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端午三天假期旅遊數據出爐。經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6月22日-6月24日,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06億人次,同比增長32.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2.8%;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3.10億元,同比增長44.5%,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4.9%。

從出行人次來看,此次端午旅遊人次是繼今年“五一”假期之後再次超過2019年同期,但和今年“五一”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1%相比有所走弱。從旅遊支出來看,雖然創2020年以來同期新高,但未能再次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今年“五一”旅遊支出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7%。

分析師指出,端午假期的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恢復度均較“五一”假期有所走弱,表明居民的收入預期、消費乏力現狀仍未得到實質性改善。

從人均支出來看,和2019年的差距就更加明顯。根據文旅部數據計算,今年端午假期,出行旅遊的人羣人均支出352元,創2020年來的新高,但比2019年同期的409.8元低14.1%。

華泰證券研究員沈曉峯在研報中指出,今年端午假期在高考後、出分前,旅遊客羣基礎好於2022年同期(6 3-5日)與2019年同期(67-69日)。端午假期期間,全國鐵路、民航、高速公路自駕、營運性公路(班車包車)、水路總出行人次與2019年同期相近。但是,受經濟環境影響,人均支出較2019年同期還有所下降。

疫情以來,受到居民收入增長放緩的影響,旅遊消費的恢復一直遜於旅遊人次的復甦,意味着人們雖然有意願旅遊,但在消費上有所節省。2020-2022年三年疫情期間,旅遊人次多相當於2019年的8成左右,但旅遊消費則多徘徊在2019年的6成左右。

2023年疫情防控措施放開後,旅遊市場逐步回暖,至“五一”假期,旅遊人次和旅遊總收入首次雙雙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但端午假期旅遊總支出再次回落,顯示目前消費復甦基礎可能尚不牢固。

中國人民銀行發佈2023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一季度,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比爲58.0%,比上季減少3.8個百分點,但比2019年第四季度高出12.3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佔比23.2%,比上季增加0.5個百分點,但比2019年第四季度低了4.8個百分點。

除了消費意願偏低,消費活動價格回落也對端午假期旅遊消費有影響,這也表明今年端午假期的旅遊消費熱度有所下降。比如,據國金證券統計數據,全國機票平均價格較“五一”假期回落17.9%,較2019年同期回落2.4%;熱門旅遊目的地酒店均價較“五一”假期普降、平均降幅達到8%;四川A級景區人均門票收入分別較春節、五一假期回落9.5%24%

近期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接連發出促消費信號。61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表示,將抓緊制定出臺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政策,持續改善消費環境,釋放服務消費潛力;穩定汽車消費,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

615日,商務部表示,將加強部門協同,推動出臺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系列政策措施。同時,立足商務職能定位,圍繞促進汽車、家居、品牌消費和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等,出臺針對性的配套舉措。持續辦好消費活動,將2023年定爲“消費提振年”。

分析人士指出,隨着中國經濟內生動能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的修復會傳導至居民端,形成良性循環,預計下半年消費情況很可能會進一步提升。不過,三年疫情使得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嚴重受損,消費修復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