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實施風險警示然後“退市”,是新三板ST公司最終的命運?

淨資產爲負、連年虧損、面臨終止掛牌新三板的風險,這家新三板公司曾一度遊走在“退市”的邊緣。而在經歷兩年多的破產重整後,華盛控股最終獲得新生,保住了新三板掛牌的資格,成爲新三板罕見的破產重整成功案例。

“破產重整面對的困難相當大。在今年4月拿到重整成功的裁定的時候,我們喜極而泣。”華盛控股董事黃景錕回憶過往艱辛感慨道。而重整成功後,公司又將如何發展?

曾多次面臨“退市”風險

作爲很早期的新三板企業,華盛控股於2014年4月即掛牌。公司在新三板曾堪稱明星做市股,公司股東人數一度超過600戶。

華盛控股主要從事實驗室設計、生產、施工和維保。由於看好這條“賽道”,公司現任董事長錢文鑫和黃景錕於2016年持續購入華盛控股的股票,分別成爲公司的自然人股東和機構股東。

2017年,華盛控股開始出現資金週轉的問題。“當時華盛控股由於定增失敗且投入了太多資金到園區建設導致資金鍊斷裂。於是我們成立了基金,從創始人的手中收購了這家公司的控股股權。”黃景錕介紹道。

2017年期末,上海璞心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成爲華盛控股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1700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8.86%,超過了原來大股東盛義良的持股比例;此外,錢文鑫持股4.51%。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爲李江、錢文鑫、黃景錕。

由於2019年期末經審計的歸屬於掛牌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資產爲-4613萬元,華盛控股於2020年5月7日被實施風險警示,公司證券簡稱由“華盛控股”變更爲“ST華盛控”。

2019年年報顯示,華盛控股連續四年出現虧損,且2019年虧損額擴大至4000多萬元。在當年的年報中,會計師事務所指出存在可能導致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影響的重大不確定性。

由於連年虧損,2020年起公司陷入了多起債務訴訟中,官司纏身,後來多次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公司資產被查封、銀行賬戶被凍結。期間,公司被主辦券商頻頻提示風險,更是幾次因爲未按期披露財報,面臨着終止掛牌新三板的風險。

2021年4月,華盛控股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仍具有重整價值爲由向安徽省天長市人民法院申請預重整,並獲得受理。公司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業績再度出現較大虧損,淨資產爲-7803萬元。

破產重整難點多

華盛控股破產重整正式啓動是在2020年年底。據黃景錕介紹,當時疫情給公司重整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但在整個重整方案的設計和執行上,還是比較順利地達成了共識,這裏一方面有“府院聯動”的作用,另外華盛控股的團隊、股東和債權人對公司的未來發展還是充滿了信心。

2021年12月13日,公司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申請破產重整的議案》,同意公司向天長市人民法院遞交公司破產重整申請。2022年1月4日,安徽省天長市人民法院裁定受理華盛控股重整申請,並於次日指定北京德恆(合肥)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管理人”)擔任管理人。2022年3月29日,華盛控股第一次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了《華盛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計劃草案》。

華盛控股破產重整的困難,首先便是資金問題。“公司破產重整,主要是因爲公司的歷史債務和發展受困,所以在招募重整投資人的過程中,我們也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於一家健康的成長企業融資,在疫情期間都比較難,可以想象對於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去融資,那就更難了。”黃景錕直言,“在重整啓動時,律師費都是我們創始團隊湊的50萬元,來完成破產預重整的計劃。”

據黃景錕介紹,這次重整的難點還有兩個,其中之一是公司優先債權的債權人談判問題。在破產重整過程中,債權主要分爲三部分:具有抵押權的銀行債權,普通債權和員工工資社保。普通債權人由於無抵押物,所以在談判過程中,相對好談,並且在20萬以下的債權,我們是償付80%,所以比較容易。但在銀行的優先債權上,我們也對其債務進行了打折,這是比較難的,而且我們幾個合夥人也是其債務的擔保人,但最終在當地政府的協調和多方溝通下,在本金部分全額清償,貸款利息作爲普通債權進行了支付。

其二是華盛控股的未來發展問題。“重整最核心的是未來公司重整後發展的問題,因爲只有制定了既有可行性的重整方案,同時又能夠給予管理層和利益相關方信心的方案,尤其是對於招募重整投資人,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我們團隊重新調研了華盛控股所處的行業、競爭對手、公司的比較優勢,最終花了將近4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整個行業的調研、分析和重整方案的設計。我們後來發現,重整不僅是解決華盛控股的債務和風險,最重要的是讓我們通過梳理公司所處行業和內在優勢,對重整後的華盛更加有信心,這不僅僅是情懷,而是通過數據和理性分析得來的。”黃景錕說。

據悉,華盛控股作爲首例安徽省新三板企業重整成功的案例,期間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最高人民法院領導在整個破產重整過程中到公司實地調研了多次。

在重整過程中,人民法院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力促重整成功,小額債權人的基本生存權也得到了保障。在人民法院指導下,管理人在華盛公司的重整計劃中對20萬元以下的小額債權人,設計了按債權金額80%予以一次性現金清償的償債方案(華盛公司普通債權人的模擬破產清算清償率僅爲18.33%)。上述特殊償債安排,切實保障了小額債權人的基本生存權,在嚴格落實破產法相關法律規定的同時,體現了破產法的“溫度”。

在華盛控股重整過程中,人民法院積極利用府院聯動機制,通過法院與政法委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聯動、協調,積極協助華盛公司獲得相關政策支持,做好職工、其他債權人的矛盾化解工作,提高破產案件的辦理效率。

最終歷時一年多,華盛控股於2023年4月4日收到天長法院送達的民事裁定書,確認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

“4月4日拿到重整成功的裁定的時候,我們喜極而泣,歷經6年的公司重組,債權債務糾紛,新的團隊組建歷歷在目,腦海裏浮現起我們長途的奔波,想起我們被債權人堵在公司要債,想起曾經我們那年少的衝動和夢想,我們創始人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場。那一天,外面下着大雨,而我們也在流着淚。”黃景錕回顧過往的困難感慨道。“這一路的艱辛我們也試圖將其影視化,將我們自救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傳遞給更多的優秀企業家,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成功“摘帽”

如期披露的2022年年報顯示,華盛控股儘管扣非後淨利潤仍爲虧損,但已經消除淨資產爲負的情形,公司成功撤銷股票交易風險警示,公司證券簡稱自2023年5月5日起由“ST華盛控”恢復爲華盛控股。

“華盛控股成爲新三板少見的重整成功案例,給新三板掛牌公司帶來了積極向上的影響。”黃景錕認爲,首先是華盛控股將歷史的債務和包袱全部解除,恢復了企業的信用。其介紹道,華盛控股主要的客戶來自於:公檢法醫院和高校,對於企業資質和信用的要求較高,而在華盛控股重整成功後,已經有多個公開招投標中標,比如一汽集團、甬江實驗室和廣州大學。

黃景錕還表示,最近有多個券商來華盛控股調研,資本市場反應還是比較快的,在重整成功復牌當天,就有投資人打電話諮詢公司未來發展和是否啓動定向增發等問題。“公司的內部團隊和合作夥伴的信心和凝聚力得到提升。因爲華盛控股自從2016年債務風險爆發後,部分優秀的技術人員和高管離職,供應商和代理商對公司的信心不足,導致業務發展舉步維艱,但是重整結束後,華盛控股在各省份的上下游廠商的信心明顯上升。於是我們順勢而爲,整合了將近20多家廠商入駐華盛控股實驗室產業園,形成了國內唯一的一家實驗室產業集聚地。”

破產重整成功,華盛控股猶如獲得新生,未來公司又將如何發展?

“華盛控股現在所處行業是細分的實驗室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去年我國的科研和研發投入超過了2萬億,實驗室的細分行業也有1500億-2000億的規模,實驗室產品的毛利率較高,超過40%,另外對資質,技術和服務的要求較高,廠商的進入門檻相對較高。”黃景錕說。

據介紹,華盛控股的主營不會發生改變,但是技術和產品會進行大規模的升級,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會進行調整。“在管理模式上,我們將採用OKR的管理模式,取代原有的KPI考覈機制,並引入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和團隊介入公司研發和管理。在商業和生產模式上的改變,主要是從原有的自產自銷逐漸平臺化,通過其資質、資本和技術進行產業鏈的整合。”

黃景錕認爲,國外同行能做成巨頭,華盛重整未來也有潛力走得更高更遠。“美國的賽默飛世爾的市值在1000億美元以上,也主要是實驗室設計,儀器設備和智能化信息化,也是通過收併購進行產業整合,這和華盛控股的基因是很相似的。因爲我們也是通過收購重組,在進行實驗室產業鏈的整合,所以我們相信在科創的大背景下,國家對基礎研究的大力投入,將會給予華盛控股更高的估值和溢價。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有高精尖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上,這也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華盛重整成功,是一個結束,也是華盛邁向世界和更高資本市場的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