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科技巨頭阿里巴巴本週二宣佈,蔡崇信將接替張勇擔任阿里集團董事長。吳泳銘將接替張勇任集團首席執行官一職。

兩人均是阿里創始團隊重要成員。蔡崇信是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是阿里合夥人制度的設計者。其於阿里早期擔任集團CFO,帶領阿里公司上市。吳泳銘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之一,1999 年擔任阿里巴巴首席技術官。此後,他在淘寶和支付寶等關鍵業務部門擔任首席技術官一職,現任淘寶和天貓集團董事長。

從標誌性人物馬雲手中接過集團董事長一職的張勇,正在策劃阿里巴巴 24 年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重組。在紐約和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將轉型爲一家控股公司,持有六個獨立業務部門的股份,這些業務部門可以自由籌集資金,甚至完成獨立上市。

接下來張勇將領導這六個部門之一的阿里雲智能集團,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新的人事調整將於9月10日起生效。

“能夠在過去八年間以首席執行官及過去四年間以主席的身份領導阿里巴巴集團,是莫大的榮譽和榮幸。鑑於阿里雲智能集團推進全面分拆的重要性,當前正是交接的合適時機。我將與蔡崇信和吳泳銘在未來數月密切合作,確保無縫交接。”張勇表示。

本次人事重大調整,發生在阿里公司近年營收增長首次下降至個位數之時——2023財年該公司營收增速僅爲2%,是阿里上市以來增長最低點。這意味着阿里正處於公司發展中的巨大“拐點”:從早期的快速增長、持續增長、增速放緩,到增長與負增長的邊緣。 新的組織架構與人事調整後,阿里仍將要尋求公司增長的新動力。

在公司經營拐點前進行重大調整,創始人或重要創始成員迴歸公司任重要職務的,不止阿里公司。歷史上已有多家科技巨頭,他們中一些創始成員的迴歸,直接推動了停滯中的公司業務大邁向前一步,取得成功;但有一些實例中,即便創始人迴歸,公司也無法扭轉局勢,最終走向衰敗。

以下是其中一些科技公司創始人/成員退出公司後再回歸的表現:

拉里·佩奇 (Larry Page) 在擔任首席執行官期間“休假”十年。佩奇和他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於 1998 年創立谷歌,後一直領導谷歌,直到兩人於 2001 年聘請埃裏克施密特接任首席執行官。

在聘請施密特僅幾年後,谷歌就登上了快速發展的火箭,不僅在科技行業,而且在更廣泛的美國商業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它於 2004 年 8 月申請首次公開募股,籌集了 17 億美元,使谷歌的估值達到 270 億美元。施密特領導下將谷歌利潤增加到超過 25 億美元。

不過,佩奇認爲谷歌需要刺激一下。2011 年 1 月,他重新迴歸谷歌業務,並做出了很多改變,包括爲谷歌的每個業務部門任命了明確的領導者,並淘汰了一堆表現不佳的產品。

迴歸的決策不是突然發生,施密特任CEO期間,佩奇和布林作爲創始人的角色幫助谷歌抓住了很多關鍵、重要的機會——這是施密特會使谷歌錯過的機會。

2005 年 8 月,佩奇在未告知施密特的情況下以 5000 萬美元收購了 Android。佩奇看到移動計算的興起,他迅速採取行動,在 2005 年夏天以 500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名爲 Android 的小型初創公司。他沒有告訴當時仍擔任 CEO 的施密特,因爲佩奇堅信 Android 聯合創始人安迪魯賓可以幫助公司進軍移動軟件市場。

Android 將繼續成爲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動操作系統。魯賓在 2007 年看到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 (Steve Jobs) 推出 iPhone後,該項目經歷了最後一刻的路線修正。隨着 2008 年 T-Mobile G1 / HTC Dream 的發佈,第一款 Android 手機問世,爲世界上第一個開源移動操作系統奠定了基礎。

2008 年, 佩奇和布林從 Mozilla Firefox 聘請了一些開發人員之後,在超級明星產品經理 Sundar Pichai 的建議下,Google 開始尋求構建更好的網絡瀏覽器。儘管當時 CEO 施密特堅持要求 Google 遠離他後來歸類爲“傷痕累累的瀏覽器大戰”的事情。最終的產品是 Chrome,瀏覽器最終統治市場是 Pichai 最驚人的商業成功之一,它也將Pichai推向多年後的 CEO 角色。

自佩奇接任以來,谷歌市值幾乎翻了一番——這是創始人迴歸重要職務後,投資人認可的成績表現。

2011 年 1 月,佩奇再次接任首席執行官,這是谷歌公司新時代的開始,因爲佩奇和布林將利用他們新獲得的公司控制權推出 Google X skunkworks,並進一步深入研究遠遠超出其核心產品範圍的實驗性硬件和長期項目。

在公司2015年轉變爲 Alphabet 之前,佩奇一直擔任谷歌的首席執行官,Alphabet 是一家聯合企業,其中包括作爲幾家獨立公司之一的谷歌核心業務,以及更多的實驗項目。佩奇是新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而他當時的“副手” Sundar Pichai 桑達爾·皮查伊領導新的、規模較小的谷歌。2019年,谷歌再次進入下一階段,創始人佩奇辭任Alphabet CEO,由皮查伊接任。

史蒂夫·喬布斯 (Steve Jobs) 1985年在與 John Sculley(喬布斯幾年前從百事可樂招募的CEO)的董事會鬥爭中敗北後,被動離開蘋果。

後來喬布斯創辦他的後續計算機公司 NeXT Inc .。NeXT 從未像喬布斯希望的那樣取得成功。然而,NeXT 佔據了喬布斯生命中極其重要的時期,讓他磨練了自己作爲 CEO 的能力。

在隨後的 12 年裏,蘋果公司發現自己經營虧損並逐漸走向破產。該公司於 1997 年聘請喬布斯來挽救公司。蘋果以 4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NeXT ,喬布斯重新回到蘋果公司。當時,該公司由 Gil Amelio 掌管,他是Apple 有史以來最糟糕的財務季度的首席執行官。當Amelio離開時,喬布斯提出幫助蘋果尋找新的領導層。在找到合適的人選之前,他接任了 CEO 的角色。

與此同時,喬布斯在 NeXT 開發的基於 UNIX 的操作系統爲 OS X 奠定了基礎,Apple 繼續以其最新版本的 macOS 爲基礎。

喬布斯與微軟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向蘋果公司投資 1.5 億美元。一年後,該公司推出了 iMac,並自 1995 年以來首次恢復盈利。

剩下的是人們熟悉的歷史:在喬布斯的帶領下,革命性的新產品風靡市場,蘋果市值突破百億美元到後來千億美元。

Twitter創始人傑克·多爾西,2008年卸任CEO後,2015年重返 Twitter。但他仍未能拯救公司。

傑克·多爾西回到 Twitter 總部後,打造 Beyond 140 的產品團隊,稱“發佈更長的推文一直是公司的首要任務之一”。 根據許多前員工的說法,在用戶對潛在的變化感到害怕之後,多爾西已經退縮了。一位消息人士將這一決定描述爲“爲了不輸而玩”。快進 18 個月,Twitter 終於發佈了更長的推文,字符數限制仍然比原計劃小得多。

但害怕偏離舒適的地方太遠——以及從產品構思到推出的漫長兩年時間,在那段時間裏,Twitter 倖存了下來,但它並沒有像一家爲生存而戰的公司那樣採取重大行動或採取必要的緊迫行動。

從數字中可以看出這種不溫不火的領導力。傑克·多爾西迴歸後,Twitter 的股價下跌了 40% 以上。該公司在創始人迴歸後的兩年僅增加了 2100 萬新用戶,平均每月不到 100 萬。而推特仍然沒有盈利——甚至帶來的收入有所減少。

另一個主要問題是 Twitter 公司在多爾西迴歸的兩年中,仍然流失了十幾位關鍵的產品和業務負責人。與此同時,當多爾西回來時,人們希望他能利用他作爲聯合創始人的影響力做出只有服務架構師才能做出的那種巨大改變。但那沒有發生。

多爾西的第一個重大舉措是啓動裁員,以控制 Twitter 的高成本,並在一些部門人滿爲患的時候加強招聘紀律。他對 Twitter 的時間線進行了更改,使用一種算法將最受歡迎的推文放在最前面,而不是依賴於該公司衆所周知的倒序時間順序。

隨着像 Beyond 140 這樣的項目停滯不前,圍繞多爾西迴歸的興奮很快就消退了。高管更替仍在繼續,公司未能提高人數。

2016 年 1 月公司的一次高管務虛會期間,士氣受到了打擊,Twitter 的前 100 名高管在舊金山召開了爲期一天的會議和演示會。多爾西給了每個人一本書,“心態:成功的新心理學”,作者是卡羅爾·德韋克,她還在 TED 上做過一次題爲“相信你可以提高的力量”的演講。

但當一天結束,Twitter 的高管們在舊金山聯合廣場附近的市中心小酒館等待晚餐時,有消息稱該公司的產品負責人凱文威爾將前往競爭對手 Instagram。消息人士稱, 這一舉動讓公司內部的許多人措手不及,包括多爾西。

多爾西迴歸後經歷了艱難的一年。Twitter 開始進軍直播視頻,甚至贏得了一些 NFL 足球比賽的直播權。但這一年不時出現一系列挫折,包括更多裁員,以及其視頻應用程序 Vine 的關閉,隨着那些在該服務上聲名鵲起的用戶轉向其他平臺,該應用程序影響力似乎逐漸消失。

當多爾西接任時,人們希望出現一位戰時 CEO,他是那種冷酷無情、不惜一切代價取勝的領導者,正如安德森霍洛維茨合夥人曾經寫道的那樣,“關心蚊子屁股上的一粒灰塵,如果它干擾了主要指令。”

那不是多爾西的個性;它從來沒有。據消息人士透露,在考慮 Twitter 的挑戰時,他是深思熟慮的,並且傾向於關注公司文化。在 2015 年推特第一輪裁員後,多爾西將自己持有的價值超過2 億美元的股票回饋給了員工。

從上述指標來看,多爾西的迴歸並沒有扭轉Twitter困境。多爾西最終於2021年末再次卸任Twitter CEO。2023年該公司被馬斯克收購。

楊致遠(Jerry Yang)從創始人到迴歸首席執行官的道路可能是最麻煩的道路之一。

楊致遠在 1995 年與大衛費羅共同創立了雅虎公司,他直到 2007 年才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一職。 雅虎2000年期間市值近1300億美元,但至2008年已經下滑到400億美元以下。2008 年微軟計劃44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雅虎,但後來撤回了邀約。在採訪中楊致遠認爲,“當你擔任 CEO 職位時,它永遠不會是好的,也不會是壞的”。然而很快董事會於 2009 年初用 Carol Bartz 取代了楊致遠。

雅虎於2016年以48億美元出售了核心資產,出售前該公司最新季度淨虧損達44億美元。

裏德霍夫曼迴歸,任命新CEO,LinkedIn估值顯著提升後出售

2003 年,裏德·霍夫曼 (Reid Hoffman) 創立了 LinkedIn,然後帶領該公司走過了四年。在會員人數超過 900 萬後,他於 2007 年任命丹·奈 (Dan Nye) 爲新任首席執行官。

該公司不久進行了管理層改組,霍夫曼於 2008 年 12 月重新擔任該CEO職位。不過 霍夫曼重新擔任LinkedIn首席執行官的時間,只有短短六個月。 在管理層改組中加入公司的傑夫韋納(雅虎前高管,當時還任Accel Partners 和 Greylock Partners 常駐執行官),於 2009 年 7 月迅速被任命爲首席執行官,此後一直擔任該職位。

2016年微軟以262億美元收購LinkedIn,該價格遠高於霍夫曼迴歸時期——2008年該公司估值約爲10億美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