是能间接的看出纯电动车型的技术升级的。并不像早期的纯电动车型那样,出现极端的情况。而从偏差率的数值来看,老牌厂商的可靠性还是很出色的,像e-tron虽然在本次测试的车型中上市时间最短,但却在续航偏差上得到了很好的成绩。

在续航偏差率上的参差不齐,并不代表车辆在其他方面也有劣势。在充电效率方面,从成绩上我们不难看出国内自主品牌因为在纯电动领域起步较早,所以在充电效率上表现要更加出色一些,且充电效率的前三名均为自主品牌的老牌厂商。

常规车辆表现

同样,在加速、刹车这些常规方面的表现,不同车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而像威马这样的新势力品牌在刹车方面远超老牌厂商的表现,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总结:从测试结果上我们不难看出,不同品牌的车型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劣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希望本次测试结果,能够帮助到更多用户选购车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