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參與了由易車主辦的冬季續航實測活動。通過儘可能全面的道路環境,以及在不同路況下的駕駛狀態,來模擬純電動汽車在冬季日常使用情況,測試不同車型的續航以及車輛多方面表現情況如何。

自國內開始推廣普及新能源汽車以來,每到冬季人們格外關注的話題便是各品牌純電動車型的續航表現如何。同時,隨着純電動車型的NEDC續航里程逐步被提升至500公里甚至更高,這些車型續航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更是不少人所關心的。本次冬季續航測試活動正是基於此目的,對於各級別的多款車型進行一次續航測試。因涉及車型所涵蓋的級別豐富,所以測試結果的對比意義其實不大,主要是看每款車型最終的測試表現,對比其本身的宣傳數值有多大的偏差。

測試路線

測試過程中,所有車輛同時開始測試走相同測試路線。由高速路段開始後經城市環路進入市區擁堵路段。

在所有車輛全部充滿電的情況下,測試由北京平谷開始。高速路段選取京平高速,自打鐵莊至李天大橋段,全程約100公里,平均車速爲90km/h左右。

城區環路沿李天大橋開始進入六環,經雙峪橋、阜石路到定慧橋,全程約100公里,平均車速爲60km/h左右。

城市擁堵路段選取北京三環外環線路,平均車速控制在30km/h左右。爲測試最終續航表現,最後在城市擁堵路段測試並沒有設定距離,而是將車輛剩餘電量全部耗盡,記錄最終續航里程錶現。

車輛狀態

首先最耗電的空調部分被設置在AUTO擋位,溫度設定在23度,且測試過程中全程使用。同時,車上如有自適應巡航、無線充電等功能,測試過程中也會很久需求進行使用。這樣一來在車上電器使用方面,儘可能接近日常車主的使用狀態,而非爲了省電而全部關閉。

而駕駛者也會在測試過程中採用兩人輪流換手的駕駛方式,以便更好的模擬不同用戶的駕駛習慣,使最終成績更接近綜合表現。

駕駛模式按照相對經濟的狀態,都被設置在了“Normal”或是“Comfort”模式上。而根據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動能回收回收系統並沒有被設置在照顧續航的最高擋位上,相反所有測試車的動能回收系統都被設定在了各自最低的擋位上。這樣一來也在車輛狀態上更進一步接近用戶的使用習慣。

測試結果

本次測試共計有11款車型,測試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外部環境因素,像溫度、路況、行駛路線、車上電器使用等情況基本保持一致。最終結果因車型級別以及動力設定不同,對比意義雖然不大,但是針對每款車型本身來說,還是可以很直觀的看出誰靠譜誰水分大的。

同時,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本次測試車型的各項長處與短板,測試結果將從“綜合電耗、續航偏差、充電效率”三方面來看測試車輛的表現如何。

綜合路況電耗部分是通過我們行駛到趴窩時的實測總里程,以及在充電樁的實測總衝入電量計算出來的,應該是最貼近日常真實行駛總能耗的數據。

後方三個分列數據,“高速電耗”、“城市快速”、“擁堵路況”的電耗顯示是通過車輛儀表盤顯示記錄下來的數據。之所以列出這幾個數據,不僅是爲了給大家更多的參考數據,還能看到表顯能耗數據和我們最後的實測能耗數據相差多少。

而在續航偏差率方面,從成績上來看雖然也有偏差40%以上的車型,但總體上來說還是能間接的看出純電動車型的技術升級的。並不像早期的純電動車型那樣,出現極端的情況。而從偏差率的數值來看,老牌廠商的可靠性還是很出色的,像e-tron雖然在本次測試的車型中上市時間最短,但卻在續航偏差上得到了很好的成績。

在續航偏差率上的參差不齊,並不代表車輛在其他方面也有劣勢。在充電效率方面,從成績上我們不難看出國內自主品牌因爲在純電動領域起步較早,所以在充電效率上表現要更加出色一些,且充電效率的前三名均爲自主品牌的老牌廠商。

常規車輛表現

同樣,在加速、剎車這些常規方面的表現,不同車型的表現也有所不同。而像威馬這樣的新勢力品牌在剎車方面遠超老牌廠商的表現,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總結:從測試結果上我們不難看出,不同品牌的車型都存在着一定的優劣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纔是最重要的。所以希望本次測試結果,能夠幫助到更多用戶選購車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