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王雨蕭、徐壯、金津秀

假日消費煥新,爲傳統節日注入新活力;1.06億人次出遊,文旅行業復甦強勁;多地紛紛點亮“夜經濟”,激活消費新空間……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國內餐飲、零售、旅遊等市場人氣旺盛,消費活力加速釋放。

超1億人次出遊,文旅消費豐富多彩

到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策馬奔騰,在山東威海海濱親水趕海,去廣東佛山助威龍舟競渡,赴湖北秭歸開啓屈原文化研學之旅……端午節假期,文旅市場“玩法”多元,遊客消費選擇豐富多彩。

祖國東北,“又美又涼快”的吉林長白山景區迎來客流小高峯。端午節首日,景區遊客接待量12597人次,同比增長3.36%。長白山北景區、南景區門票預約人數達到景區覈定承載量。

“既能領略天池美景,又能享受涼爽天氣,這樣的避暑休閒十分放鬆!”專程來到長白山景區避暑遊的遊客王啓東說。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端午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1.06億人次,同比增長32.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73.10億元,同比增長44.5%,文化和旅遊行業復甦勢頭強勁。民俗遊、避暑遊、研學遊等細分市場成爲文旅消費亮點。

利用傳統節日的契機,各地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場景不斷推陳出新。許多景區適時推出賽龍舟、賞古曲等活動,各地還將傳統民俗、民間藝術有機融入博物館、美術館、電影院等文化空間。文化和旅遊部專項調查顯示,假日期間訪問文博場館、歷史文化街區,參與各類非遺項目,參加音樂節、演唱會等文化活動的遊客佔比達87.9%。

攜程研究院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沈佳旎認爲,今年端午臨近暑期,在親子、畢業生等羣體帶動下,暑期旅遊市場將提前開啓,釋放積蓄已久的旅遊消費潛力。

假日經濟升溫,餐飲零售市場活力足

端午節當天,長春市重慶路商圈附近,還沒到用餐時間,老字號春發合飯莊門外,等待叫號的顧客已經排起長龍。“排了快一個小時。”來自安徽的遊客陳敏霞對記者說,“聽說這裏的地方菜特別地道,一定要嚐嚐。”

假日期間,受居民出行、旅遊熱情高漲等因素帶動,多地餐飲消費持續升溫。北京市商務局發佈數據顯示,端午假期監測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增長88.2%。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監測顯示,6月21日至23日,上海全市線下消費支付金額約180億元,其中餐飲業支付金額比去年節日同期增長104.4%。

戴香包、喫糉子、掛艾蒿……端午節帶動各類民俗商品走俏消費市場。據商務大數據監測,端午假期節令民俗商品銷售明顯增長,重點監測企業糉子銷售額同比增長64.3%;一些大型連鎖超市門店數據顯示,端午節前一週糉子、鹹鴨蛋、糉葉、香囊等產品銷售額環比增長近70%。

不少品牌推陳出新,爲傳統節日消費增添新活力——五芳齋研發鹹蛋黃口味糉子脆片,推出榴蓮、芒果、桑果、楊梅四款“冰糉”,線上平臺月銷量超3萬單;砂鍋居、烤肉季等餐飲老字號推出糉香排骨、糉香夏日蝦等融合傳統民俗的菜餚,豐富端午節日餐桌;一些商場推出DIY艾草鈴鐺、親子手工扎染等特色體驗活動……

“傳統假日消費不斷煥新,契合了我國居民消費向發展型、享受型和品質型消費升級的趨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蘊說,要從供給側進一步發力,提供更多優質商品和服務,滿足和創造消費需求,促進消費持續恢復擴大。

“夜經濟”亮起來,激活消費新空間

已是晚上11點半,位於成都濱江東路附近的一家小酒館依舊人氣火爆。端午節期間,酒館創新推出“糉香酒”“楊梅酒”等特色中式飲品,吸引不少年輕消費者前來體驗。“最近幾乎每晚都是滿座,生意特別好。”酒館老闆對記者說。

端午假期多地出現高溫天氣,不少人選擇“錯峯”出門,助推夜間消費熱度攀升。美團、大衆點評數據顯示,端午假期前兩天,夜間消費較去年假日同期增長95%。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端午節期間,南京市秦淮河-夫子廟片區、武漢市江漢路步行街、長沙市五一商圈等多個集聚區累計夜間客流量均超60萬人次。

連日來,多地推出促消費舉措,激活夜間消費潛力——上海開啓“2023上海夜生活節”,塑造消費新“夜”態,以“真金白銀”補貼市民夜間消費;合肥圍繞“夜購、夜品、夜遊、夜賞、夜健”五大場景推出多個夜間主題消費活動;揚州推出沉浸式夜遊、運河風情主題夜演等豐富夜間項目……

“各地在營造良好消費氛圍、打造更有獲得感的特色消費等方面積極作爲,以促消費爲抓手帶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爲消費持續較快恢復和擴大提供了有利條件。”王蘊說。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表示,隨着暑期等消費旺季到來,居民節假日休閒購物、出行旅遊等消費需求將進一步釋放,疊加相關促消費政策支持和活動促進,二季度消費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