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數十億甚至上百億,手握大把現金的“茅族”近期熱衷於設立產業基金,通過聯合專業投資機構,把錢投向當前熱門科技領域。

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貴州茅臺、上汽集團、海螺水泥邁瑞醫療等在內的多家行業龍頭近期紛紛發佈公告稱,與專業投資機構共同投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投向半導體、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

記者觀察發現,活躍在產業基金一線的上市公司多爲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他們紛紛設立產業基金背後的意圖何在?有怎樣的“底氣”,採用怎樣的“打法”?爲此,記者通過梳理和多方採訪,揭開“茅族”們的創投版圖。

“茅族”紛紛涉足創投 有做GP也有做LP

今年以來,“茅族”們設立產業基金的熱情依舊高漲。

日前,上汽集團公告稱,公司和子公司上汽金控擬與恆旭資本、尚頎資本共同投資上海上汽芯聚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基金認繳出資總額爲60.12億元,其中,上汽集團認繳出資60億元,持有其99.80%份額。基金將採用投資子基金及直投項目的方式,重點投向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驅動下芯片相關的關鍵技術產品等。

上汽集團表示,公司、子公司上汽金控參與投資該基金,主要是藉助專業投資機構優勢,通過專業化投資管理團隊推動跨產業深度融合,完善芯片產業生態佈局,加快汽車芯片的國產化推進,不斷促進生態協同,持續保障產業鏈安全。

據記者梳理,除上汽集團以外,還有貴州茅臺、海螺水泥、邁瑞醫療等多家行業龍頭企業也都先後佈局創投市場。就在近期,貴州茅臺公告稱,將合計出資100億元,參與設立茅臺招華基金和茅臺金石基金。海螺水泥也曾公告,計劃出資15億元參與設立安徽海螺海通工業互聯網母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邁瑞醫療則聚焦醫療健康產業賽道,計劃出資12億元和晨壹投資共同投資有限合夥企業。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滬深兩市有近200家上市公司公告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出資總額近600億元。這其中,百億市值以上公司有近百家。此外,記者觀察到,上述“茅族”涉足創投圈,多以LP(有限合夥人)的身份出資,與專業的創投機構共同設立產業基金。除了參與成長期項目投資以外,不少上市公司設立產業基金主要目的是爲了參與行業併購。

記者進一步穿透發現,除了做LP,也有公司親自下場做GP(普通合夥人)操盤投資。比如,與上汽集團共設基金的恆旭資本和尚頎資本,這兩家本是上汽集團旗下私募股權投資平臺,創始團隊也多來自上汽集團,因此也等同於以CVC(產業資本)的身份,圍繞集團產業鏈開展投資。

傳統企業投資活躍 尋求新經濟增長點

觀察上述企業可發現,這些公司大多具備兩個特點:一是自身主業發展比較穩健;二是手握充沛現金流。

以貴州茅臺爲例,公司銷售毛利率常年超過90%,盈利能力在A股市場名列前茅。一季報顯示,截至一季度末,貴州茅臺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爲1578.19億元。

而上汽集團、海螺水泥、邁瑞醫療等經過多年發展,同樣手握大量現金。截至一季度末,上汽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爲1382.89億元;海螺水泥爲182.64億元;邁瑞醫療爲197.0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衆多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的上市公司中,出手頻繁投資活躍的多集中於上汽集團、貴州茅臺、TCL科技、邁瑞醫療、海螺水泥等幾家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

從各自的訴求看,上汽集團表示,此次出資更多是爲了加快芯片國產化進程,實現產業發展與財務投資雙贏。而實際上,上汽集團下場投資半導體、芯片,也是新能源汽車造車浪潮下,芯片短缺困境下不得已的選擇。自2020年開始,芯片短缺就成爲全球車企最頭疼的問題。據Auto Forecast Solutions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受芯片短缺影響,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約223萬輛。而上汽集團要完成向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方位轉型,也勢必需要通過投資尋求產業鏈的“補鏈、延鏈”。

再看看邁瑞醫療,公司表示,出資設立產業基金主要爲了加快公司發展戰略的實施,依託專業投資機構的專業團隊優勢、項目資源優勢和平臺優勢,尋找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項目,從而降低公司的投資風險,促進公司業績增長。

上汽集團、邁瑞醫療等龍頭企業從自身發展需求出發,通過上下游產業鏈投資,實現協同發展。而貴州茅臺、海螺水泥等傳統企業大手筆出資,或更多是爲了尋求新增長點。比如貴州茅臺,據公告,公司出資參與設立兩隻產業發展基金,將主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大消費等領域投資機會。基於當前消費端出現較大變化,酒企持續保持高增長壓力較大,貴州茅臺投身於投資業務,或能爲其創造更大的想象空間和投資收益。

在水泥產業進入瓶頸期,相關企業盈利能力承壓的背景下,海螺水泥也在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海螺水泥曾表示,新能源是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賽道,一個原因是海螺水泥自身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新能源行業未來增長空間依然廣闊。同時,新能源業務對水泥主業減碳能夠提供強大的支撐,輔助主業。公司一直在研究新能源產業鏈,目前投資的項目主要是電站和儲能。隨着繼續向產業鏈上游發展,公司也在進行光伏玻璃的佈局。

此次海螺水泥參與設立安徽海螺海通工業互聯網母基金,主要是公司看好工業互聯網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公司希望通過參與投資工業互聯網母基金,抓住數字化產業機遇,優化投資結構,同時通過產融結合助力公司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並可加強工業互聯網領域技術儲備,吸引專業人才,助力公司產業發展。

投資優勢明顯 卻也暗藏風險

對於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紛紛佈局創投業務,暢力資產董事長兼投資總監寶曉輝認爲,很重要的原因是解決目前傳統行業板塊市場估值較低的問題。“現在傳統板塊很多優質公司的市場估值非常低,明顯不符合這些企業的業績。但市場上缺乏發現這些企業的途徑和渠道,通過牽頭設立產業基金,會有助於這些傳統板塊講出新的估值,去重塑企業的價值。”

對外投資,上市公司的“玩法”多樣,但訴求不外乎幾點:一是追求財務回報;二是產業戰略需求;或兩者兼而有之。但不同的訴求卻適合不同的打法。

LP智庫創始人國立波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此前沒有太多直接投資經驗以及成熟的投資團隊的上市公司來說,先以LP的身份間接參與投資,積累相關的項目資源和投資經驗;而對於有豐富投資經驗和項目資源的公司,以CVC的方式做直接投資也未嘗不可,既可以實現一定的財務回報,又能滿足戰略發展訴求。

相較於市場化專業化的基金管理公司,上市龍頭企業做產業投資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國立波認爲,他們最明顯的優勢在於對於產業的深入理解。相對於普通的財務投資人,他們的產業資源整合能力、優質項目的捕捉能力,以及對行業的認知優勢明顯。但是,由於需要兼顧產業戰略訴求,這類基金在投資的自由度上或許跟普通的獨立財務投資人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團隊的激勵機制和穩定性方面,可能也會存在短板。

在寶曉輝看來,制約傳統行業產業升級的要素一般有兩個,一個是資金,另一個是技術。產業基金能吸引更多資金共同爲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同時,產業基金有助於傳統企業和其他公司形成聯動,從而形成聚集效應,帶動這些企業探索更多的業務發展模式。

但是,寶曉輝也指出,龍頭企業雖然有着豐富的產業經驗,在市場上也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的產業運營能力,但做金融投資跟運作產業卻是兩碼事,“能做好產業不一定就能做好投資,而且正因爲他們太熟悉這個行業,做直接投資或許還會存在一些業務風險。”她認爲,以出資人的身份做間接投資或許更適合龍頭上市公司。

國立波也指出,上市公司做產業投資首先應圍繞自己所在的產業生態,切忌盲目進入新的行業中,不然可能要爲此“交學費”。此外,他認爲,產業基金只是企業轉型升級中一個可能的路徑,不宜將其看得過重,緊扣主業做適當的延展和補充或許更具備可操作性。

(原題爲《揭祕“茅族”一級市場版圖:手握大量現金是“標配”,投資尋求新增長點》)

相關文章