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道

如果將整個軟件產業體系比喻成一棵參天大樹,那數據庫則處於其中最核心的基礎部分,在其之上衍生和支撐着大部分的軟件生態,進而支撐起整個數字中國各行各業核心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轉。因此,數據庫被稱爲軟件產業的根技術。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國內市場幾乎被海外數據庫廠商所壟斷,數據顯示,微軟、亞馬遜Oracle三家佔據全球數據庫市場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額。數據庫更是被列爲國家35項 “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之一。

在此背景下,華爲、阿里、騰訊等國內廠商一直在國產數據庫領域努力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突破新技術。

華爲常務董事、華爲雲CEO張平安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發展基礎軟件根技術、做大做強中國數據庫產業,是一項長期性、戰略性的工作。目前,中國數據庫產業迎來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尤其是面向未來的雲化、分佈式等方向,中國數據庫有很大的創新與領先機會。

漫漫長路

作爲數字經濟的“底層”技術,數據庫被譽爲基礎軟件皇冠上的明珠,是大部分信息系統的基礎。但長期以來國產數據庫一直充當後來者或者說是追隨者的角色。

1968年,IBM開發出世界上首個大型商用數據庫系統IMS;1980年,甲骨文公司研發出Oracle關係數據庫2.0版本。自20世紀90年代,中國國內就逐漸形成Oracle壟斷電信行業,IBM壟斷金融行業的格局。

《中國軟件根技術發展白皮書》顯示,在國內數據庫市場主要被Oracle(41%),IBM(11%),Microsoft(7%)等國外廠商壟斷。

在國內關於數據庫的探討要比海外晚得多,直到1977年中國計算機學會首次在黃山召開數據庫研討會。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製出了我國第一款自主知識產權的關係型數據庫系統“銀河數據庫”,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庫系統。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的要求不斷提高,國產數據庫市場逐漸崛起。在這個領域裏,國內企業不斷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庫產品。如今的數據庫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面貌。無論是傳統數據庫廠商、雲數據庫廠商,還是新興數據庫廠商,都在不遺餘力地打造各種類型的數據庫。如南大通用GBase 8a、萬里開源TDSQL、OceanBase等,這些產品在不同領域都有着廣泛的應用。

國產數據庫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得到了廣泛應用,也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一定的認可。例如,南大通用GBase 8a已經通過了Oracle認證,成爲國內首個通過Oracle認證的關係型數據庫產品;萬里開源TDSQL也已經通過了Microsoft SQL Server認證,成爲國內首個通過Microsoft SQL Server認證的分佈式關係型數據庫產品。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國內很多廠商的技術路線選擇都是外採國外代碼,這就導致自主性較低,發展空間受限,開源代碼的根社區位於海外,但隨着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的限制加大,開源產品的安全性也將受到威脅。能夠實現高代碼自主率,具備海外製裁下的極限生存能力是最核心的競爭要素。

作爲中國自主研發的分佈式關係型數據庫,華爲GaussDB在市場上也備受關注,其具備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高彈性、高智能以及易部署、易遷移的特性,實現了全面升級。

張平安表示,GaussDB背後隱藏着另外一個含義,就是中國的技術只要願意紮根,再結合應用場景一定能成爲全球另外一個更優的選擇,“只不過現在沒有人這麼幹,我們很多技術公司老在國內‘內卷’,我認爲不應該,紮根在技術,再加上中國最好的應用場景拿出去在海外能秒殺很多同行。”

除此之外,一些傳統IT企業和互聯網公司也在積極探索數據庫領域的應用。例如,百度公司在其搜索引擎中使用了自主研發的分佈式數據庫Tair;阿里巴巴集團在其電商平臺中使用了自主研發的分佈式關係型數據庫OceanBase;騰訊公司則在其社交網絡中使用了自主研發的分佈式NoSQL數據庫Couchbase等。

任重而道遠

根據IDC《2022年下半年中國關係型數據庫軟件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關係型數據庫軟件市場規模爲34.3億美元,同比增長23.9%。其中,公有云關係型數據庫規模20.8億美元,同比增長34.8%。IDC預測,到2027年中國關係型數據庫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102.7億美元,2022~2027年的5年市場年複合增長率(CAGR)爲24.5%。

雖然近年來國產數據庫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與國際巨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此外,國產數據庫的生態建設相對滯後,缺乏完善的生態系統。產品成熟度方面也相對較低,缺乏成熟的解決方案。人才培養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缺乏高素質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數據庫市場總體規模在全球數據庫市場佔比較低,但數據庫廠商的數量顯著多於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根據墨天輪統計,2022年6月,中國數據庫廠商已超過200家。

但這也導致了一些亂象。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甚至在全球能夠立住腳的數據庫廠商僅有爲數不多的幾家,但在國內出現了部分廠商爲了拿項目不惜低價競標,甚至在標書裏出現1元中標的現象,這種劣幣驅除良幣的無序競爭,使得真正努力在做數據庫的廠商毫無利潤可言,進而阻礙了其良性發展。

而且這也讓客戶選型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張平安認爲,用戶選數據庫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選擇長期的數據庫戰略合作伙伴。數據庫承載的都是各行各業的核心應用系統,用戶對系統可用性要求極高,容不得任何數據丟失、不一致、響應慢等,毫不誇張地說,數據庫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系統的可用性。這也導致很多用戶對在覈心場景選擇和信賴中國數據庫顧慮較多。

張平安表示,只有整個產業界包括數據庫的最終用戶,尊重基礎研究與根技術創新投入,認可基礎軟件應有的商業價值,共同推動市場形成合理的有序競爭,才能讓廠商聚焦做好基礎軟件的研發,通過市場應用獲取合理的商業利潤,反哺研發持續創新,併爲客戶提供更好的數據庫產品與服務。

國產數據庫正在走向自主研發、加快發展的道路。張平安強調,國產數據庫在中國市場的場景中歷練,同時也要走向全球市場。面向新時代,分佈式雲上的數據庫一定是一個更新的、更優的選擇。中國的軟件開發商應立足中國、面向全球,在海外做好應用,服務全球企業、政府的數字化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