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各大車企來說,2019年可謂是步履維艱的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裏,國內汽車市場的銷量似乎從未有所好轉,就算到目前爲止,仍有着持續下滑的趨勢。如今,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週的時間,部分車企率先公佈了自家2019年的銷量成績,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僅有8家車企完成了當初自己定下的“小目標”,其中廣汽豐田成了2019年最大的贏家,險勝一汽-大衆,而自主品牌則上演了一場優勝劣汰,這些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以上部分數據來源網絡,一切請以乘聯會最新公佈產銷數據爲準!)

一汽-大衆力壓羣雄 廣汽豐田成最大贏家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發現,一汽-大衆以212萬輛的年度銷量成績力壓羣雄,銷量同比增長3.8%,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併成爲了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的銷量冠軍,這份優異的成績得益於一汽-大衆旗下的大衆,奧迪和捷達這三大品牌穩定發揮。

而從銷量目標的完成率上來看,雖然廣汽豐田在2019年的銷量只有68萬輛,但是在銷量目標完成率上卻反超了一汽-大衆,成爲了2019年車企中最大的贏家。實際上,廣汽豐田還是第一個公佈2019年銷量成績的車企,在2019年11月份就已經完成了其年初設定的目標,這也讓廣汽豐田成爲了爲數不多完成年度目標的車企之一。不過話說回來,廣汽豐田在2019年的目標還是很保守的。

日系“三巨頭”發揮穩定吉利、紅旗榜上有名

在排行前的幾家車企中我們不難發現,日系車的發揮都比較穩定,並且我們也能夠看錶中看到自主品牌的身影。

首先,我們先看日系車的表現,以豐田、本田、日產爲代表的日系車,年度銷量均在百萬輛以上。其中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的年度銷量分別爲68萬輛和73萬輛,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的銷量分別爲77萬輛和78萬輛,而東風日產雖然排名稍有靠後,但銷量完成度仍爲97%,憑藉117萬輛的年終成績牢牢把控市場。

然而,同爲日系車的馬自達的銷量卻有明顯的下滑趨勢,從2018年的27萬輛下滑至22萬輛,同比下滑19%,來到了五年以內的最低點。今年年初似乎馬自達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銷量會有所下滑,於是便把銷量目標降至了27萬輛,微笑着向着下滑走去,目前看來,其中長安馬自達目標完成率爲85%,一汽馬自達爲83%,表現實在令人唏噓。

而大家最爲關注的自主品牌中,目前只有吉利、紅旗、奔騰三家完成了當初定下的目標,其中吉利汽車以136萬輛的成績連續三年拿下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位置。2020年,吉利又將銷量目標設定爲141萬輛,以目前的形式來看,吉利完成這個目標應該不成問題。

一汽紅旗和一汽奔騰汽車在市場“入冬”以來,銷量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依然持續走高,紛紛突破10萬大關,超額完成銷量目標,這不得不讓人驚歎。

豪華品牌競爭激烈 凱迪拉克成銷量黑馬

豪華品牌之間的競爭向來激烈,隨着奔馳、奧迪、寶馬紛紛拉低入門級車型的售價,留給二線豪華品牌之間的空間也越來越小。

雷克薩斯率先公佈2019年全年銷量,其國內全年累計銷量達到200521臺,相比於2018年160468臺新車銷量,同比增幅達到25%。如此強勢成績讓雷克薩斯成爲國內第五家銷量破20萬的豪華品牌。

隨後,凱迪拉克也公佈了2019年的全年銷量,數據顯示,其國內全年累計銷量達到213717輛,同比增長3.9%,要知道,這是凱迪拉克在面對主銷車款凱迪拉克ATS-L、XTS的退市情況下交出了年度成績單。目前,XT5是凱迪拉克旗下最暢銷的SUV,2019年實現近6萬臺的銷量,與此同時,凱迪拉克XT4和XT6也表現突出,分別達到4.7萬輛和1.1萬輛的銷量,成爲了二線豪華品牌中的銷量黑馬。

同時,2019年也是沃爾沃中國銷量首次突破15萬輛的一年,佔比沃爾沃全球市場份額的22%。具體來看,2019年,沃爾沃XC90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爲1.78萬輛,同比增長21%。沃爾沃XC60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爲6.26萬輛,同比增長28%。沃爾沃S90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爲4.31萬輛,同比增長24%。此外,沃爾沃其他車型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5月份在國內上市的沃爾沃全新XC40的累計銷量達1.12萬輛。

       


0/50

雖說目前奔馳、奧迪、寶馬的2019年銷量數據尚未完全公佈,但二線豪華品牌和BBA之間還有着一段鴻溝,因此銷量前三甲的依舊會鎖定在奔馳、奧迪、寶馬身上。

部分老牌車企表現欠佳

從今年的銷量上看,雖然有很多車企的表現可圈可點,但仍有部分車企下滑明顯,像比亞迪、長安、廣汽這些老牌車企則被排在了10名開外,銷量表現不甚理想。

對此,小編認爲可能是受了補貼退坡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在2019年,比亞迪、和廣汽乘用車都把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新能源車型上,再加上現在的新能源車市不溫不火,以至於銷量受到了影響。雖然隨後都推出了各自的主打車型,銷量逐漸爬坡,但是因爲入市較晚,不足以抵抗寒冬的侵擾。

本次長安汽車的下滑最爲嚴重,根據長安汽車披露的公告顯示,長安汽車在2019年銷量共計1759971輛,較2018年的2074575輛同比下滑15%,銷量目標完成率僅爲47%。

長安汽車從產品陣營來看依然存在一定的短板,首先從SUV產品來看,雖然長安汽車有三款相對熱銷的車型,但是CS15和CS95明顯已經被邊緣化,重磅推出的CS85 COUPE並未熱銷;而在轎車方面,長安汽車只能靠逸動系列“硬撐”,而此前的熱銷車型悅翔,已經逐漸被消費者遺忘。

而在新能源產品方面,目前我們並未收到其整體的銷量數據,但是結合此前的情況來看,長安新能源在2019年的整體銷量並不樂觀。目前,長安新能源旗下共有五款純電產品,分別是逸動EV460、逸動ET、新奔奔EV360、CS15EV400以及歐力威 EV,以上均爲“油改電”車型,這也暴露出來了長安新能源在技術上的短板。雖然說此前其推出了長安新能源E-Pro,但是結合當前的市場環境和其產品競爭力來看,依然面臨較大的壓力。

對於上汽集團來說,2019年同樣是難過的一年,因爲在這一年,中國最大汽車上市公司——上汽集團迎來了2006年有記錄以來首次全年銷量下跌。

此前,在2019半年報中,上汽集團基於對國內市場的預測,把2019年整車銷售目標調至650萬輛,相較2019年初710萬銷量目標減少了8.5%。不過,如今看來,這一數字遠被低估。

快報顯示,上汽集團2019年全年銷量僅爲623萬臺,距離650萬輛目標還差27萬輛,以至於2019年整體銷量同比下降11.54%。其中銷輛主力上汽大衆本年累計銷量爲2001777輛,同比下滑3.07%。

從乘用車板塊來分析,上汽大衆、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作爲上汽集團銷量業績的“三駕馬車”,其銷量份額在集團佔比達到85%。雖然大衆也有降幅,但上汽通用板塊2019年同比跌幅來到了18.78%,而上汽通用五菱2019年同比跌幅更是達到19.24%。

進入2019年,上汽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上汽通用五菱淨利潤僅貢獻8.43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0.4億元相比下降58.68%。這意味着,上汽通用五菱單車利潤僅約1100元,遠不及新寶駿要對標的吉利、長城等中國汽車品牌。如果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不能快速止損,未來對上汽集團的影響將難以估量。

自主品牌的優勝劣汰

諸如力帆、華泰等公司已經成爲了車企的前車之鑑。在2019年,曾有消息爆出這兩家公司瀕臨破產,雖後來被澄清,但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力帆和衆泰已經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根據銷量顯示,力帆汽車2019年累計銷量2228輛,比起2018年的3.1萬輛下滑明顯,虧損嚴重,處於幾乎停產局面,在2018年12月份,力帆還出售了旗下之一的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給車和家公司,作價6.5億元,這說明力帆狀態已經很不好了,只能通過出售資產來度日。

而另一邊華泰的情況比起力帆來說還是要好一點,沒有那麼糟糕,2019年華泰汽車的累計銷量雖然下滑了不少,但仍有2.9萬餘輛,不像力帆那麼慘。但是要說好,那也好不到哪裏去。此前有媒體報道,華泰如今的賬上僅剩數十萬現金。

不論是力帆還是華泰,它們都是崛起於中國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時期,在需求大於供求的時候,華泰、力帆都是嚐到了甜頭卻並沒有反思要掌握核心技術,而是繼續走模仿之路,而就現在的汽車市場來說,消費者最看重的,無非就是產品的質量以及產品的差異化優勢。從這一層面來講,力帆和華泰似乎並無所長。在優勝劣汰之後,淘汰出局。

新勢力哀鴻遍野

在整體市場下行壓力下,2019年的“造車新勢力”們,同樣面臨着不小的挑戰。從目前的銷量成績來看,大部分車企,都不能完成年任務目標的一半。

截止發稿前,僅有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公佈了2019年12月的銷量,其中蔚來汽車1-12月累計銷量爲20565輛,銷量目標完成率爲51%,而在年初之時,威馬汽車總裁沈暉喊出了“10萬輛”的壯志豪言,事實上,1-12月累計銷量16,876輛,完成率只有16%,多少有些諷刺。

在談到今年銷量遠不如預期時,蔚來、小鵬、零跑等多家公司負責人都表示,補貼政策退坡帶來的市場寒冬以及外資入局等讓大家有些始料不及。

在這種環境下,各家車企如履薄冰,而唯獨威馬汽車接連被曝光質量問題,一度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失速門”、“車速縮水”、“車內異味”,以至於很多車主在買車後表示後悔,甚至有車主爲威馬EX5貼上“威馬垃圾車”的大標籤遊街公示,謹防其他消費者上當受騙。如果威馬官方不正視這些問題,等待它的也只有被淘汰。

2019年下半年可謂是衆多自主品牌以及新勢力的“黑色星期五”,特別7月份開始將新能源車型補貼大幅降低,直接導致國內新能源汽車從7月份首次出現銷量下滑,從今年看來,整體的市場環境依舊不會馬上好轉,更大的考驗,或許在後面。

寫在最後

在過去的2019年裏,各大車企多少都受到了寒冬的影響,曾有人用“喜憂參半”這個詞來描述2019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一些頭部品牌在一路高歌猛,位列中游的品牌迷惘不前,處於末尾的品牌,則在爲走出深淵苦苦掙扎。而從這些車企公佈的銷量數據來看,不僅僅是處於末尾的車企們在掙扎,就連是頭部車企也過的十分艱難,如今2019年已經過去,只能期待他們能夠度過這個寒冬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